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口腔助理医师考试第一套模拟题
A对症治疗
B对因治疗
C抑制作用
D预防作用
E继发反应
A碘解磷定
B阿托品
C新斯的明
D氯琥珀胆碱
E筒箭毒碱
A硝酸甘油
B普萘洛尔
C哌唑嗪
D氢氯噻嗪
E卡托普利
A降低血糖
B促进脂肪合成
C促进蛋白质合成
D抑制糖原合成
E促进K+进入细胞
A下颌第一前磨牙颊侧髓角最高
B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髓角最高
C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髓角最高
D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髓角最高
E上颌第二前磨牙颊侧髓角最高
A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B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C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线从前向后是~条凹向下的曲线
D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下的曲线
E连接双侧同名牙磨牙颊、舌尖,形成的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A面神经
B舌咽神经
C上颌神经
D下颌神经
E副神经
A二腹肌
B翼外肌
C翼内肌
D下颌舌骨肌
E颏舌骨肌
A生长方式特殊
B衬里上皮生长活跃
C部分区恶变
D囊壁内有卫星囊
E口腔黏膜基底细胞增殖
A患者的发病过程及主要要求
B患者的主要要求
C患者的主要症状
D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E患者需要医生解决的主要问题
A下颌自闭口到张大后口腔的形态
B张口后口腔内部的形态
C下颌自闭口到张大的过程中,上、下牙弓相对位置的变化
D下颌自闭口到张大的过程中,下颌运动的轨迹
E下颌自闭口到张大的过程中,下唇运动的轨迹
A牙的位置
B牙的形态
C牙体组织磨耗印迹
D关系
E牙槽骨吸收破坏程度
A防止向移位
B防止龈向移位.
C防止义齿近远中向移位
D防止侧向移位
E防止义齿断裂
A与牙槽嵴黏膜接触面要尽量小
B与牙槽嵴黏膜紧密接触,轻度加压
C高度光滑
D最好为凸形
E扩大舌侧邻间隙
A嵌体的固位效果最差
B桥体跨度越长、越弯曲,力越大者,固位体的固位力越小
C基牙两端的固位体固位力应基本相等
D各固位体之间必须有共同的就位道
E应防止基牙牙尖折裂
A防止义齿下沉
B防止义齿翘动
C防止食物嵌塞
D发挥咀嚼功能
E起连接、支持和固位作用
A龋病、牙周病
B牙及牙槽骨外伤
C颌骨骨髓炎
D颌面部肿瘤和发育障碍
E心脏病
A咀嚼功能减退
B牙周组织病变
C龋坏
D发音功能障碍
E影响美观
A全身健康状况差
B骨质疏松
C营养不良
D高龄
E以上都是
A1.5倍
B1.8倍
C2.5倍
D2.8倍
E3.0倍
A硬度
B强度
C应变
D弹性模量
E挠度
A不具备公共卫生的特点
B可能产生氟骨症
C不具备突出的社会性
D社区居民因龋治疗费用减少
E易造成氟浪费
A2%
B1.23%
C5%
D8%
E0.5%
A1960年
B1963年
C1965年
D1967年
E1969年
A饮水加氟
B含氟牙膏
C食盐氟化
D局部涂氟
E氟水漱口
A磷酸戊糖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B两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维系
C为右手螺旋,每个螺旋为10个碱基对
D碱基配对有摆动现象
E螺旋的直径为2nm
A铁硫蛋白
BCoQ
CCytc
DCytb
ECytaa3
A酪氨酸
B甘氨酸
C色氨酸
D丙氨酸
E谷氨酸
A过敏性休克
B腹泻、恶心、呕吐
C听力减退
D二重感染
E肝、肾损害
A咀嚼
B撕裂
C捕捉
D发音
E美观
A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B上颌第二前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C上颌第二前磨牙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
D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
E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接触区略偏舌侧
A通过根尖孔、副孔,密切了牙髓和牙周组织的联系
B成为牙髓病和牙周病互相传播的途径
C可使牙髓病和牙周病互为因素
D复杂的根管系统可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
E根管系统的存在使得循环丰富。有助予防龋治龋
A颈外动脉
B耳颞神经
C面神经
D面后静脉
E颞浅静脉
A颈外动脉
B颈内动脉
C迷走神经
D颈总动脉
E颈内静脉
A分泌性成釉细胞诱导
B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诱导
C内釉上皮或上皮根鞘诱导
D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诱导
E外釉上皮诱导
A颊侧牙龈排脓
B龋洞排脓
C舌腭侧牙龈排脓
D牙周袋排脓
E唇侧牙龈排脓
A舌癌
B颊癌
C唇癌
D牙龈癌
E口底癌
A用于邻面缺损面大而浅时
B可在片切面内制备箱型固位
C可在片切面内制备小肩台
D片切面颊舌边缘应达到自洁区
E用于邻面突度较大时
A可以选择性地避开皎合接触1mm
B去除洞缘无基釉
C防止粘结剂被唾液溶解
D位于牙釉质内
E位于牙本质内
A外形高点线上
B外形高点线牙合方
C外形高点线龈方
D导线的牙合方
E导线的龈方
A用牙合托确定和记录患者面下1/3的适宜高度
B颌位关系记录包括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
C所确定的颌位是正中位
D恢复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的上下颌关系
E便于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重建病人的正中关系
A后牙靠近缺牙区的基牙
B牙根多且根长的基牙
C牙体无缺损、牙周正常的基牙
D多个基牙应相对集中
E多个基牙彼此应合理分散
A前牙3/4冠覆盖舌面及近、远中邻面
B后牙4/5冠覆盖舌面,近、远中邻面和面
C部分冠比全冠更符合保存修复原则
D部分冠的试戴与粘固的过程与要求同嵌体
E部分冠不可作为固定桥的固位体
A修复体与预备体的接触面密合
B增大修复体与预备体的接触面积
C减少向聚合度
D备牙时适当增加预备体表面的粗糙度
E设计羽状边缘
A清水
B酒精
C30%枸橼酸钠溶液
D过氧化氢溶液
E次氯酸钠
A直接将充填好的型盒放入100℃沸水中维持一段时间
B将充填好的型盒放人室温水浴中,缓慢加热至沸腾维持一段时间
C将充填好的型盒放人室温水浴中,快速加热至沸腾维持一段时间
D将充填好的型盒放入100℃的烘箱中加热固化
E以上都不对
A强度越高
B强度越低
C膨胀越小
D硬度越高
E固化时间缩短
A地区分布
B时间分布
C人群分布
D氟化物分布
E城乡分布
A早期诊断、定期口腔检查、X线辅助检查、早期充填
B早期诊断、定期口腔检查、X线辅助检查、窝沟封闭
C早期诊断、X线辅助检查、早期充填、氟防龋
D口腔健康教育、定期l:3腔检查、X线辅助检查、窝沟封闭、
E早期诊断、口腔健康教育、早期充填、氟防龋
A4:1
B6:1
C7:1
D8:l
E9:l
A光滑面菌斑
B面点隙裂沟菌斑
C邻面菌斑
D颈缘菌斑
E龈下菌斑
A维生素E
B维生素K
C维生素D
D维生素C
E维生素Bl
A合成脂肪酸
B氧化供能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异生为糖
A远中颊尖
B远中尖
C远中舌尖
D第五牙尖
E近中颊尖
A第一副为乳牙,共20个
B第二副为恒牙,共32个
C人类有两副牙,属于多牙列
D人类的牙属于异形牙
E根据部位可将人类的牙分为前牙和后牙
A近颊骀点角
B颊点角
C近颊线角
D颊线角
E近中颊面角
A切牙的切嵴具有切割食物的功能
B尖牙具有撕裂食物的作用
C后牙具有穿透能力和磨细能力
D牙冠唇颊及舌面的正常突度,可使部分咀嚼过的食物擦过牙龈表面,起按摩作用
E牙冠邻面的正常突度,可以维持正常的牙邻接
A髁状突
B喙突
C关节盘
D蝶下颌韧带
E关节囊
A胶原纤维
B弹力纤维
C嗜银纤维
D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E胶原纤维和嗜银纤维
A球颌囊肿
B切牙管囊肿
C牙旁囊肿
D含牙囊肿
E萌出囊肿
A10岁以下
B10~19岁
C20~29岁
D30~49岁
E50岁以上
A牙槽骨内是否有残根存留
B牙槽骨支持组织的状况
C有无龋坏
D牙根形态
E龋坏范围
A0.1mm
B0.2mm
C0.3mm
D0.4mm
E0.5mm
A加强固位作用
B加强稳定作用
C防止义齿移位
D防止基牙移位
E防止义齿摆动
A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小,远缺隙侧倒凹大
B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小,远缺隙侧倒凹也小
C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大,远缺隙侧倒凹小
D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大,远缺隙侧倒凹也大
E基牙颊侧倒凹大,舌侧倒凹小
A基托进入倒凹区
B卡环臂进人倒凹区
C卡环体进入倒凹区
D支托位置不当
E义齿变形
A分散力
B使两端基牙承受的力相同
C可将单端固定桥改为双端固定桥
D重新分配基牙负荷
E增加桥体跨度
A容易造成菌斑附着
B边缘不易密合
C易产生继发龋
D在前牙区不美观
E易形成肩台
A增加了抗力臂的长度
B增加了对抗杠杆力的作用
C加强了固定桥的稳定性
DA+B
EA+B+C
A与交结剂反应赋予材料弹性
B延长工作时间
C缩短工作时间
D减少渗润
E降低凝溢
A降低压缩强度
B提高压缩强度
C增加蠕变
D增加膨胀
E增加γ2相
A糖精
B山梨醇
C木糖醇
D甘露醇
E蛋白糖
A15%左右
B35%左右
C55%左右
D75%左右
E95%左右
A萌出5年后无龋的牙
B窝沟深,可以插入探针的牙
C对侧同名牙有患龋倾向的牙
D窝沟深,可以卡住探针的牙
E对侧同名牙有龋的牙
A牙菌斑
B牙石
C白垢
D食物嵌塞
E内分泌紊乱
A部位记录法
BPalmer记录法
C通用编号系统
D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E标准编号系统
A接触区
B唇面
C中线
D线角
E牙槽骨区
A乳牙面缩窄,冠根分明
B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所以上颌乳中切牙的冠宽而根窄
C上颌乳尖牙的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与恒尖牙相反
D下颌第二乳磨牙三个颊尖等大
E乳牙牙冠短而宽
A完整的乳牙列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B乳前牙牙根唇侧有恒牙胚。乳磨牙根分叉处有恒前磨牙胚,治疗乳牙时应避免误伤
C乳前牙牙根舌侧有恒牙胚,乳磨牙根分叉处有恒前磨牙胚,治疗乳牙时应避免误伤
D通常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
E牙萌出都是左右对称同时萌出
A乳牙和第一恒磨牙
B牙尖部
C乳牙牙尖部
D新生线周围
E釉牙本质界
A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
B无上皮钉突
C以半桥粒方式与牙面连接
D从龈沟底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
E与牙面结合紧密,位置恒定
A角蛋白
B黏蛋白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糖蛋白
A晶体孔隙增加,约占釉质容积的0.1%
B镁和碳酸盐含量降低
C釉柱晶体从核心处开始溶解
D釉柱排列改变
E脱矿明显
A边缘密合
B美观
C牙周刺激小
D不易引起菌斑附着
E避免龈缘染色
A断桩
B根折
C拆桩困难
D只要根尖愈合,无明显影响、
E根尖周炎
A固位力强
B对基牙要求不高
C损坏后容易修补和添加
D制作复杂
E可以恢复骨缺损区
A基牙和人工牙是一个功能整体
B各基牙之间有共同的就位道
C桥体部分和黏膜紧密接触
D力通过基牙传递给牙周支持组织和颌骨
E固定桥分为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以及复合固定桥
A机械结合力
B范德华力
C倒凹固位
D化学结合力
E压力结合
A双端固定桥
B单端固定桥
C半固定桥
D粘结固定桥
E固定一可摘联合桥
A开面冠
B金瓷冠
C3/4冠
D金塑冠
E邻切嵌体
A固位体
B桥体
C固定连接体
D基牙
E以上都不是
A食物嵌塞
B桥体轴面外型不良
C力过大
D多余的粘固剂
E光洁度差,边缘粗糙
A水
B硅溶胶
C乙醇
D正硅酸乙酯
E单体
A30~40岁
B35~44岁
C40~50岁
D45~54岁
E50~60岁
A10岁
B12岁
C15岁
D16岁
E18岁
A氟的摄入量
B糖的摄入量
C钙的摄人量
D糖的摄人频率
E饮食习惯
A种族
B性别
C年龄
D遗传因素
E先天性免疫缺损
A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B提高维护牙周健康的主观能动性
C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
D维护牙周治疗效果
E去除先天性危险因素
A专业性洁治
B去除菌斑和牙石
C去除不良修复体
D义齿修复失牙
E治疗食物嵌塞
A1965年
B1971年
C1975年
D1981年
E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