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中学2021级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34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新津中学2021级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30分)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并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材料二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4分)材料三见图17(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4分)材料四《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材料五(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6分)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30分]
  • 2. (22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变化。(2分)材料三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1945—1991)》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材料四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历程。(6分)[22分]
  • 3.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广告业一度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1.5分]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 4. 下面的两副图片直接反映了①济特区发挥试验田作用②所有制结构多样化③个人经商潮流兴起④人民追求时尚渐成风气[1.5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 5. 早期西欧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有①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②促进了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给被侵略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和灾难④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1.5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有人这样描绘:“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到1914年时,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影响是[1.5分]

    A世界各国经济均出现了高速增长

    B全球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C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欧洲经济主导世界,控制全球经济命脉

  • 7. 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增长率。“d”段发展趋势的出现是由于当时美国政府[1.5分]

    A采用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实施凯恩斯主义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 8. 1918年苏维埃俄国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1.5分]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9.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1.5分]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C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10.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1.5分]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C“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11.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1.5分]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 12.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社会条件是[1.5分]

    A欧洲各国对中国商品和资本输出减少

    B资产阶级维新派热心投资近代工业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政府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 13. 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5分]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

    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关税条约

  • 14.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1.5分]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 15.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1.5分]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 16.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1.5分]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C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D新政后美国政府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17. 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1.5分]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 18. 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主要是[1.5分]

    A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

    B政府实施以工代赈

    C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

    D“新经济”的崛起

  • 19.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许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不能反映出[1.5分]

    A西方饮食习惯影响了中国传统食俗

    B西式食品成为国人饮食的组成部分

    C西餐成为近代中国饮食变迁的主流

    D物质生活变迁与文化变迁相互交织

  • 20.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系列归纳错误的是[1.5分]

    A

    B

    C

    D

  •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1.5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22.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1.5分]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23.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将市场和计划两者“混合”的是[1.5分]

    A英国的工业革命

    B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24. 一个国家在工业发展的初步阶段或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出台贸易保护的政策或举措。以下政策或举措中不属于贸易保护性质的是()[1.5分]

    A16—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重商主义

    B1852年英国宣布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

    C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

  • 25. 右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的面值之一。该套纸币的发行[1.5分]

    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 26.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1.5分]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 27.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5分]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国家统一的完成

    D家庭手工业的山现

  • 28.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1.5分]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9.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1.5分]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 30.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1.5分]

    A

    B

    C

    D

  • 31.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1.5分]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 32.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与日本经济的什么特点密切相关()[1.5分]

    A多市场,少政府

    B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D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

  • 33.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1.5分]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D实现国家工业化

  • 34. 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1.5分]

    A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