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试题

考试总分:14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旅游文学是以社会的()为题材,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反映社会的旅游生活和表达作者意趣的“语言艺术”。[1分]

    A旅游者

    B旅游服务

    C旅游资源

    D旅游现象

  • 2.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中的“妃子”指的是()[1分]

    A珍妃

    B武则天

    C杨玉环

    D太平公主

  • 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1分]

    A李白

    B王世贞

    C孟浩然

    D崔颢

  • 4.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它出现于()时期。[1分]

    A西周

    B

    C

    D殷商

  • 5. 根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汉字的造字方法中用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叫()。[1分]

    A指事

    B象形

    C会意

    D形声

  • 6. 我国著名的汉字景观有很多,其中()是以收藏碑刻最早、最多而居中华之冠。[1分]

    A曲阜碑林

    B泰山刻石

    C西安碑林

    D华山刻石

  • 7. 对联“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题写在()景点。[1分]

    A沈阳故宫

    B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C北京故宫

    D北京陶然亭

  • 8.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描写扬州的千古绝句,其作者是()。[1分]

    A李白

    B李商隐

    C杜牧

    D杜甫

  • 9. 诗人顾炎武所作《嵩山》中有一句“石开曾出启,岳降再生申”,其中“启”指的是()。[1分]

    A开启,动词

    B启示,名词

    C启蒙,名词

    D人名,名词。

  • 10. 诗句“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出自《滇海曲》,其作者是()。[1分]

    A高昌雅

    B赵朴初

    C杨慎

    D赵藩

  • 11. 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作者是()。[1分]

    A孟浩然

    B李白

    C刘禹锡

    D王维

  • 12. “高山为谷谷为陵,三亿年前海底行。可怪前人文罕记,石林异境晚知名。”此诗所写的“石林”景观位于()的彝族自治县。[1分]

    A贵州省

    B云南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湖南省

  • 13.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它的历史有()[1分]

    A三千多年

    B五千多年

    C七千多年

    D一万多年

  • 1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我国汉字形体演变历史的是()。[1分]

    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B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

    C大篆、籀文、石鼓文、小篆、猎碣

    D石鼓文、金文、行书、楷书、草书

  • 15. 口语导游词中常常使用“演说型”,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之一是()。[1分]

    A词语对称

    B平和随意

    C平淡朴实

    D语调单—

  • 16. 导游词的内容是对旅游景观进行说明、介绍、讲解,让游客首先(),然后在视觉、听觉的享受中增长知识。[1分]

    A了解历史

    B有感官的体会

    C结交朋友

    D研究自然

  • 17. 萧诗的名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石”中的“辽海”指的是()。[1分]

    A渤海

    B东海

    C黄海

    D南海

  • 18.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这首《长白山》的作者吴兆骞是()诗人。[1分]

    A唐代

    B清代

    C宋代

    D明代

  • 19.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的最后两句写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句中的“浮云”是比喻()。[1分]

    A正人君子

    B仙人道士

    C奸佞小人

    D妖魔鬼怪

  • 20. 毛泽东的诗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中的“大江”指的是()。[1分]

    A长江

    B松花江

    C珠江

    D钱塘江

  • 21. 游览景观一般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两类旅游客体的讲解用的词语不尽相同,如人文景观的介绍要多用()来突出景观的特色和含义。[1分]

    A修饰性的形容词词语

    B口语性强的短语

    C严谨、贴切的修饰语

    D文言词语

  • 22. 对联“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中的“阊阖”原指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的是故宫的()。[1分]

    A交泰殿

    B金銮殿

    C午门

    D太和门

  • 23.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描写的是()景点。[1分]

    A北戴河

    B黄河

    C长江

    D太湖

  • 24. 下面哪句诗是描写恒山悬空寺的()。[1分]

    A放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

    B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C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

    D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山四望开

  • 25. 下列四组汉字中,全部属于指事字的是()。[1分]

    A日、上、下

    B暮、一、森

    C本、末、刃

    D二、月、忍

  • 26. 下列四组汉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是()。[1分]

    A毳(cuì)甑(zēng)埙(xūn)

    B瓿(bù)觳(hū)觚(gū)

    C簋(guǐ)辂(lù)珏(jué)

    D辔(pèi)圭(guǐ)廛(chán)

  • 2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游词的表达要求的是()。[1分]

    A内容清楚

    B资料翔实

    C表达生动

    D幽默感强

  • 28. 导游在进行介绍型讲解时,要慎用()表达方式,以免影响讲解语言的庄重和典雅。[1分]

    A通俗易懂

    B幽默

    C乡音土词

    D朴素平实

  • 29. 爱新觉罗.弘历所作《避暑山庄后序》中的名句“夫居此山庄,日凛敬天法祖,勤政惠民,柔远宁迩诸大端,见之诗文不知凡几,何尚有未宣之深衷乎?”其中的“柔远宁迩”最初见于()。[1分]

    A《春秋》

    B《诗经》

    C《论语》

    D《史记》

  • 30.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书面语语体的是()。[1分]

    A科技、事务、政论、文艺

    B演讲、谈话、文艺、事务

    C政论、聊天、讨论、科技

    D演讲、谈话、聊天、讨论

  • 31. 据传李白曾在“壮观”的“壮”字中的“士”下多加了一点,以表示自己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这两个字题刻在()。[1分]

    A山西悬空寺

    B承德避暑山庄

    C山东曲阜孔府

    D山东泰山

  • 32. 下列四组汉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选项是()。[1分]

    A徵(huī)祀(jì)讦(jié)

    B刖(yuè)垚(guī)埙(xūn)

    C玦(jué)羌(qiāng)缶(fǒu)

    D斝(dǒu)厝(xī)珩(héng)

  • 33. 青岛崂山的蟠桃峰上有两个字,每个字为16平方米,据说是国内诸山中面积最大的刻石,这两个字是()。[1分]

    A瑶池

    B罨秀

    C天涯

    D涵虚

  • 34. 与旅游相关的楹联产生较晚,五代后蜀描述御花园百花潭的对联:“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题写()联。[1分]

    A碑文

    B游览

    C园林

    D铭文

  • 35.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成都武侯祠联》)。此联的作者是()。[1分]

    A熊克威

    B佚名

    C赵藩

    D刘咸荣

  • 36. 李商隐的“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中的“瑶池”在我国的()上。[1分]

    A喜玛拉雅山

    B天山

    C长白山

    D昆仑山

  • 37. 我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是()。[1分]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 38. 西安碑林中存量最多的是()时期的碑文。[1分]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39. 下面关于旅游文学名句和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孟浩然)

    B“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诰)

    C“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苏轼)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甫)

  • 40. 王安石《金陵怀古》中有“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句,其中的“六朝”指的是()。[1分]

    A东汉、东晋、宋、齐、梁、陈

    B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C夏、商、周、秦、西汉、东晋

    D秦、西汉、东晋、齐、梁、陈

  • 41.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1分]

    A王珣的《伯远帖》

    B怀素的《自叙帖》

    C王羲之的《兰亭序》

    D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 42. 《台北市武圣庙联》中有称颂()的名句:“圣著春秋,善读者推公第一人”。[1分]

    A岳飞

    B关羽

    C诸葛亮

    D郑成功

  • 43. 唐代诗人张固所作的《独秀峰》一诗,描摹了独秀峰的雄伟景色,独秀峰位于()。[1分]

    A贵州

    B四川

    C安徽

    D广西

  • 44. 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1分]

    A桂林山水

    B富春山水

    C武夷山水

    D新疆天池

  • 45. 我国历史上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是()。[1分]

    A行书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 46.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是()。[1分]

    A华山、九华山、五台山、蛾眉山

    B黄山、普陀山、五台山、泰山

    C九华山、五台山、二峨眉山、普陀山

    D泰山、衡山、恒山、庐山

  • 47. 下列语段中,描写“甲骨文”形体特点的是()。[1分]

    A字形方正,笔画布局精密细致,笔道形态丰满,横平竖直,书写方便。

    B字形丰满充盈,结构环抱紧密,章法横竖划一、排列平整。

    C外形参差、大小不等,拐弯多为方笔,用力不均,章法行距不限、排列顺序不拘。

    D字形扁方,整齐划一,波磔雄健,体势挺秀,笔画横长竖短,结构严谨讲究。

  • 48. 在口语导游中,要慎用()的语气,它有时会破坏旅游景观的严整和完美。[1分]

    A演讲式

    B谈话式

    C日常聊天式

    D讨论式

  • 49.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程云俶所撰此联描写的是西湖的()。[1分]

    A三潭印月

    B白堤

    C苏堤

    D平湖秋月

  • 50.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的作者是()。[1分]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曹操

  • 51. “春风静,秋水明,贡士波臣知中国有圣人伊母也力;海日红,江天碧,楼船凫艘涉大川如平地唯德之休。”此为佚名所题的()联。[1分]

    A青山禅院

    B松山风雨亭

    C妈祖阁

    D郑成功庙

  • 52. 宋之问的《灵隐寺》开首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此诗句中的“鹫岭”是借指()。[1分]

    A葛岭

    B飞来峰

    C凤凰山

    D五云山

  • 53. 王勃的《滕王阁序》名扬天下,里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的“彭蠡”是()湖的古名。[1分]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西湖

  • 54. 对联“沙自几时鸣,惊雷但有蛰龙起;池犹亘古在,出水还期天马来”描写的是()景点。[1分]

    A玉泉

    B虎跑泉

    C瑶池

    D月牙泉

  • 55.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畔有一只乾隆时期铸造的铜牛,乾隆亲自题写了铭文“铜牛铭”,铭文刻在牛背上,字体为()。[1分]

    A草书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 56. “盘山盘泉盘崖壁,百折犹难望岭头”出自《盘山道中》,其作者朱之蕃为()诗人。[1分]

    A唐代

    B明代

    C宋代

    D清代

  • 57.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此诗是吟咏()的最早诗篇。[1分]

    A龙门石窟

    B大足石刻

    C麦积山石窟

    D莫高窟

  • 58. “九寨水清鱼读月;黄龙山静鸟谈天。”此联在描写黄龙/九寨沟美景时用了()的修辞手法。[1分]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 59. “雁鸥来,繁子嗣。万里翱翔总是家乡美。懒散鸬鹚礁上醉。鸟语人喧,都道江山瑞。”此词描写的是()雁鸥遍地的独特景观。[1分]

    A青海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D太湖

  • 60. 中国人对大自然向来就怀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和力,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的旅游观念。[1分]

    A天人合一

    B山水比德

    C逍遥游

    D纵意丘壑

  • 61. 毛泽东的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的“雄关”,指的是山海关。[0.5分]

    A

    B

  • 62. 佚名《黄果树瀑布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联语运用贴切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景观。[0.5分]

    A

    B

  • 63. 清代王循写了《青冢》诗,“青冢”是东汉王昭君的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南岸,因远望墓地呈青黛色,故称之为“青冢”。[0.5分]

    A

    B

  • 64. 《镜泊湖望湖亭联》:“听飞瀑雄声,声声振耳;挹众山彩色,色色娱人。”中“挹”音yì,同“揖”。[0.5分]

    A

    B

  • 65. 曹锡宝的《龙华寺》诗首联“古寺岧峣烟霭重,赤乌遗迹草茸茸。”中的“赤乌”是指三国孙权的年号。[0.5分]

    A

    B

  • 66. “骉”字的正确读音是“bēn”[0.5分]

    A

    B

  • 67. 《易经》中“九五”两个数字表示至尊中正,“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如天安门的楼阁面阔九楹、进深五楹等。[0.5分]

    A

    B

  • 68. 《吉林北山玉皇阁联》的上联是:“绝妙朋游,有明月一杯,好山四座”,下联是:“是何意态,看大江东去,春色西来。”[0.5分]

    A

    B

  • 69.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瑶池》一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结尾的诘问:“穆王何事不重来”,讽刺了因食长生不老药而身亡的武宗等五位皇帝。[0.5分]

    A

    B

  • 70. 对旅游客体进行描写是导游的基本功之—,描写的手法和技巧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用形容词直接描述;另一类是运用传统的修辞手法间接说明。[0.5分]

    A

    B

  • 71.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杜甫的《泊秦淮)。[0.5分]

    A

    B

  • 72. 运用史料典故、民间传说等进行导游讲解的方法被称为“引用”。[0.5分]

    A

    B

  • 73. 赵之谦的《拙政园月到风来亭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联中的“借”与“观”的重复,不仅对仗工巧,而且内容表达得很得体。[0.5分]

    A

    B

  • 74. 郑烨《湖心亭联》上联:“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巧妙地化用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0.5分]

    A

    B

  • 75. 苏轼《冷泉亭记》开篇:“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这是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突出冷泉亭风景的优异。[0.5分]

    A

    B

  • 76. 宋代杰出科学家王安石的《雁荡山》选自他的《梦溪笔谈》。[0.5分]

    A

    B

  • 77. 汉字的结构特点决定汉字可以拆解,许多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字谜游戏就是根据汉字拆解完成的,如字谜:哥的大半不是“可”,谜底是“奇”。[0.5分]

    A

    B

  • 78.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是佚名题写的故宫太和门联。[0.5分]

    A

    B

  • 79. 慈禧题写的颐和园排云殿排云门联:“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中的“复旦”意为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0.5分]

    A

    B

  • 80. 爱新觉罗•弘历题写的北京孔庙大成殿联的下联:“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中的“中和”意为中庸。[0.5分]

    A

    B

  • 81. 罗哲文题写的长城联的上联:“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筑修起伟大工程。聪明智慧、坚强毅力、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可以看出联语多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气势雄浑,对仗工整,不同凡响。[0.5分]

    A

    B

  • 82. 陈诏的《豫园新咏》首联:“十里洋场一翠螺,豫园新境足吟哦。”中的“十里洋场”指上海繁华闹市区。[0.5分]

    A

    B

  • 83. 1964年总结、归纳并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共三表),共简化汉字2235个,使常用汉字(3600个左右)的平均笔画为7画。[0.5分]

    A

    B

  • 84. “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是《天坛松月》中的名句,它的作者是明代的戴梓。[0.5分]

    A

    B

  • 85. “彘”字的正确读音是“zhì”。[0.5分]

    A

    B

  • 86. 楷书是汉字形体和结构上的一次重大的突破,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线。[0.5分]

    A

    B

  • 87.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有一个亭子,处于三峰环抱中,四周为枫林,原名叫红叶亭,后因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而改名为“爱晚亭”。[0.5分]

    A

    B

  • 88. 叶剑英的“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写的是著名的七星岩景点。[0.5分]

    A

    B

  • 89. 汉字的造字方法—般依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划分为五种。[0.5分]

    A

    B

  • 90. 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对联共有180字,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0.5分]

    A

    B

  • 91. 宋濂《游钟山记》开篇句:“钟山,一名金陵山,汉末秣陵蒋子文逐贼死山下,吴大帝封曰蒋侯。”中“吴大帝”是三国吴孙权的称号。[0.5分]

    A

    B

  • 92. 爱新觉罗•溥杰的诗句:“岚光叠翠巍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描写的北京圆明园的景致。[0.5分]

    A

    B

  • 93. 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作者是我国古代大诗人陆游。[0.5分]

    A

    B

  • 94. 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当地政府于1962年在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北麓修建了郑成功纪念馆,郭沫若为此题写了馆联。[0.5分]

    A

    B

  • 95. 楹联“沙自几时鸣,惊雷但有蛰龙起;池犹亘古在,出水还期天马来。”描写的是甘肃敦煌鸣沙山北麓的月牙泉。[0.5分]

    A

    B

  • 96. 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高大华丽的中国传统式牌楼,正反两面分别题写“涵蕴”、“罨秀”两词。[0.5分]

    A

    B

  • 97. “豫园卷雨楼联”的下联是“送青仰灵岫,曲涧闻莺,闲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0.5分]

    A

    B

  • 98. 唐代李商隐《瑶池》“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中的“穆王”、“八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周穆王和八匹骏马。[0.5分]

    A

    B

  • 99. 天安门广场原中华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是清代翰林学士解缙将隋文帝杨坚东巡《登芒山》:“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稍加改动,题写门上的。[0.5分]

    A

    B

  • 100.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正面是毛泽东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0.5分]

    A

    B

  • 101. 《居庸关铭》是明代郝经写的。[0.5分]

    A

    B

  • 102. “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清秋。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这首康熙皇帝写的诗描写了承德避暑山庄磬锤峰的春日落照景象。[0.5分]

    A

    B

  • 103. 汉字作为旅游景观的文化形式,也已成为导游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0.5分]

    A

    B

  • 104. 詹天佑在山海关附近的“京张铁路”上建造了“人”字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辉煌的一页。[0.5分]

    A

    B

  • 105. 石鼓文是指刻在鼓形石上的文字。又因其内容为歌咏齐国君游猎情况而称为“猎碣”。[0.5分]

    A

    B

  • 106. 文字一般源于图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有实物、结绳和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0.5分]

    A

    B

  • 107. 在海南最南端的海滨有两块高达七米的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四个字,为雍正年间海南知州程哲所题。[0.5分]

    A

    B

  • 108.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是重庆市的别称。[0.5分]

    A

    B

  • 109. 文字—般源于图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0.5分]

    A

    B

  • 110. 目前我国出土的甲骨文据粗略统计有15万片以上,整理出的文字有5500多个,其中已识别的约1000多个。[0.5分]

    A

    B

  • 111. 刘大鹏《晋祠门联》中的下联是“混混源泉时潋滟,清且涟漪,清且直漪,清且沦猗,山右声名第一区。”[0.5分]

    A

    B

  • 112. 吴兆骞的诗句“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中的“二流”,指的是白头山天池形成的两道瀑布。[0.5分]

    A

    B

  • 113. 宋之问的诗句“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的“鹫岭”,原指印度灵鹫山,在这里借指的是西湖群山中的葛岭。[0.5分]

    A

    B

  • 114. 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的是济南大明湖景色。[0.5分]

    A

    B

  • 115. 一般口语导游应该用通俗而又经过加工的言语表达。[0.5分]

    A

    B

  • 116. 导游员在讲解“龙、凤、贔屓、麒麟”等神话传说类动物时,除了要讲清它们的性格和体貌特征外,还要解说清楚它们的读音。[0.5分]

    A

    B

  • 117. 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人们共同的思维规律安排段落结构或语句顺序,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理解、接受导游讲解的能力,即影响表达效果。[0.5分]

    A

    B

  • 118. 廖鸿熙“撑天凌日月;插地震山河”的联语描写的是桂林独秀峰独有的景观气势。[0.5分]

    A

    B

  • 119. 《游晋祠》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金农写的,晋祠有闻名天下的三绝:圣母殿、周柏隋槐、难老泉。[0.5分]

    A

    B

  • 120. 《游悬空寺》是清代诗人邓克劭写的。悬空寺在衡山,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是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迹。[0.5分]

    A

    B

  • 121. 元好问的《台山杂吟》中的最后两句:“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中的“坡老”是指苏轼,号东坡。[0.5分]

    A

    B

  • 122. 刘大鹏题写的《晋祠门联》下联:“混混源泉时潋滟,清且涟猗,清且直猗,清且沦猗,山右声名第一区。”中的“清且涟猗,清且直猗,清且沦猗”语出《诗•魏风•伐檀》。[0.5分]

    A

    B

  • 123. 陶澍的《豫园三穗堂联》:“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上联中的“非我非鱼”语出《庄子•秋水》,而下联“在山在水”则语出《孟子•汤问》。[0.5分]

    A

    B

  • 124. 象形文字很像图画,但两者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象形文字是有固定的读音和语意,而图画则没有。[0.5分]

    A

    B

  • 125. 泰山刻石中最大的是《纪泰山铭》,全文998字,是唐开元十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所写。[0.5分]

    A

    B

  • 126. 浙江籍诗人袁枚在《咏西子湖》诗中写道:“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0.5分]

    A

    B

  • 127. 杭州灵隐寺联有“鹫峰云敛,千岩桂月映湖光”句,其中的“桂月”一词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0.5分]

    A

    B

  • 128. 李白的诗句:“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其中的“天河”指的是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0.5分]

    A

    B

  • 129. 考古发现,在西安半坡村的陶器上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100多个,它们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0.5分]

    A

    B

  • 130. 故宫太和殿的殿顶是“庑殿顶”建筑,这种殿顶建筑是宫殿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形式。[0.5分]

    A

    B

  • 131. 邹保福《寒山寺联》下联:“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中的“诗人”就是指唐诗人张继。[0.5分]

    A

    B

  • 132. 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现象为题材,以文学艺术的手法,反映社会的旅游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艺术”。[0.5分]

    A

    B

  • 133.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此联赞颂的黄鹤楼。[0.5分]

    A

    B

  • 134. 被古人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景点是灵山大佛。[0.5分]

    A

    B

  • 135.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经过简化,常用字平均笔画为7画,通用字平均笔画为9画。[0.5分]

    A

    B

  • 13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诗中的名句,句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会”。[0.5分]

    A

    B

  • 137. 彭祜的“蝴蝶舞翩跹,为万紫千红飞去飞来,前生疑似庄周化”联语描述的是云南大理蝴蝶泉,联语中“庄周化蝶”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0.5分]

    A

    B

  • 138. 金代文人党怀英“鲁国遗踪堕渺茫,独余林庙压城荒”诗句中的“林庙”指的是孔林孔庙。[0.5分]

    A

    B

  • 139. 北京永外大街31号大院内的《帝都篇》与《皇都篇》是雍正皇帝为燕墩碑题写的碑文,碑的南面刻的是《皇都篇》,北面刻的是《帝都篇》,皆满汉对照。[0.5分]

    A

    B

  • 140.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下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中提到的“魏武”就是曹操。[0.5分]

    A

    B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