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汇编

考试总分:34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河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汇编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此曲只应天上有,。《赠花卿》[每空1分]
  •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已亥杂诗》[每空1分]
  • 3.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3分)概括儿子回家为父亲评点人物形象做的几件事情现在的“儿子”若干年前的“儿子”父亲帮父亲整理书架陪父亲看电视搀扶父亲上床细心、孝顺充满好奇心、倔强等[3分]
  • 4. 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3分)(1)句子的加点词好在哪里?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2)结合语境,赏析句子。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3分]

    A(1)句子的加点词好在哪里?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B(2)结合语境,赏析句子。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3分]

  • 5. 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爱莲说》[每空1分]
  • 6.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每空1分]
  • 7. 试分析《蜗牛和黄鹂鸟》的童趣特征。(8分)蜗牛和黄鹂鸟作词:陈弘文啊门啊前一棵葡萄树啊嫩啊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啊树啊上两只黄鹂鸟啊嘻啊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哪现在上来要于什么啊黄啊黄鹂鸟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8分]
  • 8. 作者插叙了若干年前的几件事情有何作用?(2分)[2分]
  • 9. 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每空1分]
  • 10.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每空1分]
  •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对文本准确而深刻的解读则是决定这一过程品质高低的起点。请你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牧童》一诗进行研读赏析。提示:可从“诗句解析”、“诗境描绘”等方面入手,字数在500字以上。(15分)附课文: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5分]
  • 12. 阅读左边漫画,根据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将文章最后一节补写完整。(3分)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乡。他不知道这一切。[3分]
  • 13. 针对下面两位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围绕“古诗教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案例一:有教师上柳宗元的《江雪》这篇课文,将整首诗翻译了一遍:“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了,千万条道路上见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蓑衣的老头;尽管天下着大雪,江水冷冷,但他还是一个人在钓着鱼。”然后问学生“懂了吗”。案例二:有位教师这样给学生讲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董大是唐玄宗时候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董庭兰。他要离开朋友们到别的地方去了,诗人高适写了这首诗送他。曛,是傍晚和昏黑的意思。太阳下山了,天空布满黄云,北风吹着,大雁飞着,白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庭兰啊,别发愁,别担心在前面的旅途上找不到自已的朋友。你的琴弹得这样好,你的名气这样大,天底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10分]
  • 14. 子日:“见贤思齐焉,。”《论语》[每空1分]
  • 15. 认真阅读上面的短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题目自拟。[30分]
  • 16. 下列汉字中,三个字都不读的一组是()。[2分]

    A阡纤歼

    B纤忏阡

    C歼阡忏

    D忏纤歼

  • 17. 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遵从低碳经济人情事故因地制宜

    B针贬美轮美奂谗害忠良戛然而止

    C涵盖崭露头角文辞斐然矫揉造作

    D机率鸿篇巨制寥若晨星沽名钓誉

  • 18. 下列词语结构完全一样的一组是()。[2分]

    A有教无类安然无恙挥霍无度孤立无援

    B死灰复燃探马飞报万马齐暗鲲鹏展翅

    C吊民伐罪论功行赏离经叛道矢口否认

    D如虎添翼如日中天如法炮制如意算盘

  • 19. 成语故事主人公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墨守成规(墨翟)闻鸡起舞(祖逖)洛阳纸贵(左思)

    B卧薪尝胆(勾践)四面楚歌(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C背水一战(韩信)暗度陈仓(刘邦)望梅止渴(曹操)

    D围魏救赵(孙膑)指鹿为马(赵括)纸上谈兵(赵高)

  •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2分]

    A年届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人了风烛残年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轻,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 21.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窗》这篇小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泰格特,该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

    B《敬业与乐业》是一片议论文,中心观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

    C《核舟记》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代的魏学伊

    D《白杨礼赞》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该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不平凡”既是作者用来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 22.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文章第①节中“独居的老父亲”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作好铺垫

    B文章两次出现“‘严厉’地‘警告”’,前后呼应,但语气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前者饱含烦躁和担心,后者饱含命令和赞美

    C文章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D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都以生活中的小事歌颂了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也向我们诠释了孝顺是一种爱,陪伴是一种爱

  • 23.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被称为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的是()。[2分]

    A颜真卿米沛柳公权王羲之

    B柳公权赵孟频苏轼颜真卿

    C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颊欧阳询

    D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烦王羲之

  • 24. 下列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打我。

    B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C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 2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 26.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常常书中的学说,常常书中的学说。[2分]

    A修正评判辩论

    B辩论评判修正

    C评判修正辩论

    D修正辩论评判

  • 27.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个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 2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3分)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3分]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 2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4分]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入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 30. “衣钵”泛指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等。()[1分]

    A

    B

  • 31. “秦晋之好”现在泛指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1分]

    A

    B

  • 32. “大家、方家、大方”都含有这样一个意思: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1分]

    A

    B

  • 33. “翘楚”现用来比喻某行业中杰出的人才。()[1分]

    A

    B

  • 34. “善本”指古代书籍中比较完整的刻本或写本。()[1分]

    A

    B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