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考试总分:3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本题共10分)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g/mol,该气体的质量为mg,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L。(4)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_个。(5)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g。[10分]

    A(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B(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C(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L。

    D(4)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_个。

    E(5)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g。[10分]

  • 2. (本题共18分)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1)取少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用上述溶液进行以下实验:(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液体呈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4)已知强酸氢碘酸(化学式:H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取上述烧杯中的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的HI稀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Fe3+将I-氧化,生成碘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Fe3+与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5)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4)种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__(填序号)。[18分]

    A(1)取少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用上述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B(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液体呈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D(4)已知强酸氢碘酸(化学式:H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取上述烧杯中的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的HI稀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Fe3+将I-氧化,生成碘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Fe3+与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E(5)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4)种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__(填序号)。[18分]

  • 3. (本题共12分)铝用途广泛,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制取Al有如下途径:(1)写出滤渣A中的主要成分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2)步骤Ⅳ中灼烧时盛放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3)步骤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Ⅲ中生成固体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取滤液B100mL,加入1mol/L盐酸200mL,沉淀量达到最大且质量为11.7g。则滤液B中c(AlO2-)=__________,c(Na+)________(填“>”“=”或“<”)2mol/L。[12分]

    A(1)写出滤渣A中的主要成分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

    B(2)步骤Ⅳ中灼烧时盛放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C(3)步骤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4)步骤Ⅲ中生成固体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5)取滤液B100mL,加入1mol/L盐酸200mL,沉淀量达到最大且质量为11.7g。则滤液B中c(AlO2-)=__________,c(Na+)________(填“>”“=”或“<”)2mol/L。[12分]

  • 4. (同学们注意:本题为分叉题,13~16班同学完成A题,其他班同学完成B题,本题共8分)30A.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④中液面上方_______________。30B.实验室可用图中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F中为____________溶液。[8分]

    A(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C(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4)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④中液面上方_______________。30B.实验室可用图中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F中为____________溶液。[8分]

  • 5. 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2分]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6. 在下列所示的转化关系中,X不可能是()[2分]

    A

    B

    C

    D

  • 7.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链状结构的含水钙镁硅酸盐,某种和田玉的化学成分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A和田玉可与某些酸反应

    B和田玉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C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钙元素质量分数的0.9倍

    D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 8.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2分]

    A

    B

    C

    D

  • 9. [2分]

    A

    B

    C

    D

  • 10. [2分]

    A

    B

    C

    D

  • 11. 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2分]

    A

    B

    C

    D

  • 12. 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2分]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 13. 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少量酚酞的蒸馏水中,此实验能证明()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2分]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14.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率越大。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率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2分]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 15. 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2分]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C石灰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稀硫酸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 16.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2分]

    A

    B

    C

    D

  • 17. [2分]

    A

    B

    C

    D

  • 18. [2分]

    A

    B

    C

    D

  • 19. 浓硫酸和2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敝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2分]

    Aa升华,b冷凝

    Ba挥发,b吸水

    Ca挥发,b潮解

    Da冷凝,b吸水

  • 20. [2分]

    A

    B

    C

    D

  • 21. ③有气体生成;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2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 22. 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2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3.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2分]

    A氨水

    B硝酸

    C

    D卤水

  • 24.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起还原作用的是()[2分]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 25. 300mL0.2mol/LKCl溶液与100mL0.3mol/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2分]

    A1∶3

    B2∶3

    C2∶1

    D2∶9

  • 26. 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2分]

    A

    B

    C

    D

  • 27.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硫黄,加热使硫黄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不烂,且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2分]

    AS的漂白性

    BSO2的氧化性

    CSO2的还原性

    DSO2的漂白性

  • 28. 在硫酸亚铁、硫酸铁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除铜外,尚有少量铁粉,那么在滤液中()[2分]

    A

    B

    C

    D

  • 29. [2分]

    A

    B

    C

    D

  • 30. [2分]

    A

    B

    C

    D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