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必修1综合测试1
A(1)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年内最高值出现拄北半球的(填“夏季’’或“冬季”),该季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6分)
B(2)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是。(2分)
C(3)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有。(至少两点)(4分)
D(4)为了抑制气候变暖,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4分)[16分]
A(1)甲图表示北半球(填节气)日。此时,图中C地正处于(填“日出”或“日落”),该日C地的昼长为小时。A,,B、C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8分)
B(2)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4分)
C(3)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①②③④四点中的点。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填“快”或“慢”)。(4分)
D(4)地球运行到图乙①②③④四点中的点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2分)[18分]
A(1)甲图为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图中I地位于(填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B(2)图乙为洋流分布模式图,请在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填“暖流”或:寒流”)。e处洋流对图丙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7分)
C(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与之对应的自然带是。(3分)
D(4)丁图为自然带的分布模式图,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条件的控制。(4分)[16分]
A高压中心
B暖锋
C低压中心
D冷锋
A北方夏季暴雨
B东南沿海台风
C冬季爆发的寒潮
D冬春季节沙尘暴
AA
BB
CC
DD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适宜的光照和温度
C地球不均匀的公转速度
D太阳活动的频繁发生
A甲:重熔再生
B乙:变质作用
C丙:沉积作用
D丁:冷却凝固
A疏浚河道
B植被破坏
C引水灌溉
D退耕还湖
A①比较强
B②比较弱
C③比较强
D④比较弱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岩石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AE处为海岭,属手消亡边界
BF处为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CM、N处岩石圈在不断生成
DH处可能分布岩浆岩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A若不幸被埋在建筑物下,要沉着冷静,确保呼吸畅通,等待救援
B若在海边发现海水突然后退,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C若在街道,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空旷处
D若身处高楼大厦,应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乘电梯跑出建筑物外
A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B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C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成
D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A英国的单位产值能耗量最大
B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C意大利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D美国的能耗总量约是日本的2倍
A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B增加能源供应量,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增加能源储备量
D加快新能源开发,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A调节干流的流量
B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C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D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可能引发地球气候变化
C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
D对人类的影响微乎其微
A①
B②
C③
D④
A①
B②
C③
D④
A②
B④
C⑥
D⑧
A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B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C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D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伴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
A较大、团聚型
B较小、散点状
C.较大、棋盘式
D较小、呈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