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3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仪控单选题
A1.0
B1.5
C2
D0.5
A0-1.0
B0~1.6
C0~4.0
D0-5.0
A1.0
B1.5
C2.0
D0.5
A平齐
B插入其内
C插入其内并弯向介质来流方向
D插入管道中心
A警戒标志
B专人检查
C防护措施
D人监督
A点的高低和容器橫截面
B取压点的位置和介质密度
C点的高低和取压点的距离
D取压点的位置
A把被测介质全部放空
B在浮筒内充满轻质液体
C在浮筒内充满重质液体
D浮筒内充满一半液体
A水流量发生阶跃变化时,非但无自平衡能力,而且存在着“虚假水位”现象
B汽流量发生阶跃变化时,非但无自平衡能力,而且存在着“虚假水位”现象
C水流量和蒸汽流量发生阶段变化时,均无自平衡能力,而且均存在着“虚假水位”现象
D水流量和蒸汽流量发生阶段变化时,均具有自平衡能力
A电路板
B阀件
C样气
D取样阀
A99
B90
C95
D99.99
A色谱柱
B检测器
C载气
D数据处理系统
A空气换热器,水冷器,压缩气体节流膨胀致冷器,半导体致冷器,冷却剂致冷器,载氟器等
B空气换热器,水冷器,压缩气体节流膨胀致冷器,半导体致冷器,冷却剂致冷器,水或溶剂洗涤致冷等
C空气换热器,水冷器,压缩气体节流膨胀致冷器,载氟器,冷却剂致冷器,水或溶剂洗涤致冷等
D空气换热器,水冷器,载氟器,半导体致冷器,冷却剂致冷器,水或溶剂洗涤致冷等
A.调零点
B.调量程
C调线性度
D切断电源
A110
B120
C125
D150
A标度变换
BA/D转换
C非线性补偿
D量化
A被测量信息
B计算结果数据
CCPU处理后的历史数据
D固化程序
A管理程序
B用户指零解释程序
C供系统调用的标准程序模块
D开关量逻辑控制程序
A树形
B总线形
C星形
D环形
A工艺参数的确定
BKV值的确定及选取
C作用方式的确定
D包括(A)(B)(C)三项
A快开
B等百分比
C线性
D抛物线
A掉电
B节流孔堵
C反馈杆掉
D喷嘴堵
A介质的工作温度
B流通能力
C介质密度
D介质密度
A定值控制
B随动控制
C前馈控制
D分程序控制
APID
BP
CPD
DPI
A1
B2
C3
D4
A串级控制
B比值控制
C均匀控制
D分程控制
A串级
B比值
C分程
D选择性
A积分时间选择不当
B其中一个调节器开环
C两个调节器均开环
D.两个调节器均闭环
A20-25
B16-28
C25-30
D35-40
A(15±5)℃,40%~90%
B(25±5)℃,20%~90%
C20±5)℃,20%~80%
D20±5)℃,40%~80%
A序号1001的物位指示控制报警
B序号1001的重量指示控制报警
C序号1001的密度指示控制报警
D序号1001的压力指示控制报警
A逻辑图
B安装图
C接线图
D施工图
A.一取一测量系统
B二取一测量系统
C三取一测量系统
D三取二测量系统
A40
B50
C60
D70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为零
A差压计指示变小
B差压计指示变大
C对差压计指示无影响
D差压计倒指示
A质量流量计
B电磁流量计
C孔板
D转子流量计
A三相负载对称
B三相电流对称
C三相电压对称
D三相功率对称
A单相两线
B三相三线
C三相四线
D三相六线
AΔ角形连接并加装中线
BY形连接
CY形连接并加装中线
DY形连接并在中线上加装熔断器
A感性
B容性
C阻性
D不能确定
A方案流程图
B物料流程图和首页图
C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D以上都是
A细,粗
B细,细
C粗,细
D粗,粗
A虚线
B细实线
C粗实线
D中实线
A设备、管线、仪表、阀门、图例和标题栏
B厂房
C设备和厂房
D方框流程图
A沉淀
B吸收法
C浮选法
D分选法
A废水变净,并消毒
B去除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
C调节pH值
D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构筑物负荷
A湿式氧化法
B中和法
C蒸发结晶法
D电解法
A减少毒源、降低空气中尘毒含量、减少人体接触尘毒机会
B消除毒源
C完全除去空气中尘毒
D完全杜绝人体接触尘毒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
A都是18牙
BR1/4是18牙,NPT1/4是19牙
C都是19牙
DR1/4是19牙,NPT1/4是18牙
A胀性破裂
B热膨胀性
C蠕变现象
D腐浊问题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要求
A硬度越高
B越不易断裂
C耐腐蚀性越好
D低温性能越好
A塑性
B韧性
C强度
D耐腐蚀性
A铜制
B钢制
C塑料
D铸铁
A粘度较低
B粘度较高
C无所谓
D高辛烷值汽油
A各行业主管部门
B国家计量行政部门
C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D以上都可以
A关键工序
B需要有特殊技巧或工艺的工序
C有特殊质量要求的工序
D其结果不能为随后的产品检验和试验充分验证的工序
A有法可依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有法必依
A发散振荡、衰减振荡和等幅振荡
B发散振荡、衰减振荡和收敛振荡
C发散振荡、衰减振荡、收敛振荡和等幅振荡
D发散振荡、衰减振荡、单调过程和等幅振荡
A按经验数据前8后5来考虑
B25.4(1”)
C上游5DN,下游侧2DN
D按经验数据前5后8来考虑
A孔板最大
B文丘利管最大
C喷嘴最大
D一样
A水槽
B管道
C高位水槽
D高位水平管道
ACs137半衰期长(32.2年),y量子能量弱
BCo60半衰期短(5.26年),Y量子能量弱
CCo60半衰期长(32.2年),γ量子能量强
DCs137半衰期短(5.26年),γ量子能量强
A沥青
B酚醛漆
C红丹防锈漆
D环氧漆
A水
B蒸汽
C瓦斯
D氯气
A光学高温计
B铂铑10-铂热电偶
C镍铬镍硅热电偶
D铂错30-铂热电偶
A引起显示仪表指示比实际值低或示值不稳是保护套管内有金属屑灰尘,接线柱之间有积灰,热电阻短路
B引起显示仪表指示无穷大是热电阻断路,引出线断路
C引起显示仪表指示负值是显示仪表与热电阻接线接错
D热电阻短路
A前面
B后面
C上面
D下面
A4~20
B0~20
C0~10
D5~10
A平衡阀漏
B负压侧排污阀泄漏
C孔板堵塞
D负压引压管堵塞
A1
B3
C5
D7
A64
B86
C108
D128
A惯性滞后、容量滞后、纯滞后
B滞后
C惯性滞后、容量滞后
D惯性滞后
A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容量滞后τ和纯滞后τ
B克服调节对象的纯滞后τ
C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容量滞后τ
D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
A积分时间越小,闭环系统振荡倾向加强,稳定裕度上升
B积分时间越小,闭环系统振荡倾向减弱,稳定裕度下降
C积分时间越小,闭环系统振荡倾向加强,稳定裕度下降
D积分时间越小,闭环系统振荡倾向减弱,稳定裕度上升
A实现闭环回路的正反馈
B实现闭环回路的负反馈
C生产安全性
D系统放大倍数恰到好处
A锅炉的燃烧气调节系统
B锅炉汽包的给水调节系统
C锅炉汽包的蒸汽出口温度调节系统
D锅炉炉膛进口引风压力调节系统
A电液滑阀的自锁权优于其自保权
B装置自保的优先权最高
C主风机自保动作将会导致装置自保动作
D三菱程控器的输出端可以直接连到电液滑阀
A报警值
B作用方向
C输出压力范围
D偏差大小
A先调节阀、再检测(变送器)、最后调节器
B先调节阀、再调节器、最后检测(变送器)
C先检测(变送器)、再调节阀、最后调节器
D先检测(变送器)、再调节器、最后调节阀
A能较快地克服进入主回路的扰动
B能较快地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
C能较快地克服进入主、副回路的扰动
D不能较快地克服进入主、副回路的扰动
A比例度应放大,积分时间应加长
B比例度应放大,积分时间应缩短
C比例度应缩小,积分时间应加长
D.比例度应缩小,积分时间应缩短
AA.温度和流量
B液位和流量
C温度和液位
D压力和流量
A主动的,、闭环
B被动的、闭环
C主动的,开环
D被动的、开环
A测量与给定之间的偏差
B被调量的变化
C某一种可测不可控的干扰量变化
D输出的变化
A温度
B液位
C流量
DpH
A.计算机技术和CRT技术
B.控制技术
C通讯技术
D信号处理技术
A电源波动跳闸.
B自保联锁误动作
C投用自保联锁之前没有按复位按纽
D操作工误操作
A有关
B无关
C不一定
D不一定
ATIC
BTdRC
CPdC
DAC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①④③⑤⑥⑦
D③①②④⑤⑥⑦
A水平
B垂直
C任意安装
D倾钭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不稳定
A所有小口径调节阀
B摩擦小,不需要精确定位的场合
C需要改变调节阀流量特性的场合
D调节阀两端差压小于1MPa,或静压小于10MPa的场合
A4:3
B9:16
C3:4
D16:9
A短路保护
B过载保护
C欠压保护
D失压保护
A电动机输入功率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C电动机的消耗功率
D电动机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
A1+1=01x1=1
B1+1=11x0=0
C1+1=01x0=0
D1+1=11x1=0
A网际协议
B传输协议
C控制协议
D分组协议
A总线型
B星型
C环型
D三角形
A被测变量
B仪表功能
C工段号
D管段序号
A螺纹连接、手动截止阀
B焊接连接、自动闸阀
C法兰连接、自动闸阀
D法兰连接、手动截止阀
A点火源的控制
B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C限制火灾蔓延
D使用灭火器
A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比例的助燃剂,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以及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三者要相互作用
B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比例的助燃剂,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C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比例的助燃剂,点火源,以及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三者要相互作用
D可燃物,一定比例的助燃剂,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以及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三者要相互作用
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
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
A点火源
B热量
C固体
D温度
A空气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汽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变化
A质量
B体积
C摩尔数
D重量
A节流阀
B球阀
C单动滑阀
D双动滑阀
A低碳钢
BB.含镍、钢的低碳高铬铁素体不锈钢
C球墨铸铁
D铝合金
A内部腐蚀
B物理腐蚀
C表面腐蚀
D电化学腐蚀
A铁
B铅
C铝
D混凝土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极限
D强度极限
A粗
B细
C两头细,中间粗的组合齿
D粗细都可以
A0.5
B0.1
C0.05
D0.01
A为确保测量设备与预期使用要求相一致所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B用于保证计量可靠和适当的测量准确度的全部法规、技术手段及必要的各种运作
C为核查计量器具是否依照法律、法规正确使用和诚实使用,而对计量器具制造、安装、修理或行控制的程序
D为实现测量过程连续控制和计量确认所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A正上方
B正下方
C上方45度范图
D下方度45度范图
A22×2
B18×3
C14×3
D10×1.5
A射线的一半路程
B强度衰减一半
C放射源衰减了半数
D检验量恢复到一半
A闪烁探测器
B电离室探测器
C光电隔离器
D盖革计数器
A内浮筒液面计
B外浮筒液面计
C外浮筒液面计均可
D超声波液位计
A1:1
B1:2
C1:3
D1:5
A液位计堵塞
B信号线脱落
C干簧管有问题
D二次仪表有问题
A耐热用补偿导线
B一般用补偿导线
C无碱玻璃丝材料
D补偿导线的延长线
A保护管内有金属屑、灰尘
B接线柱间积灰
C热电阻短路
D热电阻断路
A平衡电容
B脉冲管路
C差压变送器
D显示器
A进一步减小非线性误差
B获得变送器的线性输出
C调整仪表的满刻度输出
D利于环境的温度补偿
A喷咀堵塞
B节流孔堵塞
C喷咀与挡板间距离太大
D气源压力偏高
A125
B250
C600
D500
A1
B1.5
C2
D3
A室内场合
B防溅场合
C水下
D.防水场合
A除余差
B改善高阶对象的调节品质
C小高频干扰
D强系统的稳定性
A比例作用、积分作用、微分作用
B比例作用、微分作用、积分作用
C积分作用、比例作用、微分作用
D微分作用、比例作用、积分作用
A集散控制系统
B可编程序控制器
C可编程序调节器
D安全仪表系统
A8
B10
C12
D15
A阀前式
B气开式
C气关式
D阀后式
A1.2
B1.5
C2.0
D4
AA.石墨环
B.聚四氟乙烯V形圈
C石棉-聚四氟乙烯
D.石棉-石墨
A薄膜式
B活塞式
C长行程
D以上都不能用
A主回路是定值系统,副回路是随动系统
B主回路是随动系统,副回路是定值系统
C主、副回路都是定值系统
D主、副回路都是随动系统
A干扰变量
B.被控变量
C主变量
D操纵变量
A1
B2
C3
D4
AA.各开或关一半
B一台全关或全开,另一台开(关)一半
C2台全开或全关,一台全开或另一台全关
D一台全关,另一台关一半
A可以是不同
B必须是相同
C均为正作用
D均为反作用
A可测又可控
B不可测但可控
C可测但不可控
D不可测又不可控
A基于模型
B基于知识
C低速、咨询为主
D处理确定信息
A合作
B专门
C公认
D统一
A电压讯号
B电接点开关信号
C电流信号
D压力信号
A通电状态工作
B断电状态工作
C任意
D根据条件
A管壳式余热锅炉
B反应釜
C干燥器
D过滤器
A先断后不断
B先不断后断
C主不断辅断
D主断辅不断
A10D5D
B10D10D
C20D10D
D20D5D
A5~10mm
B越过管道中心5~10mm
C100mm
D任意长
A0.5
B0.8
C0.6
D1.0
A选择低功率的动力设备
B选择大功率的动力设备
C提高电路功率因数
D选择大容量的电源变压器
A10
B14
C17
D20
A电源豪奢器
B升压变压器
C降压变压器
D变阻器
A1+1=0
B1+1=1
C1+1=10
D1+1=2
ADHCP
BDCHP
CHCPD
DDCPH
A压力表
B阀门
C流量计
D温度计
A16
B17
C18
D19
A.爆炸的特点是具有破坏力,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
B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C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D爆炸在瞬间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
A温度升高,下限降低。危险性增大
B压力增高,下限降低,危险性降低
C含氧量增加,下限降低,危险性增大
D容器直径越小,上下限范围缩小,危险性降低
A点火源
B热量
C固体
D温度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稀释法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也不放热
D绝热
A氨含量≥99.5%,水≤0.5%
B氨含量≤99.5%,水≤0.5%
C氨含量≥99.0%,水不限
D氨含量≤99.5%,水不限
A正确选用阀门
B提高加工或修理质量
C校正或更新阀杆
D安装前试压、试漏,修理密封面
A强度
B抗冲击力
C耐压性
D承受温差变化能力
A出口压力升高
B入口压力降人低
C推力轴承负荷增大
D泵抽空
A物理性能
B使用性能
C化学性能
D力学性能
A粗
B细
C两头细,中间粗的组合齿
D粗细都可以
A无缝钢管
B20“钢
C镀锌水煤气管
D镀镍管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引用误差
D系统误差
A校准规范
B检定规程
C《计量法》
D合同规定
A流量指示变小
B流量指示变大
C无变化
D等于零
A直接式质量流量计
B组合式质量流量计
C补偿式质量流量计
D触式质量流量计
A测量管内没有充满被测介质有满管清零;管道内有汽泡
B量程使用,仪表参数设定不对
C仪表的组态量程与二次仪表的量程不符
D管内有汽泡
A压力稳定
B流速均匀
C差压恒定
D流速不变
A热电偶两端温度
B热电偶热端温度
C热电偶两端温度和电极材料
D热电偶两端温度、电极材料及长度
A0.03
B0.35
C0.52
D0.77
A热电偶两端温度产生的一种电势
B热电偶热端温度产生的一种电势
C同一根导体中由于两端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势
D热电偶冷端温度产生的一种电势
A延长热电偶的冷端
B对热电偶冷端温度的变化进行补偿
C既延长热电偶的冷端,又对热电偶冷端温度的变化进行补偿
D可提高热电偶使用范围
AJAl1OA-DMS4B-92DB
BJA110-DMT4B-92DB
C151DP4E
D3051
A关闭平衡阀,打开正压阀,打开负压阀
B打开负压阀,关闭平衡阀,打开正压阀
C同时打开正,负压阀,关闭平衡阀
D打开正压阀,关闭平衡阀,打开负压阀
A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B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C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D都可以
AHART协议变送器
BDE协议变送器
CFF协议变送器
DDPF系列变送器
A输入的变化量与输出的变化量之比
B输入的量与输出的量之比
C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化量之比
D输出的量与输入的量之比
A越大
B越小
C越弱
D越强
A流量
B温度
C压力
D液位
A对于白自衡系统,比例度越小,余差越小
B对于自衡系统,比例度越小,余差越大
C对于非自衡系统,比例度越小,余差小
D对于非自衡系统,比例度越小,余差越大
A球阀
B单座阀
C双座阀
D笼式阀
A普通型
B散(吸)热型
C长颈型
D波纹管密封型
A等百分比
B快开
C直线
D抛物线
A四氟乙烯
B缠绕钢
C普通石棉
D石棉
A正作用和反作用
B正作用和正作用
C反作用和反作用
D反作用和正作用
A先投主调节器、后投副调节器
B先投副调节器、后投主调节器
C主、副调节器同时投运
D以上均可
A主流量控制
B副流量控制
C主、副流量控制都
D主、副流量控制都不控制
A一个开环和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B一个开环和一个定值控制系统
C一个闭环和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D一个定值和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A单闭环和双闭环
B单闭环和串级
C双闭环和串级
D串级
A给水流量、蒸汽流量和汽包液位
B给水流量、蒸汽流量和蒸汽压力
C给水流量、蒸汽压力和汽包液位
D蒸汽流量、蒸汽压力和汽包液位
A给水流量
B蒸汽流量
C蒸汽压力
D.汽包液位
A水停留时间较长,负荷较稳
B水停留时间较长,负荷不稳
C水停留时间较短,负荷较稳
D水停留时间较短,负荷不稳[
A不确定性
B不可靠性
C不稳定性
D无规则性
A工作压力
B介质性质
C工作温度
D功耗大小
A方案流程图
B施工流程图
C设备流程图
D电气流程图
A液位变送器
B流量变送器
C差压变送器
D温度变送器
AT
BE
CF
DR
A顺着
B逆着
C无所谓
D中间
AM20x1.5
BM22x1.5
CM16X1.5
DM27x2
A烧坏
B没有输出
C输出跑最大
D输出跑最小
A.前10~20倍,后3~5倍
B前≥10~20倍,后≥3~5倍
C前3~5倍,后10~20倍
D前≥3~5倍,后≥10~20倍
A1.5
B1.2
C2.0
D4.0
A电流放大
B电压放大
C电流稳定性
D电压稳定性
A等于反向端电阻
B等于同相端电阻
C等于0
D不能确定
A短路
B饱和
C击穿
D失真
A与、或、非
B与、非
C与、或
D以上都不是
A500
B1000
C1500
D2000
A氧气浓度≥18%、有毒气体浓度≥1%
B氧气浓度≥18%、有毒气体浓度≤1%
C氧气浓度≤18%、有毒气体浓度≥1%
D氧气浓度≤18%、有毒气体浓度≤1%
A0.1
B0.2
C0.01
D0.02
A总需氧量
B物理需氧量
C溶解氧
D化学需氧量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卤代烷灭火器
A泡沫
B卤代烷
C二氧化碳
D干粉
A密度
B沸点
C浓度
D冰点
A200
B300
C400
D500
A根据容器的设计压力或最高工作压力正确选用压力表的精度
B低压设备的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2.5级:中压不得低于1.5级;高压、超高压则不低于1级
C为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减少视差,选用的压力表量程最好为最高工作压力的2倍,一般应掌握在1.5-3倍的范围内
D贮存容器主要是用于盛装原料的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的压力容器
A承受叶轮与泵壳接缝处的摩擦
B减小水力损失
C防止外界空气侵入或泵内液体外漏
D防止内漏
A流量最大
B压头最大
C效率最高
D轴功率最小
A填料密封
B迷宫密封
C机械密封
D静密封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压头
A内阻力
B层流
C粘度
D素流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偶然误差
D疏忽误差
A疏忽误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随便误差
A1/3
B1/2
C3/4
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