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城市规划原理练习题之二
A以商业活动
B非农业人口聚集
C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
D公共活动聚集
A设施智能化
B人口老龄化
C家庭核心化
D生活闲瑕化
A行政区划的变更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B城镇流动人口的数量波动较大
C不同国家对城镇人口统计标准的设定不同
D城镇人口难以准确统计
A光辉城市方案
B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
C工业城市方案
D雅典宪章
A整体性、系统性
B整体性、过程性
C过程性、动态性
D系统性、动态性
A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工业用地)
B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
C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工业用地)
D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
A气体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
B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C污染物综合整治规划
D土地合理利用规划
A人口方面、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B历史文化环境方面、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C地域方面、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D历史文化环境方面、人口方面
A现场踏勘或观察
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的运用
A基本因素层
B派生因素层
C派生因子层
D因子层
A年龄构成情况
B家庭构成情况
C劳动构成情况
D婚姻构成情况
A3%~5%
B2.5%~4%
C2.4%~3%
D2.2%~2.6%
A城市中心
B市中心区边缘
C市区边缘
D市区高速公路入口处
A空气管道
B排水沟管
C电信线路
D道路贯通
A10
B15
C20
D25
A人口多少和隶属关系
B经济水平和面积大小
C经济水平和隶属关系
D人口多少和面积大小
A有法可依
B依法行政
C严格执法
D合理合法
A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A相互依存
B相互对立
C相互促进
D相互制约
A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探讨了现代城市内部生长的潜在可能
B戈涅的工业城市则展现了现代城市的基本组织原则
C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则强调了城市空间组织上的艺术性原理
D格迪斯的有关现代城市的发展学说,建立了现代规划理论方法
A集中式和分散式
B混合式
C环式和带式
D放射式
A对土地利用的决策
B对区域资源的开发
C促进经济发展
D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A城市环境规划
B土地使用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
D城市专项规划
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生态因素
D自然经济环境
A极差
B众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A劳动人口
B基本人口
C服务人口
D被抚养人口
A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B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C自由式道路系统
D混合式道路系统
A非机动车较多,机动车较少
B非机动车较少,机动车较少
C非机动车较多,机动车较多
D非机动车较少,机动车较多
A30%~50%
B20%~40%
C40%~50%
D30%~40%
A100
B120
C150
D200
A地域性通名
B城镇型通名
C民族型通名
D特殊型通名
A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推力
B农村的衰败和农村的衰败
C农村的兴起和城市的衰败
D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A城市发展的区位理论
B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C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D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
A绝对分散
B绝对集中
C相对分散
D相对集中
A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
B风景良好的地区
C可达性较高的地区
D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
A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B开发区
C经济特区
D出口加工区
A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B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C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D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A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专项规划
D详细规划
A国务院
B城市所在省政府
C城市人民政府
D城市人大常委会
A沙盘模型
B图纸
C透视法
D方格网法
A滑坡
B水土流失
C地震
D崩塌
A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B潜水和承压水
C潜水和地表水
D上层滞水和地表水
A最大风频之上风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C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盛行风向的两侧
A自然性
B经济性
C社会性
D特殊性
A50
B100
C200
D300
A300~500m
B500~800m
C800~1000m
D1000~1200m
A1~10kV
B1~20kV
C220V~1kV
D110V~1kV
A储蓄
B邮政
C电信
D广播
A城镇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发展规模
B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规模
C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规模
D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A向心与离心、聚合和扩散
B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
C向心与离心、吸引与离背
D吸引与离背、聚合和扩散
A以儒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墨子为代表的中庸之道理念
B以道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儒家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C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D以《周.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庸值道理念
A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B中世纪的城市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C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状观的宫殿共园和公共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D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是城市空间的代表
A工业需要
B居住环境恶化
C汽车交通的出现
D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A保护
B规划
C管理
D合理开发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B城市的风貌和形象
C城市的文物古迹
D城市的生态环境
A社会环境方面和物质方面
B社会环境方面和经济环境方面
C经济环境方面和自然环境方面
D自然环境方面和物质方面
A区域环境
B土地资源
C自然环境
D城市社会
A城市主干道
B城市次干道
C各级道路
D各级支路
A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A1:500~1:2000
B1:500~1:1000
C1:1000~1:2000
D1:1000~1:5000
A市区及市区以外的道路网
B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C城市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D城市对外交通、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运输和水运交通
A古都型
B传统文化型
C风景名胜型
D特殊职能型
A直接行为
B控制行为
C引导行为
D间接行为
A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
B落实城市规划实施
C推动城市经济活动发展
D有效开展城市经营活动
A上下级
B合作
C平行
D统一
A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B设有相应行政机构的行政中心
C明确的上下级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
D与行政建制相对应的行政区名称
A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区域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A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B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C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D促进城市现代化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A历年的统计资料
B城市政府的所有文件
C城市志
D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A调查发掘与分析评价城市景观资源、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B研究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和目标
C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
D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
A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B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C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
D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A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
B社会团体有了解情况、反映意见的正常渠道
C新闻媒体对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报道和监督
D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做到政务公开
A社会机制
B行政机制
C财政机制
D法律机制
A整体性
B依赖性
C开放性
D层次性
A文艺复兴时期
B古希腊
C古罗马
D中世纪
A功能理论
B决策理论
C计划理论
D规范理论
A主要的金融中心
B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C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
D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E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
A红线位置
B断面
C控制点坐标
D坡度
A各类用地的性质
B土地利用现状
C道路走向
D公共设施位置
A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B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C自由式道路系统
D景观性道路系统
A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B间接总体需求预测
C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D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A物流
B资金流
C人流
D信息流
A科技创新
B信息技术
C资金流动
D人力素质
A完善资质管理
B完善市场管理
C加强层级监督
D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A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B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C城乡一体,统一规则
D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A城市现状图
B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
C近期建设规划图
D城市总体规划图
A运量大
B分散化经营
C节省道路空间
D污染小
A给水管道
B排水沟管
C电信线路
D道路贯通
A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B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
C重要的政府职能
D监督职能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技术规则
D技术法规
A上层滞水
B下层滞水
C潜水
D承压水
E表层水
A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B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
C城市轴线艺术
D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A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
B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C分区规划的性质
D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
A通过式
B尽端式
C混合式
D中间式
A确定用水量标准,估算生产、生活、市政用水总量
B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C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主要泵站及位置
D确定排水制度(合流、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