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考试总分:3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检测到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毒株。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与此前其他“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可能会增加人们二次感染新冠的风险。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引世界关注。世卫组织驻俄罗斯代表梅利·武伊诺维奇27日表示,人们无需对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感到恐慌,因为仍有很多未知数。迄今,世卫组织未收到关联奥密克戎毒株的死亡病例报告。全球尚无该毒株传播力、致病力、二次感染风险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同样属于“需要关注”变异毒株的贝塔毒株在刚出现时也曾让科研人员惊讶,但最终被证明没有那么凶险,并逐渐被德尔塔毒株所取代。奥密克戎毒株刚刚出现就受到全球广泛关注,这或许有助于人们更早地采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企业家”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Cantillon)在1800年首次提出。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治,社会领域工作的情况非常普遍,且卓有成效。因此,不断有人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家来说,首先应该有工匠精神,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宽容等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之义,甚至做一个合格的服务者也是企业家应有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凝聚崇尚创业创新的正能量,能够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理解。[13分]
  • 3. 作为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先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梅派艺术,促进了京剧艺术的繁荣。传承梅派艺术,原汁原味尤其重要。京剧本体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动。“只有传承做到位,才有可能去创新。”苦练多年,梅葆玖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改良新戏方面梅葆玖也不遗余力。他的代表剧目《大唐贵妃》在原来《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歌剧、交响乐等元素。梅葆玖说:“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但不能远离京剧的本源,京剧一定姓‘京’,而不能姓‘歌剧’‘芭蕾’等。”结合材料,说明梅葆玖是如何实现京剧艺术创新的。[22.5分]
  • 4. 在工匠做车轮时,榫眼(榫卯由榫与卯构成,卯俗称“榫眼”)松紧会导致松滑或滞涩,而松紧适当这种手艺,“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庄子称之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知之知”。这种“不知之知”()①说明人能脱离存在的制约认识事物②表明复杂事物的性质具有不确定性③来源于工匠日积月累的社会实践④受工匠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的影响[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1.5分]

    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

  • 6. “文化”是一个滥用成灾的词语。在评述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时,会说“这个人没文化”,在描述一个时代的文明成果时也在用诸如“青铜文化”、“原始文化”等词汇。在《文化生活》这门课程中,“文化”指的是()[1.5分]

    A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成果

    B人类所有活动及其成果

    C受教育和修养程度

    D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7.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1.5分]

    A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8. 鞋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如千层底鞋、婚庆鞋、绣花鞋等等,背后都有一段发展的历程故事和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鞋文化。这说明()①文化是人创造的②文化先于人而产生③文化决定人的生活方式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1.5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这说明①各国文明应该开展平等交流、相互借鉴,走向趋同②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对待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2021年9月19日,大型采茶调音乐剧《又一个春天》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用别具一格的采茶调向观众讲述广东韶关的脱贫攻坚故事。将脱贫故事搬上舞台()①说明文化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②有利于演绎中国脱贫故事,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③是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反映时代风貌的体现④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 2021年9月15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在千年古都陕西省西安正式开幕。开幕式文体展演《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精彩纷呈,整个演出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声光电手段展现了黄帝陵、秦始皇兵马俑、延安宝塔等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生动诠释了本届全运会“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主题,广受好评。这表明()①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融入流行元素和高科技手段②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③借助现代科技能让人们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2. 2021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这表明()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个要素③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 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 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这一法律()①顺应时代要求,有效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回应了社会关切③意在调整生产关系,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④可以引导中国家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反映了()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检验文化建设正确与否的标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1.5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 2021中国牛年,英国推出了牛年邮票,它的主票采用焰火图,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世界各国都能尊重文化多样性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促进创新[1.5分]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 17. 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青铜神树、精美牙雕残件……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此次考古发掘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把原先的田野考古发掘变为了实验室考古发掘,相当于把整个发掘现场搬进了实验室。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也得到了较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运用()①说明科技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②提高了考古发掘工作的效率③可以避免文物的原貌遭受破坏④目的是实时掌控考古发掘的进展[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在中国,绵长久远的家国情怀浸润在卷帙浩繁的诗词歌赋里,氤氲在字里行间中。无论世道嬗变白云苍狗,不管社会演进沧海桑田,人人恪守“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这体现了()①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②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才能推动社会发展③中华传统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追求④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会有相同的基本特征[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 京杭大运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某地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并在当下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对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进行资源整合,业态结合、文旅融合,让其重新焕发时代生机。从中可以看出()①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融合才能永葆生命力②“以物为本”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追求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在时代发展中丰富其内涵④培育文化新业态是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 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这说明()①文化创新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②文化总是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艺工作者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④文化创新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1.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加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这场技术驱动的变局对哲学提出了三大挑战:哲学如何澄明新科技的本质、如何认识新科技、如何确立新科技的价值。这表明()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③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2. “从15世纪起,近代科学不断得到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在增加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的同时也揭示了科学与人本身的相对关系,否定着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观念,也否定着人类认识自然界终极真理的可能性,表明探索自然之谜的科学前进的结果便是面对新的自然之谜。”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①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具有曲折性③彻底否定自己是真理超越自我的必由之路④真理性认识以谬误为起点,不断向前发展[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3. 近年来,某县根据自身特有地貌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培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该县通过打造优质特色品牌﹑创新农产品加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①联系的多样性根源于人类实践的多样性②人为事物联系是自在事物联系变化的根据③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4. 同是两根竹子,一根做成了笛子,一根做成了晾衣竿。晾衣竿不服气地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座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琢。”晾衣竿沉默了……这则故事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奋斗能够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②正确利用有利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④不断地砥砺自我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5. 随着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不断建立,公平的社会环境正在不断营造,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权利正在得到保证。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体现出()[1.5分]

    A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26.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在贵州长顺,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打糍粑;在安徽宣城,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迎中秋;在四川泸州,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吃橙子……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无数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中秋、庆团圆。对中秋节的当今文化价值理解正确的是()①是精神的回望,表达中国人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情感与信仰②是文化的纽带,促进交流互鉴,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③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也变化发展④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7. 《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和社区敬老活动。这表明()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积极保护③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1.5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28. 在吉祥戏院看戏是一代北京人的美好记忆,梅兰芳、马连良等诸多京剧大师都曾在此演出。近日,被拆除的吉祥戏院获得“重生”,新吉祥戏院既传承了老戏院的经典形象,又采用了不少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将成为国粹艺术传承展示体验基地和多元文化活动平台。新吉祥戏院()[1.5分]

    A革故鼎“新”,否定过去才能重获新生

    B推陈出“新”,符合时代特点和文化发展实践的需要

    C返本开“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D历久弥“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 29. 一个汉字通常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摹画、概括和美化之中,由此可见,汉字()①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是凝固的艺术,对展示中华文化有独特作用③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以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方式传播文化[1.5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0. 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下列观点与之相一致的是()①天下唯器,无其器则无其道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1.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这表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义在于()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②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这说明()①认识自然就能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3.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可以看出()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令③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4. “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1.5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35. 图文并茂的节能环保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在大街小巷、住宅小区、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营造出全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氛围。有人积极付诸行动,也有人视若无睹。文化对个人影响不同的原因是()[1.5分]

    A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

    D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 36. 国歌是一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不屈和抗争;国歌又不只是一首歌,它奏响的是整个社会团结奋进的鼓点,凝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可见()①国歌作为精神文化总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④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人们团结奋进[1.5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7. 席慕容在《乡愁》中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梦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语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1.5分]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3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1.5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