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城市规划原理练习题之一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B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
A经济空间结构重组
B性质
C区域地位
D产业经济结构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A城市性质、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
B城市发展规模、性质和城市布局结构
C城市发展方向、规模和性质
D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和城市布局结构
A城市建筑
B城市的风貌和形象
C城市的文物古迹
D城市的生态环境
A保护
B规划
C管理
D合理开发
A地区性的经济状况
B区域的、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
C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A人口方面,主要涉及人口的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
B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涉及构成城市社会各类群体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C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D政府部门,其他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生态因素
D自然经济环境
A人口构成
B人口死亡
C人口出生
D人口迁移
A城市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
D专题规划
A1:500~1:2000
B1:500~1:1000
C1:1000~1:2000
D1:1000~1:5000
A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B城市交通工具形式
C城市用地布局形态
D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A是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B使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C使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D使城市各项功能不断优化及保持动态平衡
A低于
B相同于
C高于
D没有关系
A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
B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
C省级、直辖市级、市级和县级
D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行政中心
A开放空间领域为主导
B居住空间领域为主导
C公共领域为主导
D非公共领域为主导
A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三、第二产业
B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C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D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A城镇体系
B城市体系
C区域体系
D社会体系
A西谛的工业城市
B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
C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
D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
C综合多功能
D大众参与
A严格执法和从严治政
B受制于法和有法可依
C受制于法和从严治政
D严格执法和有法可依
A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B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C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D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A城市防灾
B保护和改善环境
C城市文物古迹保护
D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A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B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C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D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需要,以取得最佳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种
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种
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种
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A大类和小类两种
B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10类
C大类、中类、小类三级
D总体、详细两级
A承载性
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地租
D地价
A劳动人口
B基本人口
C服务人口
D被抚养人口
A3~4条
B4~5条
C3~5条
D4~6条
A3%~5%
B2.5%~4%
C2.4%~3%
D2.2%~2.6%
A重力自流管线和给水管道
B重力自流管线和空气管道
C空气管道和压力管线
D重力自流管线和压力管线
A城市历史文化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B城市特有的传统文物、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C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情况
D城市现存地上地下受保护动、植物
A地域性通名
B城镇型通名
C民族型通名
D特殊型通名
A人口学的
B地理学
C生态学
D经济学
A正比
B反比
C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GNP越高
D城市化水平与GNP无关
A物流
B资金流
C人流
D信息流
A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和资源规模
C经济发展规模和资源规模
D经济发展规模和用地规模
A区域规划
B总体规划
C分区规划
D详细规划
A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B强制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指导性详细规划
D指导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A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规范环境保护行动的筹划,是实现环境目标的手段,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B城市生态规划将生态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
C城市生态规划关注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D三者层次相同。
A基本内容
B分支内容
C总体规划
D专项规划
A自然条件评价
B建设条件评价
C经济性评价
D城市政策评价
A地面水体的状况
B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及含水层的条件
C水体的流量、流速及水道断面
D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A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C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A自然和人工
B经济和自然
C区位和经济
D固有和附加
A30~50m
B40~70m
C60~100m
D110~200m
A城市中心
B城市中心区边缘
C市区边缘
D远郊区
A通过式
B尽端式
C混合式
D中间式
A至少10km
B至多10km
C至少15km
D至多15km
A30m
B20m
C50m
D60m
A推动力
B原始动力
C后续动力
D根本动力
A城市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
B城市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C城市的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D城市社会群体和聚集方式等方面呈多样性
A依赖性
B关联性
C开放性
D层次性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A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B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D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A国家和地方
B国家和省级
C国家和行业
D部门和行业
A城市环境分区规划和城市环境专项规划
B城市环境调控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C城市环境宏观规划和城市环境分区规划
D城市环境宏观规划和城市环境专项规划
A城市防灾
B城市形象塑造
C城市文物古迹保护
D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A现场踏勘或观察
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的运用
A规划管理
B分析和比较
C效果表达
D规划实施
A城镇体系规划
B总体规划纲要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规划大纲
A劳动力构成
B产业构成
C职业构成
D产业结构与职业构成
A45%以上
B35%以上
C20%以上
D12%以上
A快速路和干路
B干路和次干路
C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
D交通性道路和娱乐性道路
A1kV
B2kV
C220kV
D110kV
A10
B15
C20
D25
A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B产生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固定居民点
C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D产生了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A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口素质
B区域的劳动力状况
C产业结构及自然环境
D人文环境、社会文化资源
A世界城市通常是政治中心
B世界城市是商业中心
C世界城市是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
D世界城市是战略中心
E世界城市处在发达国家
A法规体系
B编制体系
C行政体系
D总体规划体系
A城市规划区范围
B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C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
D城市交通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
A分区位置
B土地利用现状
C市政设施现状
D公共设施现状
A设计等高线
B方格网法
C高程箭头法
D纵横断面法
A规划调整以"院落"为单位,不是以"一栋建筑为基本单位"
B查历史街区的土地使用状况,分别标注各类土地使用性质
C保护古树
D改善市政设施
A唐长安
B汉长安
C元大都
D宋东京
A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当时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B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奴隶主们建设了许多享乐设施,而且城市也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
C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体现了许多防御作用的城堡,城市发展较快,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和规则的街道和广场
D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A重视铁路的发展
B工业城市以重工业为主
C工业城市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
D工业城市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
E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A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作用
B保证生活基本质量
C创造有机多功能综合体
D与自然协调
E功能的分区与联系
A规划地段位置图
B工程管网规划图
C规划地段现状图
D规划总平面图
A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B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C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D绘制道路系统现状图
A合轨系统
B轻型轨道交通系统
C自动厢系统
D导向性公共汽车系统
A取水工程
B城市雨水排放工程
C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
D输配水工程
A城市发展的区位理论
B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C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
D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
E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理论
A卫星城理论
B同心圆理论
C垂直花园城市理论
D扇形理论
A城镇体系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区域规划
D详细规划
A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B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C市区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
D分区内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
A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B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C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D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A消防工程
B防洪(潮汛)工程
C抗震工程
D防袭工程
A舒适性原则
B城市审美原则
C生态环境原则
D清洁原则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C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及中期计划依据
D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依据
A社会环境的调查
B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C城市特色的调查
D城市性质的调查
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C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
A地形坡度在20%以上
B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
C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
D军事设施用地
A集中式
B分散式
C网格式
D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A出让城市土地所有权,从而既实现符合规划的物业开发,又可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B政府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
C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
D出让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A行政权统一
B行政法制统一
C行政命令统一
D行政行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