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高二语文二月初一
A建立于西周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经秦汉的发展,到隋唐逐渐完备,一直延续到晚清。
B御史和谏官同为监察官员,他们相互配合,使大臣和君主都处于监察体系的监督之下。
C御史和谏官大多由服务君主的近臣充当,他们有侍从君主左右的特权,直接对君主负责。
D御史在行使纠察弹劾权力时,随时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直接觐见君主,当面向皇帝奏事。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诗人态度很镇定。
B三四两句用典,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和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面对众人的批判,诗人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A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出现了,而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常把当时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称为“先秦诸子”。
B春秋晚期,鲁国的孔丘开创了儒家学派,并确立了儒家传统经典即《易》《书》《诗》《礼》《御》《春秋》六经,被称为“至圣”;战国中期的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先秦第二位儒学大师,被称为“亚圣”,与他的弟子共著《孟子》。
C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今传《老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完成的,《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D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他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观,却把荀子高悬在法上的礼取消了。他综合了法家的法治、术治以及势治思想,是法家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
A使子路问津(渡口)今王鼓乐于此(演奏)过而不改(犯错误)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停止)
B更也,人皆仰之(改变)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舍弃)尧舜其犹病诸(为难)则齐国其庶几乎?(几乎、差不多)
C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简约)闻义不能徙(迁移、改变)贤贤易色(轻视)疾首蹙額而相告(皱眉头)
D鲤趋而过庭(小步快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交错)之祭者乞其余(到、去)植其杖而芸(除草)
A长沮、桀溺耦而耕(高大)小人之过也必文(有文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践行)仰之弥高(更加)
B天下归心焉(归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樊迟未达(明白、理解)不足,又顾而之他。(回头看、环视)
C志士仁人(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起予者商也(使兴起)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偷窃)杀鸡为黍而食之(吃食物)
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向来、素来)苟为后义而先利(如果)以杖荷蓧(担,背负)非由外而铄我也(比喻从外部给与)
A虽欲从之,未由也己(办法)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变、变革)明日(第二天)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用来……的办法)
B请问其目(条目、详情)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扩大、光大)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
C学而不思则罔(欺骗、蒙蔽)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救助、帮助)祭祀以时(按照)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杀害,特指下对上)
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安居)又闻君子远其子也(远离、离开)不若与人(不如)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
A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如何实现权威和有效,第二个方面侧重“有效”。
B第二段列举“贞观之治”的例子意在论证: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容易出现盛世。
C第二段引述唐太宗盛赞魏征的话,意在说明监察本于天道,监察官对国君、百姓、国家负责。
D文章分别从“奏事可直达君主”“风闻奏事”两个角度来阐述监察官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A监察制度对治理朝政至关重要,一旦有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就会出现良好的法律秩序。
B从某种意义上说,监察官员和史官有相通之处,他们都要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
C唐朝之所以能开创太平盛世,这与他们尊重法律,重视法治,重视监察,有一定的关系。
D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对百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规范了皇帝的权力。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A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躲避)夫子怃然(失望的样子)晨门曰:“奚自”(哪里)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也(实践)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献出)古之学者为己(有学识的人)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然而)素以为绚兮(绚丽的图画)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父母)
D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士不可以不弘毅(介于百姓与大夫之间的阶层)不夺不餍(满足)
A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翻译:只征收十分之一的田赋,去掉在市场上征收的商业税。今年怕是做不到了;请让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废除,怎么样?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C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翻译:这句话的涵义多么丰富呀!舜统治天下时,从人民大众挑选(有才德的人),选出皋陶后,心存不义的人因此而远离舜。
D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翻译:(齐人的妻子)和他的妾一起怨恨、讽骂她们的丈夫,两个人在院子中相向哭泣。而她们的丈夫并不知道这件事,醉着斜斜的从外面回来,骄傲的向他的妻子和妾炫耀。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