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8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押题试卷(1)
A社会投资
B激励劳动积极性
C收入再分配
D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
A“贝弗里奇报告”
B“伦敦新约”
C“杜鲁门报告”
D“罗斯福新政”
A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C向当地公安机关请求调解
D向当地律师事务所请求调解
A康复权
B无障碍环境权
C人身权利
D精神文化生活权
A生活保障权
B社会保障的权利
C财产所有权
D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A遗嘱无效,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B遗嘱无效,因为谈某订立遗嘱时没有见证人
C遗嘱有效,因为公民有权订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
D遗嘱有效,因为谈某康复后没有撤销或变更遗嘱
A1
B2
C3
D5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A基层性
B群众性
C自治性
D广泛性
A选民个人自荐
B选民海选产生
C居民联名提名
D政府或其派出机关指定
A协商
B仲裁
C调解
D审判
A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
B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
C安置残疾人员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企业
D个人投资承办的商业性残疾人康复中心
A通过统筹兼顾促进就业
B通过优惠政策促进就业
C通过自主择业促进就业
D通过就业服务促进就业
A城乡兼顾、健全体系
B明确职责、提高效能
C改革创新、优先发展
D统筹规划、整合资源
A比较分析
B结果评估
C个案评估
D制度分析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执政党
D利益集团
A3天
B7天
C12小时
D24小时
A已准予住房租金核减的家庭
B已准予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
C已准予购房贷款贴息的家庭
D已准予降低购房首付比例的家庭
A男方
B女方
C双方
D一方当事人
A调解离婚
B诉讼离婚
C事实离婚
D长期分居
A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B自愿原则
C就近安置
D妥善安置、各得其所
A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B为现役部队补充兵员
C执行战备勤务,参加防卫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D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参加抢险救灾
A全村村民过半数投票,获得参加投票村民的过半数选票者的当选
B全村18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投票,获得参加投票村民的过半数选票者当选
C全村18周岁以上有行为能力的村民过半数投票,获得参加投票村民的过半数选票者当选
D全村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投票,获得参加投票村民的过半数选票者当选
A1978
B1987
C1979
D2000
A2
B3
C6
D12
A该企业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B该企业的裁员方案应经工会审批
C该企业因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无需向被裁减的人员支付经济补偿
D该企业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残疾人
A艾滋病人的隔离
B免费药品发放
C艾滋病的告知
D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A在其工作的社区办理
B到工作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
C到原籍的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
D既可以在工作的单位也可以到工作地的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
A政策参与者
B政策评估家
C资源提供者
D政策管理者
A公共募捐
B发行债券
C私人捐赠
D征税
A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
A未成年人在被采取刑事措施后,依法应当取消其学籍
B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案例,可以公开审理和报道
C对被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可以一同关押
D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该保证其继续接受完成义务教育
A一方所得的工资和奖金
B一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C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
D一方婚后写作并出版的专著的稿酬
A由赵某的丈夫承包
B由村委会收回重新分配
C由其子女继续承包
D应该继续由赵某承包,享受不变的待遇
A当事人愿不愿意报告居委会
B当事人是否报案
C当事人愿不愿意接受调解
D当事人愿不愿意起诉
A主动受理
B协调受理
C代理受理
D协助受理
A300
B400
C450
D6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条例》
A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赠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
B受赠人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
C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受赠人时,只可以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者兴办公益事业,不得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
A及时迅速原则
B自愿原则
C着重调解原则
D区分举证责任原则
A以王某不能胜任工作为由,终止与王某的劳动合同
B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并无须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
C以王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终止与王某的劳动合同
D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但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A政府抚养费
B社会抚养费
C社会附加费
D超生罚款
A三个两级
B两个四级
C两个三级
D一个三级
A优抚对象唐某
B多子女的金某
C有自救能力的房屋全倒的史某
D无男劳动力的施某
A左元71岁,无劳动能力,有1个儿子在同村,无人赡养,请求给付赡养费
B农民工王某在京务工期间被拖欠一年工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王某弟弟为其委托代理人
C张某可能被判处死刑而且没有委托辩护人
D刘阳家庭经济困难,而他被当地公安机关列为某刑事案件嫌疑人,被羁押6个月,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A10
B15
C30
D60
A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法规与政策
B专项救助法规与政策
C临时救助法规与政策
D海外救助法规与政策
A调解小组
B村(居)调委会
C镇(街)调委会
D司法机关
A司法辅助
B依据社会公德进行
C依法调解
D公安机关参与
A禁毒局
B缉毒警察
C国家禁毒协会
D国家禁毒委员会
A对罪犯实施打击和惩罚
B使矫正对象提高对所犯罪行的认识
C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A800万元
B400万元
C600万元
D320万元
A2003
B2004
C2006
D1999
A在某县成立艺术社团
B在某市成立民办大学
C在某事业单位成立曲艺爱好社团
D在某省成立社会团体
A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B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
C在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进行活动的
D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且情节严重的
A2
B4
C5
D6
A应当视同为工伤
B应当认定为工伤
C可以视同为工伤
D不得认定为工伤
A按规定收取的会费
B各级政府的资助
C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D未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额外收入
A12
B16
C18
D20
A余某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病逝,发放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的抚恤金
B蔡某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被劳动教养,其申请的失业保险金
C小斌失业后领取的1年失业保险金
D欧阳莉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因出了交通意外申请的医疗补助金
A政府公募基金会
B公募基金会
C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D非公募基金会
E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A有固定的住所
B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C筹集必要的资产,至少3万元
D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E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A注册资金
B名称、住所
C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D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E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刑法》
C《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D《劳动法》
E《义务教育法》
A政策本身的因素
B人的因素
C地方性因素
D机构的因素
E行政机关的执政能力
A要式遗嘱
B自书遗嘱
C代书遗嘱
D录音遗嘱
E口头遗嘱
A张某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待遇
B张某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医疗待遇
C张某对于旧伤复发以外的医疗享有特殊优惠待遇
D所在单位不得因张某残疾将其辞退、解雇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E所在单位不得将张某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A拒绝治疗的
B醉酒导致伤亡的
C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D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E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A规定有试用期的劳动合同
B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C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D要求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的劳动合同
E胁迫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A丧葬补助金
B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C供养亲属抚恤金
D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E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A《济贫法》
B《工伤事故保险法》
C《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
D《社会保障法》
E《工人医疗保险法》
A信函索证
B入户调查
C立案审查
D问卷考核
E邻里访问
A法律
B心理
C就业
D生活
E养老金
A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由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解决
B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解决
C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来解决部分旧伤复发以外的医疗费用
D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酌情给予补助
E由当地县级民政部门酌情予以医疗救助
A无子女奖励
B计生手术休假奖励
C绝育手术奖励
D晚婚晚育奖励
E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A个人借债支付部分
B单位应报销部分
C身体损害补偿金
D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
E社会互助帮困部分
A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
B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
C退休费及领取的各类保险金
D法定赡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
E遗属的生活补助费
A被假释的未成年人
B被判处非监禁刑罚的未成年人
C被判处刑罚正在少年犯管教所服刑的未成年人
D因不满l6周岁而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
E因不满l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
A生活保障权
B文化教育权
C健康权
D婚姻自由权
E生活照料权
A户口簿
B身份证
C结婚证
D双方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E家庭财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