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1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
A筛管中没有无机离子
B筛管中有较高浓度钾离子
C筛管中大量运输的主要是蔗糖
D植物激素可在筛管中运输
A生长素维持植物的顶端生长优势
B生长素既能促进座果又能用于疏花疏果
C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不能促进细胞分裂
D生长素可以促进不定根发生
A若染色体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时,就意味着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低于理论双交换率,但却有双交换发生
B这一区段未发生双交换时,由于计算公式失效,显示出负干扰值
C当这一区段发生的双交换率高于理论双交换率时,所获得的并发率大于1
D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与理论双交换值相等时,由于计算公式中理论双交换值有系数0.5,所获得的并发率就呈现大于1的数值
A18种
B1260种
C80种
D180种
A1/1024
B15/1024
C1/512
D15/256
AT淋巴细胞
B红细胞
CB淋巴细胞
D中性粒白细胞
AS期细胞核将会进入G1期
BG1期细胞核将会进入S期
C两个核均进入G2期
D两个细胞核的细胞周期均被抑制
A肽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氢键
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A抗原与抗体的作用
B膜蛋白与膜脂的作用
C酶与底物的作用
D激素与受体的作用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A细胞膜表面无青霉素受体
B细胞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
C青霉素不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无细胞壁结构
A140℃,5-15秒
B72℃,15分钟
C121℃,20分钟
D100℃,5分钟
A各年龄死亡率
B各年龄开始存活率
C各年龄适合度
D生命期望
A温室效应
B气候变暖
C拉尼娜
D厄尔尼诺
A氨基酸
B蛋白质
C磷酯
D核苷酸
A一只蚂蚁用其触角和前颚轻轻拍打另外一只蚂蚁的尾部
B雄性蜘蛛献给雌性蜘蛛一个猎物
C大熊猫向墙壁上擦蹭其肛周腺的分泌物或者尿液
D蝙蝠通过回声来定位猎物和障碍物的位置
APRL浓度增高
B雌激素和睾酮浓度增高
COXT浓度降低
D雌激素和睾酮浓度降低
A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
B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呼吸减慢
C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呼吸减慢
D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呼吸加深加快
ANa+可通过易化扩散跨膜
B骨骼肌舒张时,胞质内Ca2+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肌质网
C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吸收葡萄糖
D葡萄糖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红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A孢子体世代,核相为3N
B配子体世代,核相为3N
C孢子体世代,核相为2N
D配子体世代,核相为N
A脑侧神经连索
B侧足神经连索
C脑足神经连索
D连接侧、脏神经节的神经连索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A皮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骨针
B皮肌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刺细胞
C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骨针
D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
A是母亲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而父亲不向子女传递遗传物质的现象
B是细胞质遗传的同义语,又称核外遗传
C是母亲的基因产物在卵细胞质之中积累而影响下一代表型的现象
D是细胞质基因仅由母亲传递给后代的遗传方式
A外显不完全
B遗传的异质性
C隔代遗传
D延迟显性
A3/4
B1/3
C1/3
D1/4
A0.5%
B1%
C2%
D4%
A问题出在“OK”父亲身上。在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染色体没有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B问题出在“OK”父亲身上。在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Y染色体没有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C问题出在“OK”母亲身上。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D问题出在“OK”母亲身上。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A产生cAMP
B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以上均不会发生
AⅢ→Ⅱ→Ⅰ→细胞外
BV→Ⅲ→Ⅳ→Ⅱ→细胞外
CV→Ⅲ→Ⅱ→VI®Ⅰ→细胞外
DⅣ→Ⅲ→Ⅱ→Ⅰ→细胞外
A2C∶1T
B1G∶1T
C3G∶2T
D3G∶3T∶2C
E5T∶4G∶3C∶1A
A(1)(2)(3)
B(1)(3)
C(2)(4)
D(4)
E(1)(2)(3)(4)
A种群大发生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
A酶活性被破坏
B脱水使蛋白质沉淀
C氧供不足,排泄功能失调
D神经系统麻痹
A只有r
B只有K
Cr和K
DN和K
Er和N
A①②
B③②
C④③
D①③
A“全或无”出现
B复合动作电位的振幅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C复合动作电位的频率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后期不变化
D复合动作电位的振幅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后期不变化
A成熟精子遇到卵子便可发生受精作用
B排出成熟卵子的过程即为排卵
C卵子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D卵子产生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中完成的
A与血液中所含的运输氧的元素有关
B与血液中所含的色素有关
C与血浆的颜色有关
D机制还不清楚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A子座
B子实层
C担子果
D子囊果
A由珠心直接发育成胚
B由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
C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胚
D由助细胞直接发育成胚
A荚果、角果、双悬果、坚果、瓠果
B瘦果、角果、坚果、荚果、浆果
C蓇葖果、荚果、瘦果、小坚果、胞果
D荚果、角果、双悬果、瘦果、瓠果
A双凹型椎体
B前凹型椎体
C后凹型椎体
D异凹型椎体
A升高
B降低
C无变化
D先升后降
A相同
B花粉长于柱头
C以上都不对
D柱头长于花粉
A罗伯逊易位也可以叫做中心粒融合,其结果导致两条(近)端中心粒染色体的近似完全融合
B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只有单臂(或两臂长度比例极其悬殊)的染色体之间,造成(近似的)染色体合并
C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等臂(或两臂长度比例接近1)的染色体之间,造成(近似的)染色体合并
D上述A和C都是正确的
A均为雄性
B人为雄性,而果蝇为雌性
C均为超雌性
D均为间性
A70%
B64%
C36%
D30%
A核仁
B核基质
C细胞质
D内质网
ACDK1+cyclinB
BCDK1+cyclinD
CCDK1+cyclinG
DCDK1+cyclinH
A二聚体解聚
BSOS反应
C基因突变
D嘧啶二聚体形成
A透析
B离心
C盐析
D电泳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包含体
A菌落
B菌种
C菌株
D菌苔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A40年
B7年
C1200年
D700年
A连续取样
B扫描取样
C目标取样
D行为取样
A顿悟学习
B试错学习
C模仿学习
D操作条件反射
A血中淋巴细胞增多
B面部、躯干和背部脂肪明显减少
C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萎缩
D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较高
A神经干动作电位
B运动终板电位
C微音器电位
D心电图
A造孢细胞®孢原细胞®花粉母细胞®小孢子
B花粉母细胞®孢原细胞®造孢细胞®小孢子
C孢原细胞®花粉母细胞®造孢细胞®小孢子
D孢原细胞®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小孢子
A心皮
B雄蕊
C花药
D花粉囊
A海盘车
B蜘蛛
C海葵
D医蛭
A眼点
B储蓄泡
C靠近眼点近鞭毛基部的膨大
D副淀粉粒
AFd
BPQ
CPC
DCytb
A直接炒或煮
B用热水使冰融化
C放在暖气旁使冰融化
D放在冷凉处使冰缓慢融化
A热能
BATP和NADPH
CADP和NADP
D糖和O2
ECO2和H2O
A促进种子休眠
B打破种子休眠
C提高种子生活力
D延长种子寿命
A假基因是真核基因组中的某些遗传物质单位,它们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
B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同源,但其有功能的同源基因一定是调节基因
C假基因不参与蛋白质编码,所以是“垃圾基因”
D假基因并不稀罕,它们就是断裂基因中的内含子
A溶酶体
B乙醛酸循环小体
C中心体
D微粒体
ARNA都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B所有的DNA都将被翻译成蛋白质
C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D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除mRNA和蛋白质外,不再需任何其它的DNA、RNA
A两个果糖
B一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
C两个葡萄糖
D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核糖
ATCA循环的酶
BADP
CFADH2
DNADH
A专用于碱基切除修复
B可以完全修复DNA的损伤
C专用于嘧啶二聚体的修复
D是准确性差的修复方式
A特异性地导致mRNA的降解
B特异性地抑制mRNA的翻译
C抑制mRNA的转录
DRNA可以来自体内或体外
A失去抗原性,具有感染力
B具有抗原性,也具有感染力
C失去抗原性,也失去感染力
D具有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A种群中适合度高的个体越多,进化越快
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适合度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种群内基因突变发生越频繁,进化越快
A驯化
B辐射适应
C协同进化
D他感作用
A空间特征
B数量特征
C形态特征
D遗传特征
A迎风向一边的
B高海拔地区
C背风向一边的;
D低海拔地区
A明带、暗带和H带长度均缩短
B明带缩短,暗带和H带长度不变
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明带和H带缩短,暗带长度不变
A风
B水
C昆虫
D水和昆虫
A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A中柱鞘
B淀粉鞘
C髓鞘
D维管束鞘
A静脉—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B静脉—心脏—动脉—血窦—静脉
C动脉—血腔内微血管—静脉—心脏—动脉
D动脉—血窦内微血管—静脉—心脏—动脉
A初生颌
B次生颌
C初生腭
D次生腭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AABA
BEthylene
CGA
DIAA
AmRNA分子中含有遗传密码
B原核生物没有hnRNA和snRNA
CrRNA可以组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tRNA并不是最小的一种RNA
A密码子有种属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B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组以上密码子
C密码子阅读有方向性,从3’端起始,5’端终止
D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在决定掺入的氨基酸特异性方面重要性较小
A1
B2
C3
D4
A转导
B紫外线诱变
C与野生型菌株发生接合
D转染
E转化
A防止强太阳光
B降低CO2浓度
C保存体内水分
D抗风沙
A菜豆等植物叶片昼开夜合
B气孔在光照下张开
C马铃薯在长日照下形成块茎
D菊花在短日照下开花
A农药导致害虫基因突变,害虫分解这种农药的本领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每次打药后,生存下来的都是抗药性的个体
C杀虫剂作用的结果,改变了害虫种群的基因频率
D害虫掌握了农民喷药的规律。农民一喷药他们立即向没药的田野转移
A磷脂分子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B膜蛋白是赋予生物膜功能的主要决定者
C膜蛋白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
D膜脂和膜蛋白在生物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E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运动方式与膜脂的运动方式完全相同
A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
B终末分化细胞丢失了相当多的基因
C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表达的基因数也越多
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表达的基因数越少
A丰富度
B多样性指数
C均匀度
D个体大小
A葛洛格规律(Gloger’s)
B阿利氏规律(Allee’s)
C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D阿伦规律(Allen’s)
A呼吸
B辅助摄食
C完成受精和幼体发育
D运动
A眼
B平衡囊
C触手囊
D嗅检器
A初始频率
B正突变率
C逆突变率
D杂合度
A自然选择总是伴随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
B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得个体成为进化的基本单位
C稳定性选择就是那些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保留下来的选择,结果使生物性状趋于稳定
D稳定性选择多见于环境相对稳定的物种种群中,使种群基因型组成更趋于纯合
A在植物中,一个物种的花粉显然可能落到另一物种的柱头上,但这些花粉不会萌发形成花粉管
B季节隔离、心理隔离和生理隔离都是受精前隔离
C一般认为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先有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在环境诱发下遗传变异加快,最后形成了完全的生殖隔离。
D继承性物种形成是因生物对环境连续变化的适应而不断发生生殖隔离的结果,因此在化石记录不完全的古生物学材料中,不能确定由继承性物种形成产生的古生物种
A染色质由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
B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C组蛋白与DNA含量之比近于1:1
D组蛋白是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A舒张压升高较多
B收缩压升高较多
C脉压增加
D脉压减小
A血液中的CO2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B血液中的H+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主要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C血液中低浓度的O2完全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
D血液中低浓度的O2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A交感神经活动
B疼痛
C低血糖
D运动
A原形成层
B维管形成层
C束中形成层
D束间形成层
E木栓形成层
A导管形成
B根冠更新
C大孢子形成
D叶片出现病斑
A林奈假设:一个属中的所有物种可能起源于同一个祖先物种,是祖先物种分化后又通过形成可育杂种的途径繁殖而成的一个生物类群
B居维叶提出了门具有统一结构图案的思想,并认为它是亲缘关系和共同起源的证据
C根据冯·贝尔的观点,个别动物胚胎发育所遵循的规律也是整个动物界发育所遵循的规律
D达尔文创立了以自然选择理论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放弃了获得性状遗传的观点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过氧化物酶体
D线粒体
E胞内体
A具有疏水性
B将新生肽链导入内质网
C控制蛋白质分子的最终构象
D一般处于肽链的N-末端
A带鱼会比鲤鱼随尿液失去更多的水
B带鱼缺少肾小球这样可以除去更多的水分
C肾小球帮助鲤鱼除去多余的水分
D带鱼的肾小管对盐分的重吸收要大于鲤鱼的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
A活化激素
B蜕皮激素
C保幼激素
D脑激素
A根据叶形
B根据叶的着生方式
C根据植物大小
D根据种鳞和苞鳞的离合状况
A河蚌
B鲤鱼
C鲢鱼
D水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