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8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3 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
A事件、行为
B行为、事件
C事件、事件
D行为、行为
A撤销
B撤回
C收回
D撤销或者撤回
A应当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犯罪目的不同
B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C打击的部位不同
D使用的手段或方法不同
A盗窃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
B强奸罪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拐卖妇女罪
A都是有偿的
B都是无偿的
C一般是有偿的
D一般是无偿的
A准则主义
B特许主义
C自由主义
D行政许可主义
A解除合同
B向人民法院起诉
C中止履行
D将标的物提存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行为误差
A死刑立即执行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15年
A婚姻关系解除
B失踪人民事主体资格消灭
C财产发生代管
D财产发生继承
A授权行为
B遗嘱行为
C撤销行为
D买卖行为
A被代理人
B自己
C被代理人或者自己
D行为人
A民事诉讼权利
B民事实体权利
C民事请求权
D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A交付
B占有
C登记
D合意
A保险诈骗罪
B虚假理赔罪
C贪污罪
D职务侵占罪
A诈骗罪
B盗窃罪
C抢劫罪
D侵占罪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A吸收原则
B相加并科原则
C先减后加原则
D先加后减原则
A行为侵犯的客体
B行为手段和方式
C行为人的个人情况
D行为人的心理态度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
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
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
D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经过,便慌忙逃离
A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他人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D将毒药投入被害人饭碗中
A甲被处一年拘役,刑罚执行完毕后3年内又犯可判三年有期徒刑的盗窃罪
B乙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可判5年有期徒刑的抢劫罪
C丙在假释考验期间,又犯可判无期徒刑的强奸罪
D丁在3年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又犯可判6个月拘役的侮辱罪
A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D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A再犯故意犯罪
B再犯过失犯罪
C发现遗漏了其他故意犯罪
D发现遗漏了其他过失犯罪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A偷税罪
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C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D行贿罪
A5年
B10年
C15年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A8大类、8小类
B9大类、9小类
C10大类、9小类
D10大类、8小类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A提供资金帐户的
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的
C通过转帐协助资金转移的
D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A经公告后一定时期无人认领的遗失物
B房屋
C枪支弹药
D货币和无记名证券
A使用在先
B申请在先
C申请单一性
D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
A继承人死亡时间不同
B继承适用的范围不同
C继承的主体不同
D继承人继承的遗产数额不同
A地役权
B地上权
C抵押权
D留置权
A解除
B免除
C混同
D混合
A法定权利
B约定权利
C延期抗辩权
D永久抗辩权
A保管合同
B租赁合同
C运输合同
D加工承揽合同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A中止犯
B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C犯罪以后自首的
D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
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B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C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物的人员所经营、管理的国有财物
D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A被宣告缓刑、假释并在考验期限内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管制、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C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
D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
A某甲和村民有仇,在三天之内先后杀死了村长的妻子、儿子和儿媳
B某乙在连续半年的时间内,持续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孩子以打骂、冻饿、不让吃饭等方式进行虐待
C某丙系国家工作人员,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实施了贪污和受贿行为
D某丁以妻子快要生小孩为由,将其年迈的父亲赶出家门,使父亲沿门乞讨;一周后又将妻子生下的女婴溺死
A累犯
B因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D盗窃惯犯
A证人
B鉴定人
C翻译人
D辩护人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李弟不构成犯罪
D李弟构成犯罪
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目的不同
C犯罪手段不同
D犯罪结果不同
A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
B多次盗窃,数额特别巨大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
D盗窃救灾、抢险物资
A主犯、从犯、胁从犯
B首犯、教唆犯、帮助犯
C组织犯、教唆犯、实行犯、帮助犯
D教唆犯、主犯、从犯
A确有认罪表现
B确有悔改表现
C确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D强迫他人吸毒罪
A某机关人事处
B某乡政府
C某市教育局
D某大学法学院
A配偶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监护权
A仓储者
B制造者
C销售者
D运输者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