考试总分:6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甘肃省甘谷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文综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A(1)据材料一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B(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
C(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若言之有据,条理清楚都可以给分)(4分)
D(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4分)[22分]
A(1)说出两城市共同的首要污染物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
B(2)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4倍左右,从地形特点分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合理化措施。(6分)[10分]
A(1)乙图例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2分)A森林锐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湿地减少
B(2)分析图中A地乙图例所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述该生态环境问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8分)[10分]
A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B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垃圾填埋场要尽量少占耕地良田
D垃圾填埋场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A太阳能
B石油资源
C核能
D水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A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B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D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B雅尔塔会议上苏联答应对日作战
C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D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A两者形成的背景相同
B两者问题的实质相同
C两者都面临着大国势力的干扰
D两者都以武力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
A黄色方案
B施里芬计划
C巴巴罗萨计划
D海狮计划
A《大西洋宪章》
B《波茨坦公告》
C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
A唯意志主意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A顺利让渡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
B提高企业产品的可信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C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量,顺利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D减少商品的价值量,获得价格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A转移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
A焚烧法处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B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以利用燃烧的热量进行发电
C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无需特别处理
D垃圾焚烧过程中应注意大气环境保护,避免大气污染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A西部大于东部
B东、西部相当
C东部大于西部
D南部大于北部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赢得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
A实施《租借法案》
B签署《大西洋宪章》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签署《开罗宣言》
A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英美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C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无效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A
B
C
D
A16元
B10元
C14.4元
D20元
A人类认知水平提高了
B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C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D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面临矿产资源匮乏与枯竭的威胁
A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B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C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D内流河区虽然降水少,但因地广人稀、需水量不多,而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A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B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只有21%
C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约占1/3。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A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B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C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D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A中途岛海战
B南京大屠杀
C珍珠港事件
D慕尼黑阴谋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A“雅尔塔协议”
B“慕尼黑协定”
C“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宪章”
A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B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得到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A招募股东,通过股市融集资金
B发行金融债券,到期偿还本息
C申请银行贷款,开办有限责任公司
D争取社会投资,成立合伙人企业
A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B人类要发展就必然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
C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工环境
D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A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
B日本的水俣事件
C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D美国的暴雪天气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主要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A沼泽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B肯定了法国抵抗运动的作用
C没有抵抗运动的力量,“西欧的敌人”就消灭不了
D认为“西欧的敌人”是被法国抵抗运动的力量消灭的
A④
B③
C②
D①
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