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0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卷
A三角瓶
B试管
C试剂瓶
D培养皿
A凝固剂
B营养剂
C生长调节剂
D无机盐
A转抗虫基因水稻
B转植酸酶基因水稻
C转谷氨酸合成酶基因水稻
D转生长素合成酶基因水稻
A是否是死细胞;
B次生壁加厚方式;
C穿孔板的有无;
D细胞的长宽比
A孢子;
B精子;
C孢子体;
D配子体
AXX
BXY
CX
DY
EYY
A突变可能是插入突变
B突变可能是点突变
C突变可能是缺失突变
D突变可能是移码突变
E难以判断突变的类型。
A形成共价交联的嘧啶二聚体
B磷酸酯键的断裂
C碱基缺失
D碱基替换
A转录水平
B翻译水平
C转录后水平
D翻译后水平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A动物的循环系统分为开管式和闭管式两大类
B脊椎动物由于出现肺呼吸,由单循环逐步演变为双循环
C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往往与其呼吸形式及呼吸器官的结构密切相关
D最早出现真正循环系统的是纽形动物
A海水软骨鱼
B海水硬骨鱼
C淡水软骨鱼
D淡水硬骨鱼
A前口动物
B后口动物
C原口动物
D前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E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线粒体
E叶绿体
A同源染色体配对
BDNA复制
C同源染色体间交换
D基因发生变异
Aα一氨基与α一羧基缩合而成
Bα一氨基与β一羧基缩合而成
Cβ一氨基与α一羧基缩合而成
Dβ一氨基与β一羧基缩合而成
A具有相同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B理化性质相同
C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D免疫性能相同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自然发生说
A使用前
B使用后
C使用前及使用后
D储存前
A磷脂分子的亲水头易被染色
B外在膜蛋白的存在
C胞外基质和膜下细胞骨架的存在
D跨膜蛋白的存在
A组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
B组蛋白在物种间很保守,进化缓慢;
C组蛋白富含组氨酸;
D组蛋白呈现碱性;
E组蛋白的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A尿素;
B尿酸;
C丙氨酸;
D肌酸;
E肌酸酐
A第l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B第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C第5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D第4位碳原子上的羟基
A软脂肪酸
B花生四烯酸
C硬脂肪酸
D不饱和脂肪酸
A玫瑰茎上的刺与仙人掌茎上的刺
B山楂树的枝刺与马铃薯(土豆)
C马铃薯(土豆)与甘薯(地瓜)
D甘薯(地瓜)与菟丝子的吸器
A裸子植物具有颈卵器
B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C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精细胞;
D被子植物花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都是同源器官
A在维管束外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于是内皮层;
B在维管束外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于是中柱鞘;
C在表皮下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于是外皮层;
D在表皮下有一圈染成深蓝色的细胞,相当于是厚角组织细胞
A在TTC法中,凡胚被染成红色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
B红墨水染色法中,凡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
C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相似,均应用了生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性质;
D这两种方法原理不同,分别应用了呼吸作用和质膜透性变化的原理
A幼虫
B稚虫
C若虫
D一龄幼虫
A腹血管、后肠、储精囊、精巢囊
B背血管、砂囊、前列腺、受精囊
C腹神经素、砂囊、储精囊、受精囊
D背神经素、嗉囊、前列腺、精巢囊
AI
BI和IV
CIII
D都可以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A原肾
B前肾
C中肾
D后肾
A气体型循环
B海洋型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大陆型循环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A呈直线的存活曲线,表示年龄越大的个体死亡率越高
B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
C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高
D自然界中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就是上述三种之~‘
A大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最高
B中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最高
C小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最高
D3种雄虫的平均生殖率没有显著差异
A次级防御
B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
C警戒色
D初级防御
A遗传物质是DNA而非RNA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A后代都是粉红色,个别白色
B后代一半粉红色,一半白色
C开粉红花的后代总会比开白花的后代稍多一些
D后代1/3白色
E开粉红色花的后代,花朵上都会带有白斑
A内含子
B操纵子
C高度重复序列
D外显子
AHBV可通过血液传播
BHBV可通过精液传播
CHBV可通过乳液传播
DHBV可通过唾液传播
A遗传性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B传染病与遗传不相关
C传染病与遗传不相关
D心血管疾病是由某个特定基因的缺陷引起的
A由大孢子叶发育而来的外种皮
B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假种皮
C由珠托发育而来的假种皮
D由珠领发育而来的外种皮
A红珊瑚的骨骼
B涡虫的肠壁
C乌贼的骨骼
D海参的骨针
A雌蕊
B胚珠
C八核胚囊
D子房
A合子
B配子
C孢子
D种子
A石细胞双子叶植物
B维管束单子叶植物
C纤维束双子叶植物
D石细胞单子叶植物
A都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孢子;
B都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
C都能进行无性生殖产生配子;
D都能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A腹中线附近
B身体左侧
C背中线附近
D身体右侧
A雌性
B雄性
C既是雌性也是雄性
D无法判断雌雄
A纤毛虫的接合生殖
B轮虫的孤雌生殖
C蛭类的生殖
D瘿蝇的幼体生殖
A胰岛素
B糖皮质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O.67只/ml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A个体较小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B个体较小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边缘+
C个体较大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D个体较大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
A保卫妻妾型
B保卫资源型
C争夺竞争型
D求偶场型
A花的颜色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决定
B决定花的颜色的是。对等位基因
C如果只有一个基因决定花的颜色,则此基因是复等位基因
D依靠不同颜色植株问的杂交,可以判断决定花的颜色的基因数量和相互关系
E花色的深浅不同是不完全显性的结果。
A是回复突变的结果
B白花植株是杂合体,其中一个等位基因控制红色表型
C是基因互补的结果
D有可能是体细胞发生重组
E可能是转座子活动的结果
A后代都开纯白花
B少数后代开红花
C后代开的白花,大多数也带红斑
D后代只开粉红花和白花
E后代可能包含白花、粉红花和深红花等各种表型
A对热很敏感
B紫外线能灭活HIV
C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D耐碱又耐酸
A表面净电荷为零
B稳定性增加
C溶解度最小
D溶解度最大
A鲍
B海兔
C鹦鹉螺
D钉螺
A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B扁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C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D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AH1
BH2A
CH2B
DI-13
EH4
A基质中含有O2
B基质中含ADP
C基质中的H+浓度大于膜间隙
D基质中的H+浓度小于膜间隙
A丙氨酸
B丝氨酸
C色氨酸
D亮氨酸
A(酯键)
B(核糖)
C(碱基)
D(磷酸基)
A标本上
B物镜上
C标本和物镜之间
D目镜上
A高压
B高温
C高湿
D高压加高湿
A枯草芽孢杆菌
B嗜热链球菌
C保加利亚乳杆菌
D灰色链霉菌
AC02
BH2.
CCH4
DN20
A精卵受精后,由珠心细胞发育来的
B精卵受精后,由雌配子体细胞发育来的
C精卵受精后,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的
D精卵受精后,由颈卵器腹沟细胞发育来的
A筛胞;
B导管分子;
C纤维;
D管胞
A2009年9月;
B2009年11月;
C2010年1月
D2010年9月
A芽孢子
B卵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A软骨鱼纲
B硬骨鱼纲
C两栖纲
D爬行纲
A左心房、静脉窦、动脉圆锥、左心室
B右心房、静脉窦、动脉圆锥、右心室
C左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心室
D右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心室
A肾门静脉
B肺皮动脉
C锁骨下静脉
D颈外动脉
A肾门静脉
B肺皮动脉
C锁骨下静脉
D颈外静脉
A寒带针叶林
B热带稀树草原
C苔原
D荒漠
A标记重捕法
B灯光诱捕法
C样方调查法
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A食虫目
B贫齿目
C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
D灵长目的阔鼻亚目
A白色花之间杂交,只会得到白色花的后代
B有色花问杂交,可能会得到白色花
C粉红花之间杂交,总是得到红花、粉红花和白花
D粉红花间杂交,有可能只得到粉红花
A都是粉红色
B都不是粉红色,而是一半比亲代颜色深,另一半比亲代颜色浅
C一半粉红色,一半深红色
D一半粉红色,1/4深红色,l/4白色
E全部是深红色
A基因突变
B回复突变
C叠加效应
D基因互补
E被其他花粉污染。
A粉红和浅红是隐性性状,大红和深红是显性性状
B粉红和浅红很可能是杂合体,其中一个等位基因控制白色表型
C是基因抑制的结果
D有可能是体细胞发生重组
E可能是转座子活动的结果
ARNA干扰现象的发现
B有关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
C有关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D真核细胞的转录研究
A成熟胚囊
B单核胚囊
C胚囊母细胞
D卵细胞
A有核相交替就一定有世代交替
B没有核相交替就一定没有世代交替
C有核相交替不一定就有世代交替
D有世代交替就一定有核相交替
A裸蕨,铁线蕨,树蕨,卷柏
B葫芦藓,裸蕨,槐叶苹,圆柏
C铁线蕨,树蕨,问荆,银杏
D卷柏,圆柏,问荆,地钱
A仅存在于高等动物细胞中
B仅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
C高等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
D还未确定
A向细胞内转入2个K+向细胞外转出2个Na+
B向细胞内转入2个Na+向细胞外转出2个K+
C向细胞内转入3个K+向细胞外转出2个Na+
D向细胞内转入2个K+向细胞外转出3个Na+
A在游离核糖体上
B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同时在游离和粗面内质网核糖体上
D在这两种核糖体上轮流进行
A二氧化碳
B乙醇
C尿素
D葡萄糖
A目测
B用量筒量取同样体积的样品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离心管中
C用托盘天平平衡两个离心管,然后将样品溶液分别倒入离心管
D将样品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离心管中,然后用托盘天平进行平衡
A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所有的酶都必须结合辅基或辅酶才能发挥催化作用;
C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
D能显著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A离子交换层析
B凝胶过滤层析
C滤纸过滤
D透析
E离心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植物病毒
A乙醇
B甘油
C重蒸水
D丙酮
A芽的分化
B根的分化
C叶的分化
D芽的休眠
AABA
BCTK
CETH
DGA3
EIAA
A红光
B远红光
C蓝紫光
D绿光
E白光
A双韧维管束
B周韧维管束
C外韧无限维管束
D外韧有限维管束
A大孢子的第一次分裂;
B气孔器原始细胞的第一次分裂;
C小孢子的第一次分裂;
D被子植物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
A蝗虫的触角
B对虾的额剑
C蜘蛛的纺绩突
D蝗虫的产卵瓣
A胸大肌和胸小肌一样,两端都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肱骨上
B胸大肌和胸小肌一样,两端都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乌喙骨上
C胸大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肱骨上,胸小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乌喙骨
D胸大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突和乌喙骨上,胸小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胸骨龙骨
A扇贝
B螳螂
C文昌鱼
D水螅
A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不足
B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过高
C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不足
D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过高
A灵长目,杂食性
B长鼻目,植食性
C食肉目,肉食性
D鲸目,肉食性
E啮齿目,杂食性
AA型
BB型
CAB型
D0型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A星鸦>松果松鸦>蓝松鸦
B蓝松鸦>松果松鸦>星鸦
C松果松鸦>星鸦>蓝松鸦
D3种相同
A印记行为
B定型行为
C保护行为
D学习行为
A这3种迁飞燕的祖先以前是在非洲大陆进行繁殖的
B在古北区的西部这3种燕所遇到的食物竞争者更少
C古北区的话部夏季白天较长,可以增加捕虫时间,这有利于其繁殖
D长距离的迁徙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成功率
A完全不理会雌虫的应答
B发现应答的雌虫就直接飞去交配
C变换发光频率吸引雌虫
D发现应答的雌虫后缓慢靠近
A可由转座子或反转录病毒引起B.可由化学试剂引起
B一般比点突变容易回复
C只有插入的碱基数不是3的倍数,才可能引发突变
D突变基因的转录正常,翻译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