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5

考试总分:5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8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5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标准的整合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学科课程内容表转中哪些地方可以与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中哪些地方可以与其他学科内容标准中的内容整合;以及()。[2分]

    A活动课程或者经验课程怎样和信息技术整合

    B活动课程为什么要和信息技术整合

    C活动课程如何和经验课程整合

    D课程怎样和信息资源整合

  • 2. 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要素。[2分]

    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

    C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方法

    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

  • 3. 在教师的隐喻中,由太阳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的隐喻是()变化的表现。[2分]

    A中心→边缘

    B静态→动态

    C奉献→双赢

    D传递者→促进者

  • 4.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该学习(),同时,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2分]

    A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B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C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D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 5.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整合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一种“()”,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研究数学、解决问题。[2分]

    A数学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 6. 合作学习形式是()。[2分]

    A组合阅读,专家组讨论,个体学习,本组交流

    B组合阅读,专家组讨论,本组学习,全班交流

    C组合阅读,专家组讨论,全班学习,本组交流

    D组合阅读,小组讨论,个体学习,全班交流

  • 7. 在教师的隐喻中,由金子变为钥匙的隐喻是()变化的表现。[2分]

    A知识→方法

    B静态→动态

    C奉献→双赢

    D传递者→促进者

  • 8. 当前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2分]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C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了解、理解和应用

  • 9. 操作与练习性软件要具有系统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出题速度可快可慢

    B设计好出题顺序

    C不提供指导

    D不使用动画和声音

  • 10. 我国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大方面[2分]

    A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合作与交流、学习与发展

    B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合作与交流、学习与实践

    C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合作与发展、学习与交流

    D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合作交流、学习与发展

  • 11.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教师需要从()方面着手。[2分]

    A学生的社会背景、年龄、兴趣

    B事实、概念和原理

    C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理

    D内容范围、内容重点、内容的顺序

  • 12. 在()下,不能完全显示三个区域也不可调节各区面积的大小。[2分]

    A大纲视图

    B灯片视图

    C幻灯片浏览视图

    D普通视图

  • 13. 在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呈现重要单词和句型,单词可以配上图片和建立热连接,这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为()的表现。[2分]

    A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情境

    D教师的演示教学提供新方式

  • 14. 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强调“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把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思想的改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技术”是()。[2分]

    A分离模式

    B锯齿模式

    C整合模式

    D交替模式

  • 15. 在()中,学习者是一个外在的实验者。[2分]

    A过程模拟

    B程序模拟

    C情境模拟

    D进程模拟

  • 16. 教师整合能力的发展方式主要包括()。[2分]

    A讲演,观摩,案例分析,合作讨论,自我反思,参与科研课题

    B准备,听讲,总结

    C创设情景,实验探索,意义建构,应用与迁移,效果评价

    D备课,案例分析,应用与迁移。自我反思,参与科研课题

  • 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不是学校层面所需做的工作。[2分]

    A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

    B建设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学软件资源库

    C制定并实施组织管理体制

    D制定教师培训的标准和规范

  • 18. 下面的()是真实性任务学习的典型代表。[2分]

    A网上合作学习

    B模仿学习

    C抛锚式教学

    D直接教学

  • 19. 插入自选图形时要注意三点,下面()说法是错误的。[2分]

    A往自选图形中填充颜色

    B重视组合功能的应用

    C不必关心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

    D注意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

  • 20.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2分]

    A课程资源

    B教学方法

    C教学环境

    D教学理论

  • 21. powerpoint用于制作幻灯片的是()[2分]

    A备注页区

    B工作区

    C大纲试图区

    D幻灯片视图

  • 22. 借助录象等视频技术,以历险故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问题情景属于()[2分]

    A基于问题学习

    B发现学习

    C探究训练

    D抛锚式教学

  • 23. 按照教师所提供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可以将学习资源划分为()[2分]

    A预设资源、相关资源和泛在资源

    B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

    C文字资源、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

    D预设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

  • 24. 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把()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把教育信息化放到战略高度,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2分]

    A现代教育技术

    B信息技术

    C素质教育

    D创新教育

  • 25. ()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2分]

    A创设历史情境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 26.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2分]

    A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B封闭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C封闭式的、以课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D开放式的、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 27. 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学生可以在网络或光盘上搜索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资源,进行专题学习。[2分]

    A识字教学部分

    B阅读部分

    C写作部分

    D口语交际部分

  • 28. ()理论认为:学习时,学习者不是在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2分]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 29.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用计算机画画方面要求学生掌握()。[2分]

    A绘图工具的使用;图形制作;图形修改、组合等处理;动画制作

    B绘图工具的使用;图形制作;图形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动画制作

    C绘图工具的使用;图形着色;图形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几何画板

    D绘图工具的使用;图形制作;图形着色;图形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 30. PowerPoint所提供的()功能,可对幻灯片文件中的所有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可使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网状结构。[2分]

    A自定义动画

    B动作设置

    C预设动画

    D自定义动画

  • 31.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设定恰当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常用的策略主要是()。[2分]

    A形象的语言输入和保证足够的重复率

    B加强目标信息呈现的突显性和保证足够的重复率

    C加强目标信息呈现的突显性和恰当的语言输入

    D提供适宜的支持方式和加强目标信息呈现的突显性

  • 32. 进行英语写作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时把某一范文或是某一学生的作文转播到所有学生的终端,进行讲评,让学生有直观、具体的认识,这中形式能够()[2分]

    A为教师的演示教学提供新的方式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的共同体

    C进学生主动构建的英语学习

    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 33. 在数和代数部分与信息技术的连接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方式与“在实际情景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的内容标准相结合。[2分]

    A可以操作软件探究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和转化

    B运用适当的数学符号,可以使用ICT交流结果

    C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形特征

    D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体会比例的概念

  • 34. 在作文方面,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由()六个教学环节所组成的教学模式。[2分]

    A创设情境-个别观察-整体总说-局部分说-打字表达-评议批改

    B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局部分说-整体总说-讲演-小组批改

    C创设情境-个别观察-整体总说-局部分说-协作-评议批改

    D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局部分说-整体总说-打字表达-评议批改

  • 35. 以下那种学习模式不属于接受学习?()[2分]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直接学习

    C真实性任务学习

    D模仿学习

  • 36.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体中,信息技术可能的整合方式是()。[2分]

    A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处理信息

    B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C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交流

    D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结果

  • 37. 直接教学的教学流程是()。[2分]

    A定向、讲解、有组织的练习、有指导的练习、独立练习

    B讲解、定向、有指导的练习、有组织的练习、独立练习

    C定向、讲解、独立练习、有指导的练习、有组织的练习

    D讲解、定向、有指导的练习、独立练习、有组织的练习

  • 38. 关于问题情境,说法错误的是()。[2分]

    A问题情境要有开放性

    B问题情境的创意要力求新颖

    C情境”与“情景”不是一个含义

    D创设问题情境要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

  • 39. 从课程的表现方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划分,课堂可分为()。[2分]

    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B基础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 40. 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往往存在()三种典型的课堂组织形式。[2分]

    A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B班内活动、课外活动和个别活动

    C整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个别活动和网上活动

  • 41. 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一般包括()两种。[2分]

    A提供卡片和提供课件

    B提供材料和提供试题

    C提供软件和提供信息

    D提供内容和提供地址

  • 42. 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师教学前()的准备状况。[2分]

    A课程、课件和教学环境

    B课件、网络和多媒体环境

    C硬件、积件和教学环境

    D硬件、软件和教学环境

  • 43. 下面的()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问题的目标很明确和解决方法是确定的。[2分]

    A复杂问题

    B简单问题

    C结构不良问题

    D结构良好问题

  • 44. 在信息社会里,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学模式,必将为以()为教育传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2分]

    A教育技术

    B信息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网络技术

  • 45. 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的阅读教学模式可用()等六个教学环节来概括。[2分]

    A复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朗读—利用课件阅读—阅读竞赛—师生共同总结

    B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利用课本阅读-阅读竞赛-教师总结

    C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与朗读-利用课件阅读-阅读竞赛-师生共同总结

    D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与朗读-利用课本阅读-阅读竞赛-教师总结

  • 46. 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在过程可以被简化成()四个环节。[2分]

    A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B自我评价、自我监察、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

    C自我计划、自我监察、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D自我计划、自我监察、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

  • 47. ()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和基于问题学习,着重强调学习分析资源、利用资源验证假设的过程。[2分]

    A网上合作学习

    B真实性任务学习

    C有意义的学习

    D资源型学习

  • 48. 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等步骤。[2分]

    A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教学环境

    B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多媒体;设置教学环境

    C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程序;选择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

    D设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学习资源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

  • 49. 信息技术由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不是国家层面所需要所做的工作。[2分]

    A组织教师培训,延请专业研究队伍进行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指导

    B规划信息技术与国家课程内容标准的可能的整合点

    C建立全国性的教育信息数据中心

    D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标准

  • 50. 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往往存在()三种典型的课堂组织形式。[2分]

    A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B班内活动、课外活动和个别活动

    C整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个别活动和网上活动

  • 51. 用鼠标单击“()”按钮,即可放映幻灯片,在放映的过程中,如果想不按顺序放映某幻灯片,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定位”,在单击弹出的幻灯片的标题即可。[2分]

    A幻灯片浏览

    B幻灯片视图

    C幻灯片放映

    D大纲视图

  • 52.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包括()方面。[2分]

    A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B选择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

    C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能力

    D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