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卷(上)(新高考地区适用)

考试总分: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卷(上)(新高考地区适用)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那位尿床的学生写的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含意?这句话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注意:文字填空题作答结束后末尾不要加句号或其它标点。请严格按此要求规范作答,以免系统因标点错误而判0分!含意:(1)。(2)。启示:(1)。(2)。(3)。[每空4分]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注意:此翻译题作答结束后,结尾加句号。[5分]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注意:此翻译题作答结束后,结尾加句号。[5分]
  • 4. 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需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注意:文字填空题作答结束后末尾不要加句号或其它标点。请严格按此要求规范作答,以免系统因标点错误而判0分!(1)。(2)。(3)。[每空4分]
  • 5.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只答观点,不用分析)。注意:文字填空题作答结束后末尾不要加句号或其它标点。请严格按此要求规范作答,以免系统因标点错误而判0分!(1)。(2)。[每空5分]
  • 6.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注意:文字填空题作答结束后末尾不要加句号或其它标点。请严格按此要求规范作答,以免系统因标点错误而判0分!(1);(2);(3)。[每空4分]
  • 7. 小说写“我”买鱼讲自然课情节有哪些作用?注意:文字填空题作答结束后末尾不要加句号或其它标点。请严格按此要求规范作答,以免系统因标点错误而判0分!(1)。(2)。(3)。[每空4分]
  •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

    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

    D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 10.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

    D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 1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两次写“我”流泪,一次是在自然课上为孩子们得不到良好教育的伤感的泪,一次是感动于学生收获做人道理言语的喜悦的泪。

    B“我”对尿床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事也有过埋怨,说明“我”也有施恩图报的心理需求。

    C“我”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常常用迟到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那位学生的迟到,也是对“我”的“报复”。

    D“我”不仅认真上好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尝试通过诵读脍炙人口的诗篇来熏陶学生体会做人道理的教育。

  • 1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简笔写出了景物“黄”“黑”两种颜色,烘托了山村荒凉的自然环境,暗示当地的贫穷,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我”让那位迟到的学生住校—他不来上课—他住到学校—他又不来上课—最后他告知原因,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C小说前半部分语言自然平实,后半部分引用了两首新诗以及详细写出一串诗人及其诗集的名字,充满者浓郁的“诗情”。

    D小说中“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的行为细节描写,表现了山里人无言的纯朴善良和对老师的尊重。

  •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司马,古代官名。汉武帝时废太尉设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B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喻、征召的文书的通称。

    C郡国,诸侯王的封地,西汉时经过朝廷“削藩”“割地”后逐步变小,略等于郡,常“郡国”相连。

    D谥,指封建时代在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前行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以寓褒奖。

  • 14. 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B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C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D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 15. 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垃圾问题的警钟。

    B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因此纯棉衣物是最合零废弃理念的商品。

    C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果作为论据证明。

    D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但实施困难。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