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3)

考试总分:4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强化试题(3)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和。[每空0.5分]
  • 2. 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计划。[每空1分]
  • 3. 课外教育工作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参加的多种多样、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每空1分]
  • 4. 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每空1分]
  • 5. 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4分]
  • 6. 简述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4分]
  • 7. 教育结构[4分]
  • 8. 外铄论[4分]
  • 9. 学校课程[4分]
  • 10. 实验法[4分]
  • 11. 德育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的过程。[每空1分]
  • 12.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个体差异来体现的。[每空1分]
  • 13. 简述我过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4分]
  • 14. 简述布置作业应当遵循的要求。[4分]
  • 15.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每空1分]
  • 16.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每空1分]
  • 17. 是指课的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和时间的分配。[每空0.5分]
  • 18. 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每空1分]
  • 19.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8分]
  • 20.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10分]
  • 21. 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2分]

    A商代

    B周代

    C夏朝

    D春秋

  • 22. 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于()。[2分]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 23. 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2分]

    A单维思维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

    D具体逻辑推理

  • 24. 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2分]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 25. 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2分]

    A家庭

    B个人主观努力

    C学校

    D社会

  • 26.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2分]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 2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2分]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 28.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2分]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 29. 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2分]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 30. 3~5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2分]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 31.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的教育。[2分]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 32. 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2分]

    A个体知识经验

    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需要兴趣

    D情绪状态

  • 33.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2分]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 34. 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2分]

    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 35. 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2分]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 36. 普及教育始于()。[2分]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 37.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2分]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 38.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2分]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 39.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2分]

    A教育发展

    B生理发展

    C心理发展

    D人的发展

  • 40.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2分]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