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2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期货投资分析同步练习(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
A总量分析
B结构分析
C回归分析
D线性分析
A经济周期
B供给和需求
C计价货币币值变化
D利率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于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A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D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A前两者都剔除了住宅成分
B前两者都剔除了交通运输成分
C前两者都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成分
D前两者都剔除了医疗、娱乐、教育和交流成分
A走强
B走弱
C先走强后走弱
D先走弱后走强
A5.66%
B3.34%
C1.50%
D6.08%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平衡项目
A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入
B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出
C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入
D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出
A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邮局售给居民的邮票收入
B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煤气公司售给居民的煤气灶具
C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服务业的营业收入
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售给部队的副食品
AM0>M1>M2
BMO>M2>M1
CM2>M1>MO
DM1>M2>M0
A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减少
B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增加
C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对
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A增加5%
B下降5%
C同增同减
D略有下降下降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到期收益率
D基准利率
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B名义正增长,而实际为负增长
C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D不确定变化
A经济性质
B支出部门
C政府职能
D支出具体用途
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A50%以上
B50%以上及70%以下
C50%以下及43%以上
D43%以下
A10
B8
C6
D1
A利率波动
B通货膨胀率波动
C国民收入波动
D就业率波动
A复苏
B繁荣
C衰退
D萧条
A恶性的通贷膨胀
B稳定的通货膨胀
C温和的通货膨胀
D严重的通货膨胀
AGDP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物价指数
D消费者物价指数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A2%
B1.5%
C50%
D150%
A平衡通货膨胀
B非平衡通货膨胀
C可预测通货膨胀
D不可预测期通货膨胀
A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B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C社会总需求下降
D经济衰退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恶性通货膨胀
C存在公开的通货膨胀
D存在抑制的通货膨胀
A1:4.95
B1:5
C1:5.6
D1:6.05
A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
C中国对欧元区出口
D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
A国有产权收入
B税收
C债务收入
D费收入
A操纵政府支出和税收以稳定国内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
B操纵政府支出和税收以便收入分配更公平
C改变利息率以改变总需求
D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额增加会起到紧缩经济的作用
A包含了国家货币供给紧缩的内容
B必然使政府规模缩小
C目的在于减少总需求,从而实现物价稳定
D是设计用于减少实际GDP的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A主要趋势
B次要趋势
C短暂趋势
D无趋势波动
A价格总水平分析
B银行贷款总额分析
C经济结构分析
D区位分析
A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B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CGNP=GD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DGNP=C+I+G+(X-M)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但储蓄水平下降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非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A摩擦性失业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从起点到A点
B从B点到C点
C从A点到B点
D从C点到终点
A4.34%
B6.66%
C8.50%
D3.92%
A贸易收支
B外汇收支
C国际交易
D经济交易
A本币汇率上浮,出口增加
B本币汇率上浮,出口减少
C本币汇率下浮,出口增加
D本币汇率下浮,出口减少
A汇率
B商品价格
C商品的国际价格
D通货膨胀率
A经济类型
B管理渠道
C资金来源
D投资额大小
A104%
B125%
C130%
D145%
A财政收支平衡
B财政赤字
C财政结余
D发行政府债券
A赤字的多少
B赤字的弥补办法
C赤字形成的原因
D赤字发生的时间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A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
B包括农民个人储蓄存款
C是城乡居民存人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
D包括单位存款
A20万元
B13万元
C7万元
D6万元
A长期利率
B浮动利率
C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A税收收入和企业收入
B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C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D强制性财政收入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
A财政支出方向
B财政支出规模
C财政支出结构
D财政支出分类
A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B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
C纽约棉花交易所(NYCE)
D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A28
B21
C19
D17
A国民收入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人均国民收入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过程
C国民收入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以上都正确
A繁荣阶段
B衰退阶段
C萧条阶段
D复苏阶段
A1%一10%
B10%一50%
C10%一100%
D50%一100%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C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比例
D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
A4.58
B7.66
C11.26
D13.52
A小于10%
B10%一50%
C60%一100%
D大于100%
A强制储蓄效应
B收入分配效应
C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D财富分配效应
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
C不能避免
D取决于商品数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一国的经济越开放,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期货市场受汇率的影响越大
B从趋势上看,人民币渐进升值的过程仍将持续,升值预期将对商品价格的长期走势构成强力支撑
C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将导致资本流出本国,资本的流失将使得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减少,从而市场价格下跌
D一般而言,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型企业将减少收益。但股指期货并不一定下跌
A包含了国家货币供给扩张的内容
B必然使政府规模扩大
C目的在于使物价更稳定
D是设计用于扩大实际GDP的
A使税收和政府支出相等
B使税收超过政府支出
C使政府支出超过税收
D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并提高税率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A取消给退耕棉农的补贴
B增加给退耕棉农的补贴
C降低滑准税5%
D加息
A宏观经济是非区域性经济,是微观经济的有机组合
B与微观经济相对应,大范围的总体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经济
C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简单加总
D宏观经济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A成本法
B支出法
C工厂法
D产品法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
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A生产法和收入法
B生产法和支出法
C收入法和支出法
D工厂法和分配法
A工业生产指数数据
B月度贸易数据
C失业率和非农就业数据
D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数据
A低于1%
B低于2%
C低于3%
D低于4%
A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别
B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别
C商品房销售价格类别
D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别
A97.70
B97.75
C97.80
D97.85
A5.88%
B6.02%
C6.25%
D5.25%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净误差和遗漏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项目
D平衡项目
A平衡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货币项目
A社会销售零售总额
B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C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
D零售销售
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A流通中的现金量
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
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企业收入
D个人收入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A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B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C国库券利率
D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
A存款
B公债
C税收
D罚款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收费收入
A政府消费资料的最低需要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
C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D增加国家物资储备
A原油
B黄金
C大豆
D白糖
A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
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以上三个都是
A繁荣和衰退
B衰退和复苏
C繁荣和危机
D危机与复苏
A繁荣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的转折点
B繁荣阶段过渡到危机阶段的转折点
C危机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的转折点
D繁荣阶段过渡到危机阶段的转折点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人员
D离退休人员
A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引起
B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A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正相关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无关
C失业率与通货膨胀负相关
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同比例变化
A工会罢工
B煤价上涨
C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D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A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过多
B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物价上涨
C贸易顺差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A凭票供应
B强制储蓄
C企业普遍开工不足
D持币待购
A总供给减少
B总需求减少
C总供给增加
D总需求增加
A提高税率,并减少政府支出
B通过降低政府债券的利息率来减少私人储蓄
C增加政府支出
D通过降低公司所得税率来鼓励私人投资
A减少政府支出
B降低利息率
C使本国货币升值
D提高利息率
A增加个人所得税
B增加发行货币
C向公众借债
D增加公司所得税
A将财政盈余用于还债
B将财政盈余暂时封存不使用
C将财政盈余用于增加转移支付
D将财政盈余用于投资
A本国居民
B国内居民
C常住居民
D常住居民但不包括外国人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A当年生产的机器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的机器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机器
D上述都是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A国民失业率
B公民失业率
C城镇登记失业率
D城乡失业率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A18
B16
C20
D22
A资本账户顺差
B资本账户逆差
C经常账户顺差
D经常账户逆差
A增减记账法
B复式记账法
C收付记账法
D单向记账法
A到岸价格
B离岸价格
C进口用到岸价格,出口用离岸价格
D出口用到岸价格,进口用离岸价格
A资本账户
B经常账户
C平衡账户
D官方储备账户
A贸易差额+非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
C经常项目差额+短期资本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AM1一M0
BM2一M1
CM3一M1
DM3一M2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
C公开市场业务
D公开市场操作
A货币供给量
B货币需求量
C不兑现信用货
D基础货币
A黄金的开采量
B财政收支的变化
C收购量与销售量的变化
D基础货币量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AMO
BM1
CM2
DM3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A上期利润增加
B本期利润减少
C本期利润增加
D本期利润不变
A营业外支出
B成本费用支出
C其他业务支出
D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A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B支付职工工资
C购买原材料的支出
D支付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
A失业率数据和“非农就业”数据
B房屋开工及建筑许可数据
CISM采购经理人指数
D月度贸易数据
A加速系数下降
B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C加速系数上升
D总投资为零
A股票价格指数先于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变动
B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周期同步变动
C股票价格指数落后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D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周期变动无关
A结构型的
B需求拉上型的
C成本推动型的
D混合型的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混合型通货膨胀
A政府调控
B汇率机制
C利率机制
D央行调控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结构型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预期型通货膨胀
A社会总需求
B收入分配
C财政收支
D经济结构
A限价政策
B指数化政策
C减税政策
D增加供给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
A12%
B8%
C6%
D2%
A9640
B9910
C9820
D9750
A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
B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总额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总额
A产业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优化政策
D产业投资政策
A产业升级
B产业优化
C产业结构升级
D产业结构优化
A失业率
B非农数据
C劳动生产率
D城镇登记失业率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A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但不是完全利用
B达到失业率为零的状态
C存在一部分“正常”的失业
D存在由于劳动力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变动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A该类商品的销售量指数是110%
B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20%
C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32%
D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0%
A现金
B单位定期存款
C个人储蓄存款
D单位活期存款
AMO
BM1
CM2
DM3
A货币供应量扩张
B货币供应量不变
C货币供应量减少
D货币供应量先减少后增加
A信贷收支
B资本收支
C财政收支
D国际收支
A行政管理费
B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C基本建设支出
D国防支出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经常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国防支出
A生产性支出
B非生产性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投资性支出
A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提高再贴现率
C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A结构问题
B有效需求不足
C金融体系效率
D供给能力相对过剩
A通货膨胀百害而无一利
B一般表现为CPI指数持续高位运行
C物价基本稳定,不代表不存在通货膨胀
D凭票供应、持币待购也是通货膨胀
A增加货币供给
B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C提高名义利率
D提高对货币工资的要求
A初期推动商品期货价格上扬
B随着商品进口的增加,出口减少,从而抑制国内商品价格升势
C商品价格只升不跌
D出口量持续上升,从而推动国内商品价格升势
A利率
B汇率
C股票
D公司未来业绩
A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C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D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
A充分就业
B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
A通货膨胀
B通货紧缩
C汇率
D以上因素都是
A经济总体指标
B财政类指标
C需求类指标
D与期货市场关系密切的一些非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指标
A家务劳动
B农民自给自足的生产
C发放给残疾人的救济金
D出口贸易
A劳动者报酬
B固定资产折旧
C生产税净额
D上缴利润
A储备资产变动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净误差与遗漏
A货物和服务的出口
B对外提供的无偿援助
C金融资产的增加
D收益收入
A进口机电设备
B出日纺织品
C对外直接投资
D接受国际无偿援助
A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资本的转移
D储备资产
A经常项目
B金融与资本项目
C错误与遗漏
D储备资产
AM1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基建存款
D储蓄存款
A通货
B存款货币
C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增加
B2004年开始,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C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D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A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
B我国现阶段财政收入形式由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国债和其他收入构成
C专项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各类组织机构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D在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要靠税收来保证,以至于可以近似地用税收收入的分析来观察整个财政收入的状况
A生产迅速增加
B投资增加
C价格水平上升
D产品滞销
A复苏
B繁荣
C衰退
D萧条
A朱格拉周期
B库兹涅茨周期
C熊彼特周期
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A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它的消费需求
B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C存货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少相联系
D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A税收政策
B金融政策
C汇率政策
D国债政策
A财政政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B财政政策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C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相对稳定性
D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充分就业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部就业
B收入分配公平就是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均等
C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是物价的相对稳定
D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A能直接控制的
B具有传导性
C能间接控制的
D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
A提高利率
B降低利率
C放松信贷
D收紧信贷
A可控性强
B可测性强
C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
D调控效果猛烈
A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失业率
D国际收支状况
A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
B长期利率
C货币供应量
D国际收支状况
A数据统计法
B总量分析法
C结构分析法
D对比分析法
A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B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静态指标
C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惟一指标
D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A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
B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C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的成品价值
D对外加工费收入
A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方向变动
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货币购买力下降
D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
A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B反映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C反映货币购买力交动
D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A外汇储备
B黄金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IMF的储备头寸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房地产开发投资
D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A黄金销售量大于收购量
B财政支出节余
C财政出现赤字
D国家收支顺差
AMO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城乡储蓄存款
D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A经济发展水平
B分配政策
C价格水平
D税收征管水平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利息收入
D收费收入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设税种
C收费
D发行国债
A产品销售人员本年的工资
B企业管理人员本年的工资
C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D购买专利技术的支出
A日元
B英镑
C欧元
D瑞士法郎
A降低工资
B增税
C控制货币供给量
D降低收益率
A实现较低通货膨胀,但不引起产量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降低名义货币增长率
D政府提高税率
A削减财政支出
B增加税收
C工资管制
D利润管制
A剥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杜绝其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
B是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方法
C维持原有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D可防止盲目的资源分配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配置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A新出台的政策本身尚不完善
B旧政策的历史惯性的干扰
C人们对新政策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与理解
D新政策的作用机制尚未有效运转
A二者调节领域的侧重点不同
B二者调节机制的弹性作用不同
C二者产生效应的时滞长度不同
D二者的效应不同
A抗干扰性
B可测性
C相关性
D可控性
A调控效果猛烈
B主动性强
C灵活性高
D影响范围广
A商品期货价格下跌
B利率期货价格下跌
C汇率期货价格下跌
D股指期货下跌
A产业发展的速度
B产业发展的质量
C产业发展的效益
D产业发展的规模
A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趋势进行分析
B对各种经济政策及指标进行解读和研判
C分析经济运行、经济政策及经济指标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D对期货市场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A经济周期
B供给和需求
C计价货币币值变化
D货币供应量
A收入形态
B支出形态
C产品形态
D价值形态
A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有助于股指期货价格上扬
B“滞胀”会导致股指期货价格下跌
C股指期货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做出反应
D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必然将使股市转入熊市
A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B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ACPI
BPPI
CGDP
DGDP平减指数
A经常账户差额
B基本差额
C综合差额
D贸易差额
A股票市场
B美元市场
C金属市场
D能源市场
A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
D卖出政府部门的债券
A商品价格攀升,诱发通货膨胀
B失业增加
C货币流通速度过快
D货币剩余,储蓄增加
A绝对规模
B相对规模
C数量规模
D质量规模
A价格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分配政策
D税种多少
A生产经营期间生产工人工资支出
B在建工程人员工资支出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D购买专利权支出
A通货膨胀
B商品价格走势
CCPI和PPI的变化
D美元指数变化
A净投资大于零
B净投资小于零
C净投资持续下降
D总投资持续下降
A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
B银行贷款的扩张
C工资率的上升
D投资率下降
A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B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下降
C并没有什么危害性
D只要出现物价的大范围下降,就是通货紧缩
A商品期货
B利率期货
C外汇期货
D股指期货
A再贴现率
B贷款
C法定存款准备金
D公开市场业务
A市场利率水平上升
B通货膨胀率上升
C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D出口量持续上升
A传导机制
B政策工具
C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D政策目标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A对大豆退耕土地给予相应补贴
B设立大豆最低保护价
C限制转基因大豆进口
D对大豆主产县进行政府补贴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