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4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学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A(1)根据材料1,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2分)
B(2)根据材料2,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3分)
C(3)根据材料1、2,指出材料3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2分)
D(4)根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11分]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A推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加快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变革
C积极谋求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主动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各国关税壁垒森严
D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A和谐了人际关系
B扩大了儒学的影响
C维护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D发展了儒家学说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总统的行政权得到加强
D分权制衡的体制遭到破坏
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A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B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主地位
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
D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A“美元帝国”形成
B罗斯福新政
C美国独立
D“冷战”开始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
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
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A通过制定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对干预经济在认识上看法不同
D看似互相矛盾但目的一致
A①④
B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A
B
C
D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社会福利经济政策
D世界贸易组织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A
B
C
D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A儒家思想是孔子和孟子创立的
B荀子提出“性恶论”
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科举制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存天理,灭人欲。”
B“制天命而用之。”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王守仁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