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生物竞赛学员入学测试二
A侧根
B定根
C不定根
D须根
A2号花未套纸袋
B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C2号花未涂生长素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对照
A赤霉素
B脱落酸
C细胞分裂素
D生长素
A胚
B胚乳
C种皮
D果皮
AABA
BIAA
C乙烯
DGA
A被子植物进行双重受精的有性生殖
B其世代交替都是孢子体占优势
C单子叶植物没有无性生殖的方式
D其配子体不具维管束构造
E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中没有胚乳
A蝉的僵死的幼虫
B蝉的僵死的蛹
C蝉的幼虫壳
D蝉的蛹壳
A生长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B生长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甲状旁腺素
C生长素、甲状腺素、性激素、胰岛素
D生长抑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
A体腔
B原体腔
C蛔虫的是假体腔,蚯蚓的是真体腔
D蛔虫的是囊胚腔,蚯蚓的是原肠腔
A骨髓睾丸子宫内膜
B汗腺眼球心脑内膜
C皮肤肾脏膀胱内膜
D骨髓脊柱气管内膜
A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是发生排卵所必需的
B雌激素趋向于抑制垂体前叶产生的FSH
C精子与卵的结合(即受精作用)通常在子宫内进行
D孕激素的产生主要是受LH的控制
E在排卵后的那一部分月经期内体温略有上升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A瘤胃
B蜂窝胃
C重瓣胃
D皱胃
A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巯基
B组氨酸的咪唑基
C谷氨酸,天冬氨酸的侧链羧基
D丝氨酸的羟基
A在真核生物,不同的细胞专化而执行不同的功能
B原核生物仅限于稳定的环境
C真核生物具有较少的基因,所以每个基因必须承担更多的功能
D多细胞真核生物具有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基因
ATCA循环是糖、脂肪和氨基酸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B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同时生成32(或30分子ATP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D与糖酵解—样,三羧酸循环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A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分子数
B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C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
D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分子数
A变异
B选择
C适应
D隔离
A总量相同
B总量增加
C总量减少
D变化不一定
E尚未研究清楚
A天生的竞争倾向
B与自然灾害(洪水、火山爆发、极端温度等)斗争的需要
C遗传变异
D生物繁殖速率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
E上述所有答案
A这是两对完全显性基因的分离
B这是两对不完全显性基因的分离
C这是两对共显性基因的分离
D一个基因座位为不完全显性,一个基因座位为完全显性
E完全连锁现象
A可以在基因组水平改变一个基因的编码能力
B能在mRNA水平上改变其编码能力
C通常各个组织和各个发育时期都存在
D通过内切酶和连接酶改变特定的核苷酸
A1:25
B1:50
C1:100
D1:625
AX连锁基因比常染色体基因更易做图
B常染色体基因比X连锁基因更易做图
CX连锁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一样容易做图
D上述答案均不对,因为家谱资料不能用于人类染色体做图
A19%
B18%
C17%
D36%
A一只蚂蚁用其触角和前颚轻轻拍打另外一只蚂蚁的尾部
B雄性蜘蛛献给雌性蜘蛛一个猎物
C大熊猫向墙壁上擦蹭其肛周腺的分泌物或者尿液
D蝙蝠通过回声来定位猎物和障碍物的位置
A三刺鱼的配对行为
B黄鼠的报警鸣叫
C清晨森林中群鸟的鸣叫
D池塘中雄蛙的鸣叫
A温度
B湿度
C降水量
D土壤
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接近其载荷能力
A大雁等候鸟的迁徙
B非洲塞伦盖底平原上大型有蹄类的迁徙
C绿藻分布于水的表层
D美洲兔的夏毛为褐色,冬毛为白色
A是由早材和晚材共同形成的同心环层
B一年只能形成一个年轮
C由于气候变化或者病虫害可以形成假年轮
D热带植物一般不明显
A倒生胚珠
B横生胚珠
C直生胚珠
D弯生胚珠
A南瓜
B柑桔
C黄瓜
D番茄
A二者都是由C4途径固定CO2
B二者都是由C3途径还原CO2
C二者都是由PEP羧化酶固定空气中的CO2
D二者都是在叶肉细胞中完成CO2的固定和还原
A①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⑧
C②⑥⑦⑧
D①②④⑤⑥⑧
A海葵、蟋蟀、河蚌、蜜蜂、园蚌
B河蚌、园蚌、海葵、蟋蟀、蜜蜂
C蜜蜂、蟋蟀、河蚌、园蚌、海葵
D海葵、蜜蜂、蟋蟀、园蚌、河蚌
A腹足动物、甲壳动物、蛛形动物、环节动物、线虫动物
B甲壳动物、线形动物、瓣鳃动物、扁形动物、半索动物
C甲壳动物、蛛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D尾索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腕足动物、蛛形动物
A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
B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体温恒定、卵裂形式为盘裂
C缺乏皮肤腺、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双枕髁、卵裂形式为螺旋卵裂
D缺乏皮肤腺、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双循环
A睫状体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度变小
B睫状体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度变小
C睫状体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度变大
D睫状体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度变大
A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时
B代谢抑制物“根皮苷”使肾小管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发生障碍时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
D静脉注入大量甘露醇(一种肾小球能够滤出而不能重吸收的药物)
A心房收缩的挤压
B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流
C心室舒张时心室内压和大静脉间的压力差
D骨骼肌活动的挤压作用
E静脉回流血突然增多的作用
A动作电位将经过中央传到相对端
B动作电位将在中央相遇,再回传到起始位置
C动作电位将在中央相遇并停止传导
D较强的动作电位将超越较弱的动作电位
E动作电位在中央相遇,形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
A正常细胞膜两侧K+/Na+离子浓度维持;
BNO分子从内皮细胞传送至平滑肌细胞;
C质膜去极化时的Na+内流;
D颗粒物质的内吞;
E分泌蛋白的分泌。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A80℃
B100℃
C120℃
D200℃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直接脱氨基
D转氨基
E联合脱氨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拟核
A都是粉红色
B都不是粉红色,而是一半比亲代颜色深,另一半比亲代颜色浅
C一半粉红色,一半深红色
D一半粉红色,1/4深红色,l/4白色
E全部是深红色
A20种
B210种
C200种
D190种
A体细胞杂交定位
B三点测验
C着丝粒作图
D两点测验
A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B染色体核内复制
C染色体不分离
D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
E染色体丢失
A5/8
B3/8
C1/8
D6/8
A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BAaaBb、Aaabb、aaBBb、abbb
CAaBBb、Aaabb、aaaBB、aaabb
D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A6
B21
C9
D12
A5
B10
C15
D32
A两个种的种间竞争常常导致这两种之中的一个被排斥
B植物和动物都有生态位的分化
C生态位的分化可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种类
D植物的自然稀疏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A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
B鼠叫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
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A加速了森林的消失
B为昆虫提供了集中的食物场所
C长时间来提高了杀虫的效力
D使昆虫对天敌具有了抵抗力
A水母的躯体无色透明
B比目鱼的体色随背景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C老虎身上的花纹
D蜂类身上常有黄黑相间或黑白相间的花纹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胚乳
A甜菜——肉质叶
B甘蔗——根状茎
C荸荠——球茎
D洋葱——块根
A莴苣
B拟南芥
C苋菜
D烟草
A萝卜子叶增重法
B胚芽鞘伸长法
C水稻幼苗鉴定法
D黄化豌豆幼苗的“三重反应”现象
A气温高
B日照长
C雨水多
D光照强
A软骨鱼的鳃间隔发达,而硬骨鱼的退化
B七鳃鳗与硬骨鱼的鳃部都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C有些硬骨鱼的鳃弓内侧生有鳃耙,可作为滤食用
D某些水生脊椎动物相当一部分的含氮废物是通过鳃排出的
A减轻身体的比重
B进行气体交换
C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
D能贮存空气
A以鞭毛、纤毛或伪足完成运动
B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排泄
C环境不良时,大多数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D部分种类具有有性生殖方式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②—⑤—④—③—①
D⑤—④—③—②—①
A背神经管是一条神经组织构成的索状结构,它是由外胚层形成的
B依胚胎发育中有无羊膜的出现将鱼类、圆口类归为无羊膜类,其他的脊椎动物归为羊膜类
C除哺乳类外的脊椎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D脊索动物起源于半索动物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氧化磷酸化
D磷酸戊糖途径
A神经细胞
B部分骨髓细胞
C心肌细胞
D表皮的基底层细胞
A向正极方向泳动
B没有泳动
C向负极方向泳动
D向正负极扩散
A光学显微镜,因为放大倍数合适
B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因为分辨力
C扫描电子显微镜,因为染色体在细胞表面上
D光学显微镜,因为必须保持样本是活的
A植物细胞
B植物病毒
C动物细胞
D动物病毒
A脂肪酸合成所需要的乙酰辅酶A必须通过柠檬酸穿梭从线粒体进入胞浆
B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乙酰辅酶A必须通过肉毒碱脂酰转移酶使乙酰辅酶A从胞浆进入线粒体
C脂肪酸合成的供氢体是NADPH
D脂肪酸合成时所需要的酶是由5个酶组成的复合物
A底物浓度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不成正比
B底物浓度过高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C底物浓度与酶浓度相等时,反应达最大速度
D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底物浓度等于米氏常数
E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底物浓度等于米氏常数
F底物浓度极大时,反应速度等于米氏常数
A他一定是从其母亲那儿遗传来的这一致病基因
B他一定是从其父亲那儿遗传来的这一致病基因
C他可能是从双亲之一遗传来的这一致病基因
D由于隐性性状只在纯合时才能表达,所以他一定是从双亲遗传来的这一致病基因
A3∶1
B3∶5
C5∶3
D1∶1
A1/60
B1/70
C1/80
D1/90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
A物种数量
B物种生物量
C物种的体积
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A调查多个家族中多个成员,研究该病的家族倾向
B在每个家族中随机抽样调查一人,研究该病的家族倾向
C仅在患者家族中调查并计算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D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A63456
B12344321
C65521
D654321
A1/2
B1/3
C1/4
D1/5
E1/6
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B能量是守恒的
C消费者数量不足
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A动物种类少
B动物种类多
C植食性动物多
D肉食性动物多
A超常刺激
B信号刺激
C抑制刺激
D识别双亲的标记
A鸟的鸣叫声多种多样,没有种的特异性
B八哥能仿效人言,主要是有与人相似的舌
C许多种鸟有效鸣的能力,可以学习其它一些动物的鸣声
D鸟类在繁殖期的鸣声往往比其它时期丰富、多变
A恒温动物的同化率很高,但生长效率极低
B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高,生长效率也很高
C变温动物的总能量转化效率比恒温动物低
D变温动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生产者”
E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能利用较多的初级生产量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原生分生组织
A缺镁,幼嫩部位先失绿,缺铁,衰老部位先失绿
B缺镁,衰老部位先失绿,缺铁,幼嫩部位先失绿
C缺镁和缺铁都是衰老部位先失绿
D缺镁和缺铁都是幼嫩部位先失绿
A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增高
B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降低
C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降低
D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升高,气孔阻力增高
A晒田蹲苗
B增施N肥
C中耕除草
D增施P、K肥
A髓
B初生木质部
C早材
D心材
A跖行性
B蹄行性
C非蹄行性
D趾行性
A鸟类的尾综骨,综合荐椎均固着,仅颈椎、胸椎较灵活
B鸟类体被羽,皮肤薄而松,且缺乏皮肤腺
C由于齿的退化,鸟类用嗉囊来消化食物
D鸟类出现了四室的心脏,是完全的双循环
A内脏反射
B二元反射
C多元反射
D条件反射
A肾脏
B肝脏
C脾脏
D胰脏
A两只触角
B两只前足
C两只鞘翅
D两只后足
A人体消化道内没有消化胰岛素的酶
B人体消化道内没有消化片剂中多糖的酶
C片剂中的胰岛素是一种特别的胰岛素
D片剂中的多糖可作为胰岛素进入细胞的载体
ADNA复制
B纺锤体形成
C沟裂
D交换
A都含有蛋白质
B都含有可结合H+的辅酶
C都含有钾离子
D都含有钾离子
E都能产生ATP
A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形式
BRNA病毒都是反转录病毒
C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
D某些灭活的病毒可用来诱导细胞融合
A丝氨酸;
B苏氨酸;
C脯氨酸;
D羟脯氨酸
E天冬酰胺
ARuBP量突然升高而PGA量突然降低
BPGA量突然升高而RuBP突然降低
CRuBP、PGA突然升高
DRuBP、PGA的量均突然降低
A全是右旋螺壳
B全是左旋螺壳
C3/4右旋螺壳,1/4左旋螺壳
D与C相反
A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C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A饰变
B表型的可塑性
C突变
D表型复制
A27/64
B9/64
C3/64
D1/64
A由于决定育性基因的突变
B由于精子的败育
C由于幼虫发育时,营养状态不同
D由于孤雌生殖
A120
B119
C64
D56
A连锁10个图距
B连锁20个图距
C连锁5个图距
D连锁90个图距
E不连锁
A100%
B50%
C25%
D12.5%
A黑毛♂×黄毛♀
B黑毛♂×玳瑁猫♀
C黄毛♂×玳瑁猫♀
D黄毛♂×黑毛♀
E以上组合都会产生这些子代
A两公鸡相斗,一方突然停止去攻击树干
B一猴群中“大姐”常攻击“小妹”
C雄三棘鱼求偶时,突然离开到巢边用鳍击水
D狗见了生人就狂吠并后退
A枯叶蝶停在树枝上模样像枯叶
B某些无毒蛇也具有酷似毒蛇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C某种昆虫的体色与树干、树叶的色彩相似
D西藏野牛休息时与岩石状态相似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A凸型曲线
B凹形曲线
C对角形曲线
DS型曲线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