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0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真题试卷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A希腊的米利都城
B罗马的营寨城
C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
D法国的“协和村”
A大冶
B玉门
C大连
D唐山
A控制建筑物之间的日照间距
B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C控制自然灾害易发生地区
D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抽样调查、访谈与座谈、文献查询
B现场踏勘、文献查询、抽样调查
C文献查询、抽样调查、访谈与座谈
D现场踏勘、问卷调查、抽样调查
A该城市所在地省域
B与该城市具有密切关系的地域
C该城市的市域
D该城市的规划区
A防洪设施
B消防设施
C交通设施
D电力设施
A多中心城市应加强各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
B带型城市中需要完善垂直予交通主轴的道路
C小城市适宜采用环形放射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D特大城市的空问布局适宜采用多中心城市结构形式
A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B冲沟
C地下水硬度
D滑坡
A适宜的地形坡度
B较低的地下水位
C良好的社会服务设施
D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A一块板横断面
B二块板横断面
C三块板横断面
D四块板横断面
A1
B1.5
C2.5
D3.5
A石油液化气储存站
B水煤气厂
C输配气管网工程
D天然气分输站
A高压输电线、燃气管线
B给水管线、热力管线
C给水管线、燃气管线
D热力管线、雨亏永排水管线
A由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B南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C由城市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审批
D由上一级政府负责审批
A属于法定性规划
B各项指标是强制性内容
C对房地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图纸一般采取1:1000~1:2000的比例尺
A划定必须制定规划的乡和村庄的区域
B编制城镇群规划
C确定村庄层次与分级
D编制镇域规划
A应以行政村为单位
B应向村民公示
C方案由县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D成果由村委会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A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
B公共部门建设的城市基础没施,可以起到引导私人部门开发建设的作用
C私人企业进行旧城改造难以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D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目的在于使各项建设活动不偏离城市规划确立的目标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D城市的功能与地位直接制约区域的发展水平
A划定城市空间管制区
B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的性质
C确定居住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和标准
D确定城市总体布局形态
A城市规划制度的成果是城市规划实施的依据
B各级政府的城乡规划塞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的一部分
C城乡规划的组织实施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承担
D城乡规划审批机关应及时公布批准的城乡规划
A空间实体模型分析
B模糊评价法
C层次分析法
D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A土地使用状况
B地形条件
C交通量
D企业生产状况
A地下水位过高会影响地基承载力
B地下水位下降是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C潜水的补给主要依靠地下水
D地下水变化容易诱发滑坡灾害
A低水平均衡阶段一扩散阶段一极核发展阶段一高水平均衡阶段
B低水平均衡阶段一极核发展阶段一扩散阶段一高水平均衡阶段
C极核发展阶段一低水平均衡阶段一扩散阶段一高水平均衡阶段
D极核发展阶段一扩散阶段一低水平均衡阶段一高水平均衡阶段
A规划区宜以完整的行政管辖区为界限
B规划区由规划编制单位划定
C规划区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准备
D划定规划区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廊道的保护要求
A集中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
B统一安排在城市的下风向
C结合产地,布置在远郊区县
D设于城区边缘的城市出入口附近
A受地价的影响,工业区适合安排在城市边缘
B为方便企业生产协作,可设立工业园区
C为减少工业的环境污染,可降低工业区建筑密度
D为减少上下班交通,可以将工业与居住适当结合布置
A在城市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应考虑设置各城市共用的机场。
B在满足机场自身选址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城市与机场的距离
C城市和机场之间应设置轨道交通
D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越城市区
A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的分界线。
B城市道路的功能应当与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C城市道路系统要有适当的道骼网密度
D城市道路系统应当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A改变园林绿地、河源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
B修建生产、储存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
C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建、扩建活动
D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A工业冷却用永
B生活饮用水
C景观用水
D生态用水
A测算城市固体废弃物产量
B提出垃圾回收利用的对策
C确定垃圾转运站的位置
D进行垃圾处理场总平面布置
A人行道的宽度
B视距三角形
C城市设计的需要
D靠近路口的建筑出入口位置
A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
B各项建筑物现状
C交通出入口方位
D规划道路走向、线型、主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A提出城镇化目标
B建立综合防灾减灾系统
C进行管线综合
D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
A高度
B外观形象
C色彩
D所有权
A邻里与人口构成上的多样性
B对步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同等重视
C三维视觉在城市景观序列塑造中的作用
D适合本地的建筑与景观设计
A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规划条件,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B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没用地规划许可证
C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不得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D建设项目完工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条件进行核实是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
A《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主干法
B《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C《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是我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D《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我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A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B城市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C镇规划包括镇域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D乡规划包括乡政府所在地集镇规划和本行政区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A由一定区域内的城镇群体组成
B中心城市是城镇体系的核心
C城镇体系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组成
D城镇之间存在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A将城镇按其行政地位分为若干等级,调整其规模
B调整城镇级别,将规模达到设市标准的城镇升格为市
C按人口规模确定中心城市的级别
D根据城市地位和人口规模划分等级规模
A各组团应根据功能基本完善、居住与工作基本平衡的原则予以组织
B组团规模不宜太小,应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C各组团之间必须要有城市干路以上级别的道路相连
D各组团之间应有明确的自然分隔
A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
B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易于处理近远期发展关系
C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利用社会交往
D配置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成本较低
A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B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甩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C城市居住用地分为三个中类
D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用地分类的部分类别,也可增设新的类别
A在计算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时,人口数不应包括农业人口
B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C中小工矿城市的人均工业用地指标不宜小于30平方米/人
D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l20平方米/人
A应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界限
B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致
C应当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D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A城市绿地率
B绿化覆盖率
C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D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A现状外调水量
B年均降水总量
C城市生活用水总量
D工业用水效率
A城市电厂
B超高压变电站
C区域变电站
D城市变配电站
A路网密度
B用地性质
C容积率
D用地权属
A建筑密度
B容积率
C绿地率
D建筑高度
A城市规划建成区
B近期将要进行出让的土地
C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
D需要进行建没控制的地区
A应计入道路用地
B应计入绿地
C按比例折算后计人绿地
D应同时计入绿地和道路用地
A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城市人民政府或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上一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上一级城市人民政府
A法国巴黎城的改建实践
B英国的《住房、城镇规划等法》
C1893年芝加哥的博览会
D英国的公司城建设
A玛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B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C欧文、傅里叶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
D戈涅的工业城市方案
A霍华德
B勒•柯布西埃
C索里亚.玛塔
D西谛
A夏代的一些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排水系统
B战国时期的都城形成了大小套城的布局模式
C宋开封城居住用地布局采用的是坊里制
D元大都基本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
A甲城市的产业结构要比乙城市更高级
B乙城市的产业结构要比甲城市更高级
C甲城市与乙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有同构性
D甲城市与乙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无法比较
A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B城市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C城市产业性质
D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A综合平衡法
B环境容量法
C区域人口分配法
D类比法
A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C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D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A城市用地集中布局的小城市,道路网大多为方格网状
B组团式用地布局的城市,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当与组团的结构形态一致
C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广一般由联系组团间的道路与组团路网形成链式路网结构
D采用方格网道路网的中心城市不会在方格网基础上形成放射状道路网形态
A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
B应当促进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
C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交通建设需要
D应当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限制私人小汽车数量盲目膨胀
C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
D建立渠化交通体系
A65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B18~65岁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C18~65岁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
D6岁以下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A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控制标高
B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
C确定城市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
D配合地形考虑城市环境的空间美观要求
A随着地铁站、地下商业和公共步道等大规模建设,地下空间正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问
B地下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地下空间建设成败的关键
C南于地下空间问题的复杂性和熏要性,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方针
D地下空间建没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远景规划
B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C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D控制性详细规划
A确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范围
B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C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D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
A当周边存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时,小区内可适当减少相应设施
B当住宅密度降低时,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应尽量集中设置
C当相邻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善时,小区内可以适当减少配套设施项目
D当用地限制较大时。小区内可以适当减少配套设施项目
A居住区规模越大,住宅用地比重越低
B居住区规模变化时,住宅用地比重恒定不变
C居住区规模越大,住宅用地比重越高
D住宅用地比重与居住区规模没有相关性
A居住区规划用地范围是指居住区用地红线范围
B居住区容积率是指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
C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垂直投影面积
D地面停车率是地面停车位数与总停车位数量的比值
A卡口法
B线路法
C增长率法
D面积法
A城市商业中心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一般应布置在商业中心的外围
B城市商业中心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一般应布置在商业中心的核心
C城市主干路上可布置路边临时停车带
D城市次干路上可布置路边永久停车带
E城市入口停车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外嗣主要出入于路附近
A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周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界线
B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C合理调整历史城区的职能,控制人口容量
D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群的维修改善与整治,文物古迹的确认
E尽可能地重建和复原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
A划定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B明确建筑物的保护、维修、整治方式
C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规划
D确定重点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
E建立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外围建设控制地带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A合理预测城乡生产、生活需水量
B划分河道流域范围
C分析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D制定雨水及再生水利用目标
E布置配水干管
A取水构筑物
B水厂
C一级泵站
D取水点
E水源涵养地
A重视过程
B城市美化
C区域协调
D公众参与
E空间认知|
A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
C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性
D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十分必要
E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及一系列城市美化的方案
A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组织前期研院
B总体规划纲要按规定审查后,方可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C规划编制单位应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D规划方案上报审批前,由组织编制机关公告30日以上
E规划方案上报审批前,应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A确定城市主、次干路和城市支路的红线位置
B编制相应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C确定市域重点城镇的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D确定城市各分区内的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与建设容量控制
E确定城市空间布局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和规模
A风景名胜区应划分核心景区、缓冲区和协调区
B新没立的风景粥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
C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设立各类开发区
D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没施和游览条件
E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确定主要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的选择、布局与规模
A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建筑体量的指导原则属于城市设计的工作范畴
B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可以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质量
C若城市设计项目中已具有控制指标和分图图则,则不需要单独编制控制性详规规划
D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可以依据法定程序对其中有关的城市设计内容进行调整
E城市设计成果的指标,可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
A大型体育场馆应避开城市主于路,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B分散布局的专业化公共中心有利于更均衡的公共服务
C沿公交干线应降羝开发强度,避免人流的影响
D居住川地相对集中布置,有利于提供公共服务
E公园成布置在城市边缘,以提高城市土地收益
A能源、水源和对外交通
B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大型工业企业配置
D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城市性质
E社区体育设施
A规划文本
B规划说明书
C专题研究报告
D基础资料汇编
E规划图纸
A统一建设,才能形成小区
B可以采用街坊式布局,而不必形成小区
C若采用街坊布局,则不存在小区路
D对于较大的居住区,宜减少城市道路的分割
E过小的居住地块内可不安排公共绿地
A我国大多数城市已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
B我国城镇化的总趋势是人口向中小城市集中
C东部沿海地区人臼的集聚呈现都市连绵带的态势
D中部地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多于向镇的集中
E西部地区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明显强于向中小城市的集中
A市域内的矿产资源条件
B市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情况
C市域内各城市、村镇的基本情况
D市域内的风向、风速等风象资料
E市域内的人口流动情况
A体育没施用地指标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确定
B医疗卫生用地指标应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
C金融设施用地指标应根据城市产业特点确定
D商业设施用地指标应根据城市形态确定
E文化娱乐用地指标应根据城市风貌确定
A确定抗震设防标准
B用地选择
C地震烈度勘查
D避震疏散场地设置
E建筑抗震结构没计
A镇和乡的政府驻地都是集镇
B集镇也是一级行政建制
C集镇是乡政府驻地
D在农村地区。有集市的地方就是集镇
E集镇多是由大村庄发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