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0年注规相关知识考试题
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设计文件——建筑准备——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B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准备—设计文件——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C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建筑准备——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建筑准备—设计文件——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A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B不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C应减半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D可计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A弯力
B扭矩
C弯距
D轴向压力
A行车安全视距验算
B街头绿地绿化设计
C雨水管干管平面布置
D人行道铺地图案设计
A简单立交和复杂立交
B定向立交和非定向立交
C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D直道式立交和环形立交
A相交道路的夹角不得小于60度
B机动车到必须与非机动车道隔离
C转角半径必须大于20米
D满足车辆进出交叉口再换刀上的交织距离要求
A相邻坡段坡度差小于0.5%
B外距小于6cm
C切线长小于20m
D城市次干道
A放射式
B多回线式
C环式
D格网式
A雨水管
B污水管
C热力管
D给水管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③④
A调峰
B混合
C加压
D调压
A压力管让自流管
B小管让大管
C低压管让高压管
D易弯曲的管让不易弯曲的管
A公共部门
B私营部门
C土地市场
D所有部门
A商品供不应求
B商品过剩
C商品配给
D黑市交易
A消费性
B投资性
C价格波动性
D质量多样性
A污染水平为零
B污染水平等于自然净化能力
C由社会总成本最低决定的污染水平
D由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相等决定的污染水平
AS=(P1+P2+P3+P4)/4
BS=(P1+P2+P3)/P4
CS=P1/(P2+P3+P4)
DS=(P1+P2)/(P3+P4)
A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性学科。不能采用任何自然的成果来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
B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性学科,它将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研究,因此。有机体的自然进化规律也完全适用于社会学。
C社会学是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取得对人类社会认识的综合性科学,,其成果应表现为定量的统计、分析和结论,而不是抽象的定性的概念表述。
D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性学科,其综合性表现在科学的研究经常结合和利用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成果来对社会进行立体的研究。
A节奏快而精密配合
B文化异质而互不宽容
C交往表面化与“事本主义”
D越轨行为增多
A问卷法推理法观察法访谈法
B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件法
C访谈法推理法文件发考证法
D访谈法观察法推理法考证法
A重金属
B酸、氢有毒物质
C酸碱污染物
D氮、磷、钾
A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附近环境容量有限的水体
B各工厂采用稀释办法,是工业废水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C工业废水经各工厂自建的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D各工厂承担一定的污染治理费用,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由城市污水厂统一处理
A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分别建排水系统
B城市生活污水与城市雨水分别建排水系统
C城市工业废水与城市雨水分别建排水系统
D城市污水与城市雨水分别建排水系统
A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打捞、游泳等活动
B取水点上游100M,下游1000M水域不能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C河流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划为水源保护区
D以地下水为水源时,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和废渣堆放场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宋代
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A柯比西埃
B米斯.凡.德罗
C格罗比乌斯
D赖特
A建筑空间是由组成其界面的人工和利用的自然物质元素所围合供人们生存活动的空间
B建筑空间提供从不同距离和角度观赏建筑实体形象条件,其本身并无独立的审美价值
C人工与自然的物质元素围合的空间形成单一的和组合的空间结构,构成了建筑环境
D空间的秩序、围合物的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以及空间中的各种物体都影响着建筑空间的质量
A周礼《考工记.匠人》
B宋代《木经》
C宋代《营造法式》
D清代《工程做法则例》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C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D后退停车,后退发车
A16-20m2/停车位
B20-25m2/停车位
C25-30m2/停车位
D30-35m2/停车位
A螺旋式坡道造价较高
B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C交通流线不易组织
D结构设计复杂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B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
C酌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
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A20-50年
B50-100年
C100-200年
D≥200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城市性质和功能
B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C城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的有关规定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A投资的增长
B城市消费的增长
C城市出口的增长
D资本流入的增长
A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超过大城市
B城市衰退
C城市向郊区蔓延
D出现一批超级大都市
A太原
B西安
C南京
D石家庄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郊区规划
C乡域规划
D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A植物学
B动物学
C古生物学
D生物学
A城市的经济水平
B城市的资源丰盛度
C社会环境
D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
A各种企业
B绿色植物
C城市居民
D各类学校
A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动物,还原者是微生物
B生产者是人,消费者是动物,还原者是绿色植物
C生产者是动物,消费者是绿色植物,还原者是微生物
D生产者是微生物,消费者是动物,还原者是绿色植物
A工程绘图
B构造三维模型
C空间查询分析
D数据共享
A蓝色
B绿色
C白色
D黑色
A不能进行公路选线定位
B不能计算交通密度
C不能计算交通流量
D不能获得时间维上可任意延伸的交通参数
A影像的真实性提高
B影像的清晰度增大
C拍摄的速度加快
D拍摄的成本降低
A团聚的要求
B娱乐的要求
C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的要求
D睡眠的要求
A15CM
B20CM
C30CM
D45CM
A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混及框架结构
B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砖混及框架结构
C砖混及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D框架结构砖混及框架结构砖混结构
A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实体部分体积之比
B空隙率:材料中直径在¢5mm以上的空隙与材料总体积之比
C吸水率:材料由于干燥状态打到饱和吸水时增加的质量与干质量之比
D含水率:材料内部所含水分体积与材料总体积之比。
A建筑物的自然环境不一定完美,可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主题,对自然环境适当加以改造,达到积极的利用和提炼
B建筑的自然环境应当充分加以尊重,因此,建筑的造型艺术构思应当基于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一草一木都应保护
C中国传统的“风水”术是渗透了科学内涵的环境景观艺术遗产,在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应当充分遵循“风水”法则
D现代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特别在市中心土地珍贵条件下,高密度和高容积率限定了外部环境设计的次要地位,建筑的室内空间成了设计的主要关注点。
A各部分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B各部分均按中心线不对称布置
C车行道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D人行道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A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
B路边停车带,路外停车场
C专业停车场,社会停车场
D收费停车场,免费停车场
A不需设分隔带
B可设可不设分隔带
C应设分隔带
D停车带长度短时要设分隔带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⑨
C②④⑥⑦
D①④⑧⑨
A根据预测年的城市燃气总用气量
B根据预测年的燃气日用气量和小时用气量
C根据预测年的民用和工业燃气负荷重量,并适当考虑未预见用气量(如管网漏损量等)
D根据预测年的燃气资源状况、城市规模、城市环境质量要求和层经济实力。
A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垂直距离
B地面到管道几何中心的垂直距离
C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垂直距离
D地面到管道底(外壁)的垂直距离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⑦
C③④⑥⑧
D③④⑤⑦
A6米
B7米
C9米
D13米
A投资估算
B规模预测
C政策制定
D经济分析
A同心圆
B扇形
C多中心
D带形
A市场控制
B资源控制
C规模经济
D政府授权
A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B城镇空间分布结构
C城镇人口年龄结构
D城镇职能结构
A有无中心商务区
B有无经济技术开发区
C有无支柱产业
D有无发动型的工业
A社会与经济地位的分层、家庭结构、民族与种族文化差异
B社会与经济地位的分层、个人爱好、城市开发模式
C家庭结构、个人爱好、民族与种族文化差异
D社会与经济地位的分层、民族与种族文化差异、城市交通条件
A由政府制定的号召居民遵守的一种弹性的规划
B由居民制定的依靠社区自身力量的社区建设规划
C由某一社区或利益集团委托规划师作出的与官方规划对比的规划主张,供决策者从中选择优者
D由社区领导人主持并委托规划师作出的社区发展规划,对社区居民具有倡导的作用
A编制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保部门审批3个阶段
B准备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环保部门审查评价大纲———环保部门审批4个阶段
C准备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保部门审批4个阶段
D准备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环保部门审查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保部门审批5个阶段
A汽车排出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B燃煤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
C制造业排出的氟氯氰化合物
D锅炉房排出的烟尘
A油类物质
B有机污染物
C重金属物质
D酸碱物质
A空间数据
B地图数据
C属性数据
D多媒体数据
A广域网
B局域网
C因特网
D互联网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A东向
B北向
C南向
D西向
A平板网架混凝土薄壳折板悬索
B悬索空间网架薄壳平板网架
C空间网架悬索折板薄壳
D折板悬索空间网架薄壳
A2%
B6%
C10%
D12%
A工程管线埋设
B绿化种植
C地震避灾
D儿童游戏
A一条车道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B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C双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D单向平均小时交通量
A0.2%
B0.3%
C0.5%
D1%
A短时停车
B全日停车
C停车时间有一定规律
D需设专用固定停车位
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B年平均增长率法
C电力弹性系数法
D时间序列建模法
A直排式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不完全分流制
D完全分流制
A1.0米
B1.5米
C2.0米
D2.5米
A①②③⑥
B①②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④⑥⑦
A2%
B3%
C4%
D5%
A20年代
B4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A完全弹性的
B非弹性的
C弹性的
D不完全弹性的
A降低税收
B减少支出
C控制物价
D严格投资项目审批
A道路系统规划
B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C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D城镇分布规划
A城市性质
B城市功能
C城市的产业结构
D距城市的远近
A社会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风俗习惯
D人口数量
A由中央政府加强对各城市发展规划的集中监控
B中央、地方和非政府组织等多组织要素对城市发展决策的权力协调,实现有效管理和多方利益的平衡
C非政府组织作为社区自治因素在多种场合监督乃至部分的替代政府管理城市
D在特殊或紧急状态下,中央政府对某个城市实施的特别控制以渡过危机,直到恢复正常秩序
A尚未开展
B起步阶段
C探索阶段
D成熟阶段
A城市人口容量会随着人类掌握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减少
B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规模相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人口容量
C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开发会影响城市人口容量
D为保证城市居民较高的,城市人口容量应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A适应于边界模糊的事物
B数据结构简单
C绘图输出概括简化
D数据量小
A计算机模拟
B计算机仿真
C计算机动画
D计算机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