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预测试卷(5)
A上班、上学
B购物、散步
C喝咖啡、观看路人
D问候和交谈
A乙级规划编制资质
B丙级规划编制资质
C丁级规划编制资质
D甲级规划编制资质
A空间形态的改变
B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C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多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D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A将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定规划付诸实施
B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
C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D维护市场韵相对稳定,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
A承上启下
B管理依据,建设引导
C城市政策的载体
D规划的落实
A规划手段
B政策手段
C激励行为
D管理手段
A城市性质
B城市地理环境
C城市规模
D城市形态
A过渡区
B工人居仕区
C良好住宅区
D科技区
A组团型形态
B星座型形态
C放射型形态
D散点型形态
A规划评估
B城市总体规划
C定期评估
D城乡规划
A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管理,即对各项建设活动实行审批或许可、监督检查以及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等管理工作
B政府运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行政权力,通过各类规划的编制来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C包括了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建设性行为
D将预先协调好的行为纲领和确定的计划付诸行动,并最终得到实现
A随意性和盲目性
B随意性和严肃性
C盲目性和严肃性
D灵活性和严肃性
A农业开敞空间
B生态敏感空间
C发展空间
D建设空间
A每个城镇体系相应有一个中心城市
B在城镇体系中,小城镇的数量多于规模大的城市的数量
C城镇体系的城镇空间分布是有序的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应与行政区划保持一致
A因地制宜
B科学性
C规划编制的针对性
D综合性
A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与开发建设行为
B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
C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
D总体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A《21世纪议程》
B《全球21世纪议程》
C《环境与发展宣言》
D《我们共同的未来》
A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B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但就城市规划行政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属于政府行为
C既是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同时也是一项专门技术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A确定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B确定控制开发的区域
C确定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D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布局
A《自然保护区条例》
B《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
C《风景名胜区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A单一发展和综合发展
B分散发展和现代发展
C集中发展和城乡发展
D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A5
B10
C15
D20
A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统筹城乡户外区域发展
D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
A现场踏勘或观察
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的运用
A县城关镇、乡城关镇、一般建制镇、集镇
B乡城关镇、一般建制镇、集镇
C县城关镇、乡城关镇、集镇
D县城关镇、一般建制镇、集镇
A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
B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
C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D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A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B从经济综合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C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问组织理论
D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A合同形式
B图表形式
C事件树形式
D条文形式
A依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则,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相关指标和合理的劳动构成,以某一类关键人口的需求总量乘以相应系数得出小城镇镇区人l:1总数
B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叠加,是镇规划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法
C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估算城镇人口规模
D根据小城镇周边区域自然资源的最大、经济及合理供给能力和基础设施的最大、经济及合理支持能力计算小城镇的极限人口容量
A建筑布局与规划设计
B室外空间与环境设计
C绿地景观规划
D道路交通规划
A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B城市客运交通
C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D轨道公共交通
A居住区
B小区
C组团
D居住综合体
A物质联系
B服务联系
C政治、行政组织联系
D生产联系
A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
B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利用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
C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同的土地划定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计划和部署
D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的合理使用的计划和部署
A项目构想与策划阶段、项目投融资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销售与经营
B项目构想与策划阶段、项目决策阶段、项目投融资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销售与经营
C项目构想与策划阶段、建设用地的获得、项目投融资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销售与经营
D项目构想与策划阶段、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销售与经营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立体模型分析
D空间模型分析
A地方性经济
B区域化经济
C城市化经济
D全球化经济
A城市和乡村的关系
B城市和工业的关系
C城市和社会的关系
D城市和自然的关系
A自然和人工
B经济和自然
C区位和经济
D固有和附加
A城市交通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A1:50000~1:200000
B1:5000~1:25000
C1:10000
D1:5000
A“浅水深用,深水浅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
B“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
C“深水浅用,浅水浅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
D“深水深用,浅水深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
A分区规划
B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
C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
D规划的综合性研究
A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
B镇规划和乡规划
C城市规划和镇规划
D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
A1:200000-1:1000000
B1:50000-1:200000
C1:100000-1:1000000
D1:5000-1:25000
A城市主要道路与对外公路保持畅通
B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米~l5米
C在立体交叉口与对外公路衔接的城市道路,宜采用上跨式
D宜采用柔性路面
A规划依据
B规划成果
C规划文本
D规划权限
A整体上相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绝对的稳定性
B整体上绝对的稳定性和阶段上相对的动态性
C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
D整体上相对的稳定性和阶段上绝对的动态性
A落实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镇区、村庄规划的编制
B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C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
D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A编制目标、编制要求、城市背景介绍、周边环境分析
B介绍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思
C标明规划场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周边地区用地、道路及设施情况
D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使规划设计既符合国家、地方建设方针,同时因地制宜具有项目特色
A八
B七
C六
D五
A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
B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
C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
A合理安排土地使用的方式
B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规划,并安排土地使用的方式
C保护耕地资源
D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
A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B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C城乡规划的经济措施
D城乡规划的规划管理
A促进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确定能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C落实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工作
D制定能源保障措施
A城市区域规划
B城镇体系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
D城市行政区域
A1:5000~1:20000
B1:10000~1:25000
C1:10000~1:20000
D1:5000~1:10000
A指标量化
B条文规定
C总体规划引导
D规定性与指导性
A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B工业社会的城市
C全球化与新经济
D科技革命与创新
A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B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贝
C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D坚持实用性的原则
A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B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C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D城市规划经济体系
A30;35
B10;15
C20;25
D10;10
A地面水体的状况
B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及含水层的条件
C水体的流量、流速及水道断面
D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A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B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C公共服务设施、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D重要基础设施、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A组织城市的骨架
B交通的通道
C经济建设
D组合型城市
A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手段
B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
C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
D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
A人类聚落
B生产空间
C文化实体
D消费集中产生地
A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B区域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C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D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资源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A主干法
B从属法
C专项法
D规划法
A社会子系统
B政治子系统
C文化子系统
D经济子系统
A城市
B交通
C经济
D政策
A环境恶劣
B失业问题
C人口密集
D住宅紧张
A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B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
C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
D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满足城市居民的户外游憩需求,满足卫生和安全防护、防灾、城市景观的要求
A无产阶级
B统治阶级
C国家
D最为广大的人民
A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B以中韩两国城市为主的环渤海湾大都市带
C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D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A全球化
B城镇体系
C中心城市
D城镇体系规划
A关城
B府城
C王城
D县城
A运动场所
B土地用途
C步行活动
D市中心
A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
B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
C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D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E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专项设施的规戈啦
A设计中心线法
B设计等高线法
C设计标高法
D高程箭头法
E纵横断面法
A地形条件
B工程地质条件
C水文地质条件
D地理位置条件
E气候条件
A控制性详细规划
B总体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详细规划
E修建设计
A《环境保护法》
B《镇规划标准》
C《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D《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E《城乡规划法》
A现状布局、建设条件
B资源环境条件、对外交通条件
C绿化景观条件、基础设施配置
D城镇性质、发展机制
E人口规模、人口素质
A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
B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C合理地解决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关系
D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E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
A整体性原则
B匀布原则
C自然原则
D地方性原则
E可持续性原则
A风景游赏规划
B游览设施规划
C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D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E重大项目布局
A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
B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C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D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E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A小分散大集中的趋势
B城市形态呈圈层式自内向外扩展
C城市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
D城市各功能单位的距离约束变弱,空间出现网络化的特征
E城市结构的网络化重构出现多功能新社区
A人口
B地域
C建制
D政权
E资源分布
A政治发展目标
B社会发展目标
C城市建设目标
D环境保护目标
E文化发展目标
A城市社会形态
B城市居住形态
C城市物质形态
D城市文化生活形态
E城市空间形态
A混合性方法论
B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
C分离审视方法论
D倡导性规划方法论
E综合规划方法论
A用作原料
B用作冷却水
C用作搬运原料媒介物
D用作饮用水
E电镀工厂等用作化学反应媒介物
A使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得到全面的实施,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刚,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
B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C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
D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E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城市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规划能够得到实施,也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越起到作用
A估算分区再生水需水量
B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合理布置再生水厂布局、规模和服务范围
C进一步确定再生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D对总体规划中再生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E确定再生水设施的项目预算表
A现状布局
B政策制度
C资源环境条件
D对外交通条件
E发展机制
A对镇区近期需要进行建设的重要地区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B以镇区总体规划为依据,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C制定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
D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镇区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E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