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单元分类试卷(七)§2.3 测试卷

考试总分:24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八年级《科学》(下)单元分类试卷(七)§2.3 测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变化,所以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若12g碳跟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应生成g二氧化碳.[每空2分]
  • 2.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克时,消耗A的质量为克,B的质量为克。[每空2分]
  • 3. 在反应X+2Y=R+2M中,当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且反应生成的R与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M的质量为克,Y与M的质量之比是。[每空2分]
  • 4.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2分]
  • 5. 电解含杂质5%的水(杂质不反应)9.47克,可制取约克氧气?[每空2分]
  • 6. 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N2H4)和强氧化剂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4分]
  • 7. 医疗上颇为流行的“理疗特热法”就是利用铁粉缓慢氧化放出的热均匀稳定,使病员患处保持温热活血状态。则5.6g铁粉完全氧化成红色粉末Fe2O3,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克,其化学方程式为。[每空2分]
  • 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2)粗略测定加热2克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仪器认识: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问题分析:(1)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试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3)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理论上2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氧气?(4)同学们在实际中测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77毫升,换算成质量为0.253克,超过理论量。从理论上推测:你认为超过理论量的氧气可能来源于什么物质?(写出所有可能,空气、水因素忽略不计)[8分]
  • 9.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请回答:吊白块加热时发生的类型是反应.[每空2分]
  • 10.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若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的缘故。(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行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前需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3)得出结论:假设成立。(4)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6分]
  • 11. [3分]

    A

    B

    C

    D

  • 12.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3分]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数目

  • 13. 根据测得数据,得x值为()[3分]

    A1

    B2

    C3

    D5

  • 14. 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正确关系是()[3分]

    Am=a

    B3n=2a

    C3n=a

    D2b=2m+n

  • 15. [3分]

    A

    B

    C

    D

  • 16. [3分]

    A

    B

    C

    D

  •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质量之和

    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和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 18. 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3分]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得到氧气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 19.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3分]

    A

    B

    C

    D

  • 20. 下列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3分]

    A蜡烛燃烧后剩下的烛油的质量比原来少

    B镁条燃烧后质量比原来镁条质量增加

    C电解10g水生成2g氢气和7g氧气

    D12g碳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

  • 21.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3分]

    A

    B

    C

    D

  • 22. 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3分]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 23. 在反应2X=2Y+Z中,X、Y、Z表示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如果X与Y的质量比为5:4,那么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分]

    A10:1

    B5:1

    C5:2

    D1:5

  • 24.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克22845反应后质量/克待测24014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3分]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