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临考押题卷三

考试总分:3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年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临考押题卷三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每空1分]
  • 2. 按课程的存在形式及地位作用的不同,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每空1分]
  • 3.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每空1分]
  • 4.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四种形式。[每空1分]
  • 5.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是维果茨基理论的教学实践者。[每空1分]
  • 6.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激励和评价的作用。[每空1分]
  • 7.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4分]
  • 8. 隐性课程就是看不见的学校非制度文化。[4分]
  • 9. 教学的目的是智育。[4分]
  • 10. 简述德育的任务。[6分]
  • 11. 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终身教育的,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启示意义。[10分]
  • 12.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每空1分]
  • 13.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每空1分]
  • 14. 教育制度就是学制。[4分]
  • 15. 新课改后,教师就不用作传授者了。[4分]
  • 16. 在教师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谈了她的一段经历:开学快一个月了,我这些一年级的“宝贝们”表现还好。不过有件特别让我感到头疼的事:每次上课,不是这位掏不出课本,就是那位找不到笔。尽管我一再强调课前要把学习用具摆放好,可是道理说尽仍然无济于事。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画了一幅“学具摆放图”贴在黑板的旁边,然后,和学生约定:“课前课后看一眼”“同伴要相互提醒”“老师一站一指提示你”。实施后效果不错。一周之后基本不用我“一站一指”,两周之后,同伴提醒的现象也消失了,不到一个月,每位学生都形成了好习惯。该班主任的做法符合德育哪一规律?请依据该规律加以分析。[10分]
  • 17. 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孔子要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反映了他的道德修养方法。[每空1分]
  • 18.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每空1分]
  • 19. 简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6分]
  • 20. 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6分]
  • 21. 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6分]
  • 22. 简述班集体的构成要素。[6分]
  • 23. 隐性课程的提出是().[2分]

    A杰克逊

    B怀特海

    C布鲁姆

    D杜威

  • 24.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可以说是最早的().[2分]

    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 25. 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2分]

    A说服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 26.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这属于哪条基本原则().[2分]

    A平行性原则

    B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C规范与创新结合的原则

    D目标原则

  • 27.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是().[2分]

    A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

    B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C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 28.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实行?”冉求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则说:“马上去实行。”这反映了孔子提出的哪个教学原则().[2分]

    A教学相长原则

    B预时孙摩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 29.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2分]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 30. 第一次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文件是().[2分]

    A195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31.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这是因为人的发展是具有().[2分]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 32. 童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2分]

    A六七岁至十三四岁

    B十一二至十四五岁

    C三岁至五六岁

    D六七岁至十一二岁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