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考前估分卷(一)
A105.6
B105.8
C106.5
D107.5
A1.67
B1.73
C1.79
D2.37
A该企业长期以来实现了零缺陷
B验收批产品达到了零缺陷
C用户肯定未接收到不合格品
D检验样本中从未发现不合格品
A样本量
B接收数
C批量
D拒收数
A一种用于控制成本的图
B根据上级下达指标进行管理慝设计的图
C用于监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图
D利用公差界限控制过程的图
A连续两个数据的较大者
B连续两个数据的较小者
C连续两个数据的差
D连续两个数据差的绝对值
A当质量特性的分布均值与公差中心不重合时的过程能力指数
B上单侧过程能力指数与下单侧过程能力指数的最大值
C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指标
D对加工数量能力的反映
A利用排列图找出主要质量问题
B利用因果图分析质量项目
C利用控制图分析过程波动
D利用直方图分析分布形状
Aa>0
Ba<0
Cb>0
Db<0
A降低方案的使用方风险
B增加方案的生产方风险
C组成小批交检
D降低不合格品率
A合并成一批交检,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取样
B合并成一批交检,采用分层抽样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C对这3批产品用不同抽样方案分别验收
D对这3批产品按固定的抽样比例抽取样本进行验收
A生产方风险为2%
B使用方风险为2%
C生产方风险为1%
D使用方风险为98%
A容易发现对策的效果
B便于收集及整理数据
C容易对表格的填写水平进行审查
D可以代替现场原始记录
A外形不合格、色泽不合格、固态物量不足
B外形不合格、色泽不合格
C外形不合格
D糖度不合格
A提高经济效益
B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C提高文明生产程度
D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A改进上升
B大环套小环
C持续不断
D每个阶段都不能少
A
B
C
D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P甲+P乙=l
A(80,1)
B(125,2)
C(125,3)
D(200,3)
AL(P1)
B1一L(P1)
CP1
DAc
A单个产品批质量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
B过程质量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
C生产过程的加工能力
D产品批的合格程度
A组内差异由异因(可查明因素)造成
B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
C组间差异由偶因(偶然因素)造成
D组内差异既由偶因也由异因造成
A控制图
B直方图
C排列图
D散布图
A产品质量非常好
B数据分组过多
C数据个数过多
D产品质量非常差
AA与B互不相容
BA与B互为对立
CA与B相等
DA与B相互独立
A0
B0.2
C0.7
D1.0
A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
B区分合格与不合格
C为改进公差限提供数据支持
D判断产品批是杏可接收
Aa
Bβ
C1一a
D1一β
A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B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
C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
D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但过程能力不足
AX图
BP控制图
Cs控制图
Dc控制图
A一盘磁带上的缺陷数
B某地区的年降水量
C十台机器在一天内发生故障总数
D网球拍上绷绳的抗拉强度
E一铲煤的重量
Aμ是正态分布的均值,描述了密度函数曲线的中心位置
Bó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ó越大,密度函数曲线越平缓
C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
D正态分布是离散随机变量的一种常见分布
E两个正态分布的μ相同时,对应的概率密度曲线重合
AU0.1+U0.9=0
BU0.1+U0.9=1
CU0.2+U0.8=0
DU02+U0.8=1
EU0.5=0
A
B
C
D
E
A有l批检验不接收
B生产不稳定或延迟
C负责部门认为有必要恢复正常检验
D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是30分
E生产稳定
A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合格
B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大于1
C产品输出特性值大部分都落在控制图的控制限内
D过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
E控制图上没有点出界和异常排列
A过程可能存在异常因素
B过程不存在偶然因素
C过程可能不稳定
D过程没有异常
E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AP图
Bnp图
C单值一移动极差图
Dμ图
EC图
A锻炼和培养高层管理者
B鼓舞士气,满足小组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C引发其他人员对小组活动的兴趣
D将QC小组活动成果进一步标准化
E促进成果交流
A为了避免排列图的项数过多
B可以更好地突出主要项的分布情况
C体现了排列图的基本原理
D为了对“其他”项采取特殊措施
E“其他”项所占比例过大说明分类不理想
A年度计划要包括质量改进目标
B实施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C在管理评审时决策重大质量改进事项
D修改技术评定和奖励制度,使其与质量改进挂钩
E将质量改进纳入员工的岗位职责要求
A清洁
B整理
C清扫
D素养
E整顿
A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
B控制图保管的方便性
C控制图的检出力
D检验的成本和取样的难易程度
A4~5
B10以上
C1
D越多越好
A每个产品的测量值
B子组均值
C子组标准差
D子组极差
A批准各部门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对改进措施落实实施、监控和总结
C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改进目标
D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找出影响因素
A顾客投诉资料
B过程监控资料
C产品检测数据和进货检测数据
D生产能力分析数据
A
B
C
D
E
Ax与y,的相关系数r>0
Bx与Y的相关系r<o
CY对x的回归系数b>O
Dy对x的回归系数b>O
E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异号
A一般检验水平Ⅲ的样本量最大
B特殊检验的样本量较小
C一般检验水平Ⅱ的生产方风险最小
D选择不同的检验水平对生产方风险影响最大
E一般检验水平I与特殊检验水平S一1的判别能力相同
A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为0.002
B合格品率为99.99%
C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为0.2
D不合格品百分数为0.11(%)
E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为0.11
A实时监护过程随时间的波动状况
B计算过程的不合格品率
C分析不稳定过程的加工质量
D衡量稳定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
E分析过程的异常因素
Anp图和P图
B单值一移动极差图
C均值一极差图
Dc图和μ图
E排列图
A是质量控制活动
B是质量改进活动
C解决的是突发性问题
D解决的是系统性问题
E是质量计划活动
A只限于领导参加
B可应用头脑风暴法
C可进行开放式的讨论
D不能随意发表意见
E可召开诸葛亮会
A为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B为孤立批抽样方案
C可从GB/T2828.1中检索
D可从GB/T2828.2中检索
A生产能力
B批质量
C过程质量
D工艺水平
A2
B3
C4
D0
A2/3
B4/3
C1
D1.5
A过程质量的波动情况
B过程能力状况
C生产批量的变化
D生产的节拍
A直方图
B散布图
C控制图
D因果图
A五次抽样比一次抽样严格
B一次抽样、二次抽样和五次抽样方案的判别能力基本相同
C五次抽样的平均样本量最小
D五次抽样的心理效果好
E五次抽样管理最简单
AAQL值
B样本中含有的不合格品数
C样本中含有的不合格数
DL(p)
E批的不合格品率
An不变,Ac增加,则抽样方案变严
Bn不变,Ac增加,则抽样方案变松
CAc不变,n增加,则抽样方案变严
DAc不变,n增加,则抽样方案变松
EAc不变,n减少,则抽样方案变严
A连续批检验
B孤立批检验
C试制新产品的检验
D流水线的工序检验
E质量不稳定情况下生产的产品批
A降低产品不合格品率
B增加样本量
C增加检验人员
D减少检验项目
E对检验人员进行更严格的培训
AX在控制限内
BX在控制限外
CR在控制限内
DR在控制限外
E无法判断
A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大
B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小
C计量控制图要求、测量出具体量值
D计量控制图适用于控制多个特性的场合
EP图更为灵敏
A过程固有的
B非过程固有的
C始终存在的
D对质量影响大
E可以通过质量改进完全除去
A质量控制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
B质量改进是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C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效果难以保持
D质量控制以质量改进为基础
E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问题
A接收该批产品
B不接收该批产品
C利用二次抽样再行判断
D无法判断该批产品是否接收
A3
B1
C8
D4
A0
B1
C2
D3
A56.25
B5.625
C94.375
D0.05625
A“X<6”为必然事件
B“X>6”为不可能事件
C“2X>6”为不可能事件
D“2X>1”为必然事件
E“5X<6”为可能发生的事件
A
B
C
D
E
Ar=±1时,n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Br>0时,随着x的增大Y有增大的趋势
Cr=0时,n个点在一条曲线上
Dr<0时,随着x的增大Y有减小的趋势
E|r|愈小,线性相关就愈强
A计量检验
B计件检验
C计点检验
D计数检验
E多次检验
A由检验人员随意在批产品中抽取
B由检验人员按抽签方法抽得
C由检验人员用随机数方法抽得
D由生产人员在产品中随机选取
E由质量部领导在产品中随机选取
A使质量不好的批被接收的可能性增加
B使不合格品率降低
C使质量不好的批不接收的可能性增加
D增大使用方可能蒙受的损失
E增大生产方风险
A产品均匀的场合
B大批量且需对过程变化做出灵敏判断的场合
C需要取得信息多,判断准确的场合
D检验成本较大,检验时间较长的过程
E控制对象为计数值的情况
A一点落在A区以外
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C连续15点相邻点上下交替
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
E连续14点落在C区内
A因果图
B检查表
C排列图
D直方图
E控制图
A图中各影响因素要写得具体
B应在图上注明哪个是主要问题
C原因必须要细分,直至能采取措施
D为使因果图更有效,舍去对结果波动影响小的因素,只保留重要的影响因素
E寻找原因时应集思广益
A有助于发现问题
B清晰地显示各组数据间的差异
C解决关键的质量问题
D通过进一步分析,减少或消除不同总体的影响
E分清质量责任,进行质量奖惩
A批量
BAQL
CLQ
D严格度
A2/3
B4/3
C1
D1.5
A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
B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
C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
D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
A关键的质量问题
B质量问题的原因
C质量改进的对策
D分析改进的效果
A策划阶段
B实施阶段
C检查阶段
D处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