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3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6分)世界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材料二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橱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材料四历届世博会上,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樊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以上材料均整理http://www.expo2010.c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行的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获奖?(2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世博会的主要特点。(4分)[16分]
  • 2.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材料中有关服饰变迁的两条信息,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所指出的变迁信息要明确清楚;原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0分]
  • 3.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1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和抑制地方势力的措施,(4分)分析其意义。(2分)[14分]
  • 4.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2分]

    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 5.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2分]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 6.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2分]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7. 《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诏令,“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一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2分]

    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

    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获得发展

    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 8. 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2分]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B受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C始终依靠殖民扩张

    D呈现由多极化到单极化的趋势

  • 9.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2分]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 10. 表2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表2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2分]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 11.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2分]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 12. 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2分]

    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B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D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13.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2分]

    A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 14.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2分]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 15.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2分]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 16. 目前,全球排名前15的高楼中,就有9座在中国。1885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上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以来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2分]

    A钢铁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17.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2分]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18. 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2分]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 19.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2分]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 20.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2分]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 21. 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2分]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22. 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2分]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于民间赈济

    C租佃经营方式开始出现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 23.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 24. 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纺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①芜湖有良好的手工业基础②该地民族资本相对发达③该地出现新的生产关系④该地国内外市场广阔[2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25.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2分]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

  • 26. 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对外采取了两项措施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表明[2分]

    A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D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 27. 下图漫画反映了近年来的欧盟债务危机对欧盟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对此画折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2分]

    A欧盟已经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

    B欧元区各国通力合作充分显示欧盟的超国家性质

    C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受到挑战

    D欧盟各国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让出了货币主权

  • 28. 全球化并非经济发展的“避风港”。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②促使更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③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④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2分]

    A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C提倡“经世致用”

    D主张加强君主权力

  • 30.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2分]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 31.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2分]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 32.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2分]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 33. 下图是苏俄(联)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2分]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产量

    D1923年颁布的新经济政策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