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理)
A富士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阿尔卑斯山
D泰山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不论城市大小,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A英国
B印度
C中国
D澳大利亚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
C在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放适量熟石灰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A人口稀少,市场狭小
B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无需利用大棚
C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D外来蔬菜丰富,价格低廉
A生物学规律
B上层建筑
C医疗卫生条件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A①
B②
C③
D④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A某同学家庭在市内换房
B过节期间在三亚旅游、观光
C大学毕业后要求去西部求职就业
D春运期间的旅客流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D促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城市规模无限扩大—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D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A①水源②热量③技术④地形
B①热量②技术③水源④地形
C①地形②热量③技术④水源
D①水源②热量③地形④技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A植树造林
B围湖垦田
C建立休渔制度
D退耕还林
A城市规划的需要
B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
C交通条件的不同
D人口消费的需要
A一个城市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一个城市早期设立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活动没有联系
C一个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一个城市的历史由于时间流逝,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A1999年10月10日
B1999年10月12日
C1998年10月11日
D1998年10月2日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国际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某些国家的生育
Aa
Bb
Cc
Dd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适应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A市场、热量
B光照、热量
C市场、交通
D光照、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