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

考试总分:2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1分]

    A《木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木草求真》

    E《五十二病方》

  • 2. 同一种疾病,因病人体质的不同而治疗有异所属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 3. 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所属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 4. 夏季易患暑病,冬季易患寒病,所反映的是()[1分]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5. 久泄脱肛和胃下垂都可采取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所反映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辩证论治

    E辨病而治

  • 6. 气与津液关系不包括()[1分]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气能载津

  • 7. 血与津液由水谷精微所化生,二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是指()[1分]

    A精血同源

    B津血同源

    C精津同源

    D津血同生

  • 8. 精与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和充养,二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是指()[1分]

    A精血同源

    B津血同源

    C精津同源

    D津血同生

  • 9. 阴阳平衡依据的阴阳关系是()[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化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 10. 阴阳学说对养生的指导正确的是()[1分]

    A春夏养阴

    B秋冬养阳

    C春夏养阳

    D冬病冬治

  • 11. 脾的阴阳属性是()[1分]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阳

    E阳中之阴

  • 1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不包括()[1分]

    A五行相生与相克

    B五行制化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运动

  • 13. 五行中相生的次序正确的是()[1分]

    A木生火

    B金生火

    C木生土

    D土生水

  • 14. “华盖”所指的脏是()[1分]

    A

    B

    C

    D

    E

  • 15. 下列各项,与脾相关的是()[1分]

    A

    B

    C

    D筋E、骨

  • 16. 在志为怒的脏腑是()[1分]

    A

    B

    C

    D

    E

  • 17. 血液运行主要依赖的是()[1分]

    A心气的充沛

    B脾气的充足

    C肝气的旺盛

    D肺气的充足

  • 18. 大肠的生理基础是()[1分]

    A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B主运化

    C主受纳腐熟

    D主通降

    E主传化糟粕和主津

  • 19. 女性内生殖器的是()[1分]

    A

    B

    C女子胞

    D天葵

  • 20.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1分]

    A主精神意识和主管感觉运动

    B主运化

    C主受纳腐熟

    D主通降

    E主传化糟粕和主津

  • 21. 奇经有几条()[1分]

    A5

    B6

    C7

    D8

    E9

  • 22. 血瘀的形成病机不包括()[1分]

    A气虚血瘀

    B气滞血瘀

    C血寒致瘀

    D血热致瘀

    E气逆血瘀

  • 23. 正治的定义是()[1分]

    A调整阴阳的治疗法则

    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C逆着疾病现象而治的治疗原则

    D扶助正气的治疗方法

    E正确的治疗法则

  • 24. 下列属于祛邪治法的是()[1分]

    A发汗

    B益气

    C养血

    D滋阴

    E填精

  • 25. 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1分]

    A疾病过程的症状

    B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C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D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 26. 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土的“所胜”是()[1分]

    A

    B

    C

    D

    E

  • 27. 五行相生的关系中,木的“母行”是()[1分]

    A

    B

    C

    D

    E

  • 28. “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中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可用的治疗方法()[1分]

    A培土生金法

    B滋水涵木法

    C益火补土法

    D泻南补北法

  • 29. 下列各项,与肺相关的是()[1分]

    A

    B

    C

    D筋E、骨

  • 30. 血液运行主要依赖的是()[1分]

    A心气的充沛

    B脾气的充足

    C肝气的旺盛

    D肺气的充足

  • 31. 五脏与五志相关,肾之志是()[1分]

    A

    B

    C

    D

    E

  • 32. 一身阳气之本是()[1分]

    A心阳

    B脾阳

    C肝阳

    D肾阳

    E胃阳

  • 33. 五脏与五液相关,错误的是()[1分]

    A心在液为血

    B肺在液为涕

    C脾在液为涎

    D肝在液为泪

    E肾在液为唾

  • 34.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的是()[1分]

    A受盛和传化水谷

    B通降下行

    C实而不能泄

    D主泌别清浊

    E受盛、传化水谷和通降下行

  • 35. 经脉有几条()[1分]

    A7

    B8

    C10

    D11

    E12

  • 36. 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1分]

    A阴经行于内侧

    B阳经行于内侧

    C手三阳经从头走手

    D足三阳经从足走头

  • 37. 六淫不包括()[1分]

    A

    B

    C

    D湿

    E

  • 38.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是()[1分]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饮食起居

  • 39. 直接伤及内脏的致病因素是()[1分]

    A痰饮

    B瘀血

    C七情内伤

    D疠气

  • 40. 下列阳虚证中,病情最重的是()[1分]

    A肾阳虚

    B心阳虚

    C胃阳虚

    D脾阳虚

    E肺阳虚

  • 41. 气与血关系的失调不包括()[1分]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E气血两失

  • 42. 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导致的病理变化是()[1分]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内生五邪

  • 43. 以下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的是()[1分]

    A《温病条辨》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伤寒杂病论》

  • 44. 血的生成描述错误的是()[1分]

    A心主血脉

    B水谷精微及肾精是物质基础

    C需各种脏腑共同作用

    D是液化而形成的

  • 4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1分]

    A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核心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生理学与病理学不能截然分开

    D脏象学说为其理论框梁

    E四诊合参

  • 46. 具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作用的气为()[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 47. 五行相生不正确的是()[1分]

    A木生火

    B火生土

    C土生木

    D水生木

    E金生水

  • 48. 五行相克不正确的是()[1分]

    A木克土

    B土克水

    C水克火

    D火克木

    E金克木

  • 49. “反克”是五行学说中的()[1分]

    A五行相生与相克

    B五行制化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 50. 以下不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的是()[1分]

    A《温病条辨》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黄帝内经》

  • 51. 中医学整体观念指的是()[1分]

    A人自身结构的完整性,脏腑功能的整体性

    B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C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和自身的整体性

    D人体病理的相互影响

    E内外环境的一-体性,情志与脏腑的相关性

  • 52. 主四肢,在窍为口的是()[1分]

    A

    B

    C

    D

    E

  • 53. “司外揣内”所反映的是()[1分]

    A异病同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54. 人体之精的功能不包括()[1分]

    A繁衍生命

    B濡养

    C化血

    D化气

    E生气

  • 55. 人体最根本的气体()[1分]

    A元气

    B邪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 56. 以下哪些不属于津液()[1分]

    A汗液

    B尿液

    C唾液

    D泪液

    E不正常水液

  • 57. 气为血之帅包括()[1分]

    A血能养气

    B血能载气

    C血能生血

    D气能生血

  • 58. 依据“阴阳转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1分]

    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C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

    D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E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 59. 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是指()[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 60. 阴阳偏盛的治则()[1分]

    A实则泄其余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

    D阴阳双补

  • 61.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是()[1分]

    A辛、甘、酸

    B酸、苦、咸

    C辛、苦、甘

    D辛、甘、淡

    E辛、淡、咸

  • 62.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药性,下列属阳的是()[1分]

    A寒、凉

    B寒、热

    C热、温

    D温、凉

  • 63. 五行相克的次序正确的是()[1分]

    A木克土

    B木克水

    C金克水

    D水克木

  • 64. 五行制化的含义()[1分]

    A五行相生相克的自我调节

    B报复性制约

    C过度制约

    D反向克制

  • 65. 奇恒之府包括()[1分]

    A心、肝、脾

    B心、小肠、大肠

    C胆、胃、小肠

    D脑、髓、女子胞

  • 66. “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1分]

    A

    B

    C

    D

    E

  • 67. 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功能是()[1分]

    A肺朝百脉

    B心主血脉

    C肝主藏血

    D脾主统血

    E肾主纳气

  • 68. 重新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是指()[1分]

    A小肠泌别清浊

    B脾主运化

    C小肠主液

    D大肠主津

  • 69. 五脏与五志相关,脾之志是()[1分]

    A

    B

    C

    D思E、恐

  • 70. 肝的疏泄功能表现不包括()[1分]

    A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B促进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

    C调畅情志活动营气

    D促进排精和排卵

    E充养皮肤之毛发

  • 71. 具有“水谷之海”的脏()[1分]

    A

    B

    C

    D

    E

  • 72. 以下不是火邪的致病特点()[1分]

    A其性趋上

    B易扰心神

    C易伤津耗气

    D易生风动血

    E发病急骤

  • 73. 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1分]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恐则气乱

    D思则气缓

  • 74. 下列各项,不属于治法的是()[1分]

    A利湿

    B活血

    C攻下

    D化瘀

    E扶正

  • 75.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属的治则是()[1分]

    A逆治

    B从治

    C治标

    D三因制宜

  • 76. “病”的概念是()[1分]

    A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B疾病过程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D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E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 77. 同样是感冒,但是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可不一样,所体现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 78. 下列属“相侮”传变的是()[1分]

    A心病及肝

    B心病及肺

    C心病及脾

    D心病及肾

    E肾病及心

  • 79. 按五行相生规律,肺之“母脏”()[1分]

    A

    B

    C

    D

    E三焦

  • 80. 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节治指的是()[1分]

    A

    B

    C

    D

    E

  • 81. 下列各项,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1分]

    A

    B

    C

    D

    E

  • 82. 肾主水的含义指的是()[1分]

    A肾为五脏阳气的根本

    B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

    C肾摄纳肺吸入清气的作用

    D肾为五脏精气的根本

  • 83. 水谷精微在体内的布散主要依赖的是()[1分]

    A胃主腐熟

    B脾主运化

    C小肠主受盛

    D大肠主传导

    E肾阳主温煦

  • 84.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1分]

    A

    B

    C

    D

    E女子胞

  • 85. 脏与五体相关,心在体是()[1分]

    A

    B

    C

    D

    E

  • 86. 心与肺的关系是()[1分]

    A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

    B血液生成与运行

    C行血与藏血以及情志调节

    D阴阳互滋互拥

  • 87. 脾与肾的关系是()[1分]

    A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

    B血液生成与运行

    C行血与藏血以及情志调节

    D先天与后天的互助互促

  • 88. 发病的基本原理是()[1分]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正气与邪气的作用

  • 89. 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1分]

    A正气与邪气的斗争

    B邪盛而正未衰

    C邪气

    D正气不足

    E正衰邪盛

  • 90. “邪气盛则实”是阴阳失调中的()[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平阳秘

  • 91. 阳气突然大量脱失,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是指()[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亡阳

    E阴平阳秘

  • 92. 疾病传变的形式有()[1分]

    A病位的传移

    B病因的改变

    C病机的转变

    D病理的改变

  • 93. 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治疗疾病的治疗原则是()[1分]

    A正治

    B反治

    C扶正

    D祛邪

  • 94. “热因热用”的治疗原则适用于()[1分]

    A真寒假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塞闭不同证

    D气虚血瘀证

  • 95. 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治疗原则是指()[1分]

    A正治

    B反治

    C扶正

    D祛邪

  • 96. 津液的生理功能不包括()[1分]

    A滋润和濡养作用

    B化生血液

    C调节血液浓度

    D运送营养物质

  • 97.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不包括()[1分]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交感和互藏

    D阴阳转化

    E阴阳斗争

  • 98.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升降浮沉,下列属阴的是()[1分]

    A升、降

    B浮、沉

    C沉、降

    D升、浮

  • 99.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是指五行学说中的()[1分]

    A五行相生与相克

    B五行制化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 100.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1分]

    A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框梁

    B脏象学说为理论核心

    C生理学与病理学不能截然分开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E望、闻、问、切为诊病方法

  • 101. 下列不属于辨证的是()[1分]

    A辨病因

    B辨病位

    C辨病性

    D辨病势

    E四诊

  • 102. 主行水,朝百脉,主节治指的是()[1分]

    A

    B

    C

    D

    E

  • 103. 五体与五脏具体联系不正确的是()[1分]

    A心猪脉

    B肝主筋

    C脾主肌肉

    D肺主皮肤

    E肾主发

  • 104. 气机变化的失常不包括()[1分]

    A气机顺畅

    B气逆

    C气闭

    D气脱

    E气郁

  • 105. 具有“懔疾滑利”特点的气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 106. 津液代谢不包括()[1分]

    A生成

    B输布

    C排泄

    D挥发

  • 107. 血为气之母包括()[1分]

    A血能养气

    B气能生血

    C气能行血

    D气能摄血

  • 108. 导致阴阳俱损的理论根据是()[1分]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 109. 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指()[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化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 110. 阴阳偏衰的治则()[1分]

    A实则泄其余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阴阳双补

  • 111.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升降浮沉,下列属阳的是()[1分]

    A升、降

    B浮、沉

    C沉、降

    D升、浮

  • 112. 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有()[1分]

    A抑木扶土法

    B滋水涵木法

    C培土生金法

    D泻南补北法

  • 113. 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所不胜”是()[1分]

    A

    B

    C

    D

    E

  • 114. 六腑包括()[1分]

    A心、肝、脾

    B心、小肠、大肠

    C胆、胃、小肠

    D脑、髓、女子胞

  • 115. 《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称心为“君主之官”的主要依据是()[1分]

    A心主血脉

    B心主神明

    C心在五行属火

    D心开窍于舌

    E心在志为喜

  • 116. “脾主统血”的含义是()[1分]

    A控制血液的生成

    B控制血液的流速

    C调节外周血容量

    D控制内脏血容量

    E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

  • 117. 脾为“后天之本”的依据是()[1分]

    A脾主运化水液

    B脾主运化水谷

    C脾主升清

    D脾主统血

    E脾喜燥恶湿

  • 118. 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流失,主要依赖的气的功能是()[1分]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 119. 小肠的生理基础是()[1分]

    A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B主运化

    C主受纳腐熟

    D主通降

    E主传化糟粕和主津

  • 120.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不包括()[1分]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E内感性

  • 121. 疠气的致病特点()[1分]

    A其性趋上

    B易扰心神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易生风动血

  • 122. 下列各项属于治则的是()[1分]

    A温阳

    B利水

    C祛邪

    D祛痰

    E解表

  • 123.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即()[1分]

    A病因

    B病位

    C病机

    D病理

  • 124. “症状”的概念是()[1分]

    A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B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C疾病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D疾病的全过程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 125. 人类昼寤夜寐的生活规律,所反映的是()[1分]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126.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1分]

    A某行之气亢盛传及母脏

    B某行之气亢盛传及子脏

    C某行之气虚衰传及“所胜”

    D某行之气亢盛侵及“所不胜”

    E某行之气虚衰传及子脏

  • 127. 按五行相克规律,脾之所不胜者是()[1分]

    A

    B

    C

    D

    E

  • 128. 主藏神,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脏()[1分]

    A

    B

    C

    D

    E

  • 129. 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的是()[1分]

    A

    B

    C

    D

    E

  • 130. 五体不包括的是()[1分]

    A

    B

    C肌肉

    D皮肤

    E

  • 131. 五脏与五志相关,肺之志是()[1分]

    A

    B

    C

    D

    E

  • 132. 具有“排泄糟粕”功能的脏腑是()[1分]

    A膀胱

    B大肠

    C小肠

    D

    E

  • 133. 五脏与五体相关,肾在体是()[1分]

    A

    B

    C

    D

    E

  • 134. 气与津液的关系不正确的是()[1分]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津同源

  • 135. 心与肝的关系式是()[1分]

    A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

    B血液生成与运行

    C行血与藏血以及情志调节

    D阴阳互滋互拥

  • 136. 正气的防御作用不包括()[1分]

    A抵御外邪的入侵

    B自我修复调节能力

    C防止七情内伤

    D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 137. 感邪后缓慢发病,这种发病形式是()[1分]

    A复发

    B继发

    C合病

    D并病

    E徐发

  • 138. 阴阳失调不包括()[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平阳秘

  • 139. 肝阳上亢证是阴阳失调中的()[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平阳秘

  • 140. 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导致运动的失常是()[1分]

    A气滞

    B气陷

    C气逆

    D气脱

    E气闭

  • 141. 起病于内,同时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证的临床症状相似,故被称作()[1分]

    A五邪

    B七情

    C疠气

    D六淫

  • 142. 疾病传变的影响因素不包括()[1分]

    A体质因素

    B病邪因素

    C地域因素

    D生活因素

    E病位因素

  • 143. 以下属于“从治”的是()[1分]

    A热者寒之

    B虚则补之

    C实则泄之

    D热因热用

  • 144. 气虚患者,复感外邪,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1分]

    A治其标

    B治其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先治本后治标

  • 145. 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的气体为()[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 146. 津液的排泄主要是()[1分]

    A汗液和尿液

    B体液

    C唾液

    D泪液

  • 147.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含义是()[1分]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交感和互藏

    D阴阳转化

  • 148.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阴的是()[1分]

    A辛、甘、酸

    B酸、苦、咸

    C辛、苦、甘

    D辛、甘、淡

    E辛、淡、咸

  • 149.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药性,下列属阴的是()[1分]

    A寒、凉

    B寒、热

    C热、温

    D温、凉

  • 150. “恶心、呕吐”所属的是()[1分]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 151. “感冒”所属的是()[1分]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 152. 证候的含义是()[1分]

    A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B疾病中表现的个别或孤立的现象

    C阴阳失调的完整生命过程

    D脏腑组织损伤的完整生命过程

  • 153. 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脏()[1分]

    A

    B

    C

    D

    E

  • 154. 由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结合得到的气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 155. 营养全身的气体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 156. 防御外邪和调控腠理的气体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 157. 宗气的主要功能()[1分]

    A推动作用

    B温养心脉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 158. 血的运行必备条件不包括()[1分]

    A心气充沛

    B脉道完好无损

    C血液质量好

    D血液粘稠

  • 159.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变化的关系是指()[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化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 160. 以下属于阳邪的是()[1分]

    A寒邪

    B湿邪

    C暑邪

    D情志失调

    E饮食处居

  • 161. 以下属于阴邪的是()[1分]

    A寒邪

    B风邪

    C暑邪

    D火邪

  • 162. 阴阳学说与人体的病理关系不包括()[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共生

  • 163. 下列属“相侮”传变的是()[1分]

    A心病及肝

    B心病及肺

    C心病及脾

    D心病及肾

    E肾病及心

  • 164. 按五行相克规律,肺之所不胜者是()[1分]

    A

    B

    C

    D

    E

  • 165. 以下属于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1分]

    A培土生金

    B益火补土

    C泻南补北

    D滋水涵木

    E金水相生

  • 166. 五脏包括()[1分]

    A心、肝、脾

    B心、小肠、大肠

    C胆、胃、小肠

    D脑、髓、女子胞

  • 167. 与胆互为表里的是()[1分]

    A

    B

    C

    D

    E

  • 168. 主运化,统摄血液脏是()[1分]

    A

    B

    C

    D

    E

  • 169. “先天之本”的脏是()[1分]

    A

    B

    C

    D

    E

  • 170. 为“阳中之阳”的脏是()[1分]

    A

    B

    C

    D

    E

  • 171. 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1分]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疮脓

  • 172. 体内血液积停的病理产物是()[1分]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疮脓

  • 173. 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1分]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疮脓

  • 174.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主要取决于()[1分]

    A禀赋的强弱

    B合理的饮食

    C邪正的盛衰

    D邪气的性质

    E感邪的轻重

  • 175. 胖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的发病因素是()[1分]

    A地域因素

    B气侯因素

    C体质因素

    D生活、工作环镜

    E精神状态

  • 176. 从冬至春及夏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1分]

    A阴阳平衡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交感互藏

  • 177. 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肾的属性是()[1分]

    A藏元阳为阳脏

    B阳中之阳脏

    C阳中之阴脏

    D阴中之阳脏

    E阴中之阴脏

  • 178. 与“重阴必阳”相关的理论是()[1分]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 179. 肺的阴阳属性是()[1分]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主气属阳

  • 180.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的是()[1分]

    A

    B

    C

    D

    E

  • 181. 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的是()[1分]

    A

    B

    C

    D

    E

  • 182.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的调节作用是指()[1分]

    A肺主通调水道

    B肺性清肃

    C肺司呼吸

    D肺朝百脉

  • 183. 五脏与五志相关,心之志是()[1分]

    A

    B

    C

    D

    E

  • 184.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是()[1分]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府

    D三焦

  • 185. “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1分]

    A胃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 186. 于邪气相对而言的气是()[1分]

    A宗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D胃气

  • 187. 治疗血虛病证时常配用益气药,其理论依据是()[1分]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 188. 调控脏腑,形体,五窍生理活动的气体是()[1分]

    A宗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D胃气

  • 189. 发病的类型不包括()[1分]

    A感邪

    B徐发

    C继发

    D实热

    E合病

  • 190. 决定中医临床病证虛实变化的是()[1分]

    A气血的盛衰变化

    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常

    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

    D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 191. 虚症常见现象()[1分]

    A积食不化

    B水湿泛滥

    C气滞淤血

    D面色无华

  • 192. 实症常见现象()[1分]

    A壮热狂躁

    B面色无华

    C自汗

    D畏寒肢冷

  • 193. 内生五邪不包括()[1分]

    A内风

    B内寒

    C内湿

    D内暑

    E内燥

    F内火

  • 194. 不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1分]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外感六淫

    D阴阳失调

    E津液代谢失常

  • 195. “寒者热之”的所属的治法是()[1分]

    A反佐法

    B正治法

    C反治法

    D从治法

    E扶正法

  • 196. 顺从疾病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1分]

    A正治

    B反治

    C扶正

    D祛邪

  • 197. 以下病理描述不正确的是()[1分]

    A阴胜则阳病

    B阳胜则热

    C阴胜则寒

    D阳胜则阳病

  • 198. 以下属于阳邪的是()[1分]

    A六淫

    B饮食起居

    C情志失调

    D痰饮

  • 199. “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属于()[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共生

  • 200. “实则泄其余”的治疗原则属于()[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共生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