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考前估分卷(二)
A均值相等,但标准差不等
B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
C均值相等,标准差也相等
D均值不等,标准差也不等
A27.33
B27.83
C28.33
D28.83
A1.7
B-l.7
C2.6
D-2.6
A200
B20
C0.2
D0.1
A合格批被接收的概率
B合格批不被接收时,使用方承担的风险
C合格批不被接收的概率
D不合格批被接收的概率
A
B
C
D
A
B
C
D
A严格执行工艺规程而完全消除
B对员工严格培训而完全消除
C加强质量检验而完全消除
D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统计规律性
A偶然性
B系统性
C多发性
D常规性
AB
BA
CФ
DΩ
A0.1
B0.2
C0.3
D0.4
A孤立批
B连续批
C单件生产的产品批
D新产品
A关键质量特性的不合格
B对成品影响较大的零件的不合格
C在整机中仅能串联使用的零件的不合格
DC类不合格
A
B
C
D
A一种用于控制成本的图
B根据上级下达指标进行管理所设计的图
C用于监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
D利用公差界限控制过程的图
A掌握问题的现状
B掌握影响原因的现状
C掌握实施效果的现状
D掌握实际采取对策的现状
A企业董事长和部分董事
B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部分成员、中层领导与工人三结合的形式
C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部分成员
D企业基层员工参加的,加上部分管理人员
A继续采用抽样方案(80,2)
B采用加严抽样方案
C采用放宽抽样方案
D暂停抽样检验
A检验的历史信息
BAQL值
C样本量
D检验水平
A过程失去控制
B过程中心发生严重偏移
C没有正确使用控制图
D测量误差过大
A扩大生产规模
B加强产品检验
C加强售后服务
D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进行生产
A减少绘制因果图的步骤
B使排列图更加容易判断
C有利于查找主要原因
D有利于提出假设的原因
A1/5
B1/25
C1/45
D1/90
A12.0
B12.5
C13.0
D13.5
A对C类特性进行全检
B不接收该批产品
C重新对C类不合格进行检验
D接收该批产品,但C类特性作不合格标记
A连续批抽样方案
B以LQ为质量指标的抽样方案
C以AQL为质量指标的抽样方案
D调整型抽样方案
A是过程所固有的
B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易于消除
C对产品质量影响微小
D不易于消除
A8
B9
C14
D15
A改进上升
B大环套小环
C持续不断
D每个阶段都不能少
A利用排列图找出主要部门或人员
B利用因果图分析未及时推销的原因
C利用控制图监控过程波动
D利用直方图分析分布形状
Au0.3>O
Bu04<o
Cu0.5>O
DU0.8>0
Eu0.09<o
A相关系数r>0
B相关系数r=一l
Cx增加时,Y有增大的趋势
D散点图上的点子呈抛物线状
E回归系数b>0
A更关键
B造成质量损失更大
C对质量的要求更高
D顾客关注度低
E轻微不符合
A以LQ检索的抽样方案是孤立批抽样方案
B以LQ检索的抽样方案是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C以LQ检索的抽样方案用于质量稳定性差的产品批的验收
D以LQ检索的抽样方案用于连续批的验收
E以LQ检索的抽样方案可以用于新产品批的验收
A
B
C
D
E
A中心线
B控制限
C规范限
D描点序列
E警戒线
A控制图中有点子超出控制限
B控制图中的点子出现连续6点递增的倾向
C控制图中的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波动
D过程中存在异常因素
E过程能力指数Cp<1
A人数不同
B组织原则不同
C活动目的不同
D活动地点不同
E活动方式不同
A右边纵轴表示不合格(或缺陷)项目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
B左边纵轴表示不合格(或缺陷)项目的频数
C横轴表示不合格(或缺陷)项目类型
D矩形的高度表示不合格(或缺陷)项目频数的大小
E矩形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升高
A数据分层不当,可能会得出错误的信息
B数据分层不能与直方图联合使用
C当数据没有进行分层时,直方图可能会呈现双峰型
D当层与层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大时,必须分层
E数据分层时,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要尽可能小
A
B
C
D
A0.58
BO.67
C0.89
D1.05
A计算30个产出率的平均值即为当前的产出率
B绘制单值移动极差图、如果图形显示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计算其平均值即为当前产出率
C绘制不合格品率图、如果图形显示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计算其平均值即为当前的产出率
D绘制单值移动极差图、如果图上有2个出界点,则应去掉这2个样本数据,计算剩下的28个数据的平均值即为当前的产出率
A对产出率高的班组给予奖励
B对产出率低的班组进行罚款
C进一步对比不同班组的操作方法,找出各班组之间的差异
D数据不充分,需重新收集数据绘制直方图
A
B
C
D
E
AP(X<1)=0.4:3
BP(2<x
CP(X>4)=0.05
DP(4<x
EP(X>0)=0.90
A样本方差
B样本标准差
C样本均值
D样本极差
E样本中位数
Aó2是方差
Bó2越小,分布越集中
Có表示分布的位置特征
Dó2越大,分布越集中
Eμ与ó2同量纲
A分析抽样方案的0C曲线
B分析检验费用
C分析使用方风险质量和使用方风险
D分析生产批量
E分析抽样检验时间
A样本量减小
BAQL值减小
C使用方风险增大
DOC曲线形状改变
E检验成本增加
A连续批
B孤立批
C给出生产方风险质量
D给出使用方风险质量
E同时给出生产方风险质量和使用方风险质量
A一般检验水平I
B一般检验水平Ⅱ
C一般检验水平Ⅲ
D特殊检验水平S一1
E特殊检验水平S一2
A散布图
B因果图
C排列图
D不合格项调查表
E不合格位置调查表
A直方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B对于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分组方式,获得的直方图的形状不完全相同
C直方图可以显示样本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D直方图可以同时显示数据的中心位置和分散程度
E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关键问题
A不同的质量特性最好不要共用一张因果图
B不应在图上注明哪个是主要原因
C要经过试验验证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D确定原因时应集思广益,以免遗漏
E图中各影响因素要清楚具体
A排列图上通常把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与一般因素三类
BA类因素是指累计比率在0~50%间的因素
C可使用排列图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
D分类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也不同
E排列图可分为分析现象用排列图和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A利用调查表调查起皱的情况
B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运用分层的思想能够帮助查找原因
C统计不同操作人员的缺陷次数以落实质量责任,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
D由于皮料,海绵芯等都是经检验合格的,所以不必收集数据就可以肯定安装人员的技能不够是主要原因
A工序分布调查表
B不合格项调查表
C不合格位置调查表
D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A两人的质量意识都需要加强,应对他们同时处罚
B在人、机、料、法、环、测几类影响因素中,人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C两人的安装方法有显著不同
D无法做出判断
A直方图
B排列图
C因果图
D控制图
AФ(2)
BФ(一2)
C1一Ф(一2)
D1一Ф(2)
E2[1一Ф(2)]
A
B
C
D
E
A样本中含有的不合格品数
B批中含有的不合格品数
C样本中含有的不合格数
D批中含有的不合格数
E样本质量特性的平均值
A增大生产方风险
B增大使用方风险
C减小生产方风险
D增加检验成本
E降低检验成本
AS
B规范限T
C规范中心M
DR
Ed
AP
BC
Cu
DX—Rs
Enp
A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B分析产品的顾客满意度
C分析过程的成本是否经济
D分析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E分析过程不合格品率低的原因
A
B
C
D
E
APDCA循环是指策划、实施、检查和处置
B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
CPDCA循环是逐步上升的循环
DPDCA循环不必形成闭环
EPDCA循环中A阶段的任务是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成果
A等距抽样
B分层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非随机抽样
A
B
C
D
AO.9
B1.2
C1.5
D1.8
A1.00
B1.17
C1.33
D1.41
A只要能解决座椅起皱的实际问题,不必考虑改进对策是否存在其他风险
B应急对策与永久对策在解决问题上并无本质差别
C在实施改进对策的过程中应注意确定改进效果
D如果改进对策无效,应首先从改进对策是否按计划实施以及计划是否合理来考虑
AB班的产出率要高于A班和C班
B三班工人的产出率相差不大
C三班工人产出率的波动相差不大
DA班的平均产出率约为0.85
Ar与b同号
Br与b异号
Cb与Lxy同号
Db与Lxy异号
Er与Lxy异号
A不允许有不合格品
B检验具有破坏性
C被检产品为流程性材料
D批量大且检验费用高
E被检产品为散料(散装材料)
A计数抽样检验
B计量抽样检验
C一次抽样检验
D五次抽样检验
E多次抽样检验
A方便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E随意抽样
ACp=1
BCp=2/3
CCpK=1
DCpk=2/3
ECpK=4/3
A减小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的偏离
B扩大控制限范围
C提高过程能力
D尽量减小特性值的波动程度
E减少检验次数
A计点值控制图用于质量特性值服从泊松分布的情形
B计件值控制图用于质量特性值服从二项分布的情形
C计数值控制图用于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形
D计量值控制图用于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形
E计件值控制图用于质量特性值服从均匀分布的情形
A不合格品数
B不合格品率
C不满意次数
D不合格数
E疵点数
A
B
C
D
E
AB类不合格品有3个
BA类不合格品有l个
CB类不合格品有4个
DC类不合格品有9个
A对C类判不接收
B对A类判接收
C对B类判接收
D对B、C类均判不接收
A检验员判定正确
B不应对该批产品作全检处理
C该批产品应作接收判定
D质量管理部门和检验员判断失误
A
B
C
D
A加温时间是影响产出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B随着加温时间的增加,产出率有增加趋势
C随着加温时间的增加,产出率有减少趋势
D加温时间与产出率的相关系数r>O
A回归系数b=0.0133
B常数项a=0.215
C当加温时间为49.095时,预测的产出率为0.8684
D回归直线通过点(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