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宜宾市高中2013-2014学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②④
A9/10
B3/4
C1/2
D1/4
A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B一个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2
C该DNA分子中嘌呤总数=嘧啶总数
D鸟嘌呤的数量=m-n
A胰岛素原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处理之后的胰岛素,加双缩脲试剂不再出现紫色
C胰岛素分子的功能只取决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序列
D内质网参与了胰岛素原形成胰岛素的过程
A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重组DNA分子的获得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RNA
D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成功培育出了抗虫棉
A3、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
B5、分裂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6、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
D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
AT2噬菌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与染色体的成分相似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具有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特性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
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经培养、搅拌、离心后,在沉淀物中出现很高的放射性
A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C细胞周期按照先后顺序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
D为了研究方便,可把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A定期给洋葱换水主要是防止因缺水而影响生长
B实验中采用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
C用盐酸和酒精解离结束后,分生区细胞仍能继续分裂
D观察时,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A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
C模型建构法
D控制变量法
A4种
B3种
C30种
D20种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各染色体的形态、功能不相同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A该图体现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最先由萨顿提出
B基因的表达包括图中的a、b和c过程
C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该酶催化d过程的进行
D若合成的蛋白质中有40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对应的碱基数为120个
ADDFf×DdFf
BDDFf×DDff
CddFf×ddFf
DDDFf×DdFF
A3/16
B4/16
C7/16
D9/16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AA是脱氧核糖
BG是蛋白质
CD在E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A4、0
B2、2
C2、4
D4、4
A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
B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
C都是红色性状
D都是白色性状
A由③到④的育种方法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若⑧为三倍体西瓜,则在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⑨的育种方法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A甲
B乙
C丙
D丁
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A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m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C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D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B形态结构未改变
C核中遗传信息未改变
D分裂能力未改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21三体综合征
B白化病
C苯丙酮尿症
D青少年型糖尿病
A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两个种群就分别属于不同物种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纺锤体的形成
C基因突变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甲细胞表明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C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甲、丙细胞的分裂都发生在生殖器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