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中学高2021级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3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广元中学高2021级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6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4分)指出玉米能传入中国的主要外部因素。(2分)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概括材料二、三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6分)材料四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16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1)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有何影响?(2分)材料二: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2)据材料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6分)材料折射出怎样的社会思潮?(2分)材料三: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16分]
  • 3.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人口压力下,英国出现了能源危机(木材短缺)和棉布危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各种条件,包括水力资源、煤矿资源、银行信贷系统,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二在解决严重污染环境的烟气问题上,英国议会也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早在1843年,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碱业法》;1874年又颁布了第二个碱业法;1906年,又再一次颁布制碱法。与此同时,议会也通过了控制烟气污染的其他法律。由于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1953年议会通过了更为全面和系列的控制大气污染的《大气清洁法》。该法律规定,禁止排放黑烟,包括烟囱、汽车等;防止煤烟,对排放煤烟的设备,要安装除尘和除硫设备等。——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2)据材料二并结合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指出英国出现严重烟气污染的主要原因,(4分)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6分)材料三“已近两个世纪的现代文明在人们合作能力上没有扩大和发展,而在发展物质的科学的神圣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他还引用一位澳大利亚医生写给他信中的言论说道:“科学的发展能够使我们认识一切,惟一的例外是,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引自梅奥元《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4分)[20分]
  • 4. 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目的主要是[1.5分]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B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C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 5.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5分]

    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

    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

    C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D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

  • 6. 宋太宗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五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1.5分]

    A体现了政府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举措

    B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

    C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反映出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 7. 《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1.5分]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C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D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 8.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1.5分]

    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减轻农民负担

    D改革经济体制

  • 9. 读下表“中国20世纪60~70年代粮食产量变化”,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在70年代末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19601962197019781979产量(亿斤)23703400430060006642[1.5分]

    A农业税的取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 10.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1.5分]

    A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指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B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困难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 11. 下表是1978年和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它主要说明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1.5分]

    A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B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

    C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D我国私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 12.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1.5分]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D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13. 下图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入情况所绘制的示意图。该图表明清朝前期[1.5分]

    A清政府仍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对外贸易仍有一定程度发展

    D中国同外国的交往在日趋加强

  • 14.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从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①推行“闭关锁国”政策②禁绝中外贸易③心态虚骄盲目闭塞④坚持平等交往[1.5分]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5.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1.5分]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16. 右图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①传播新知②减少文盲③关注国事④唤醒民众[1.5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7. 阅读右图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①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②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③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④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1.5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8.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1.5分]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 19.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而所以导致“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产生各种新问题”。能使这段叙述成为完整的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是[1.5分]

    A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的制造业吸引了投资者

    D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 20.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1.5分]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 21.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1.5分]

    A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22.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5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3.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1.5分]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2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1.5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25. 18世纪中期,英国和法国是欧洲的工业大国,英国最终打败法国的根本原因在于[1.5分]

    A英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B英国政治制度革新的优势

    C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D英国是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 26.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1.5分]

    A蒸汽锤、铁路设备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 27. 19世纪欧洲男子的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①资产阶级革命打败了封建贵族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1.5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8. 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1.5分]

    A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B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C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 29.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1.5分]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30.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1.5分]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31. 荣氏兄弟与友人1902年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起家……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据材料分析,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1.5分]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 32.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1.5分]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

  • 33. 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1.5分]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

    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

  • 34.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职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1.5分]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35. 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下列用词正确反映了上述说法的排列分别是[1.5分]

    A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B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C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