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养老文档大全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1年湖南省导游汉语言文学模拟题(一)
2011年湖南省导游汉语言文学模拟题(一)
考试总分:7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1年湖南省导游汉语言文学模拟题(一)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0
1.
我们通常说的“普通话”的“普通”是什么含义?[1分]
2.
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定义中关于“语言”是这样表述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请问这里所说的“北京语音”是不是就是北京人说的方言?[1分]
3.
一般来说,现代汉语的方言分成哪几大类别?湖南省主要有哪几大方言?[1分]
4.
《前赤壁赋》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请说说“望”是什么意思?[1分]
5.
有这样一副对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请说说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说明道理的?这副对联反映出我国哪种传统思想?[1分]
6.
按内容来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请用通俗的现代语言解释什么是“风”?[1分]
7.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哪部作品?“国别体”和“编年体”有什么不同?[1分]
8.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哪部作品?这部作品反映了古代哪个思想流派的思想?[1分]
9.
明清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1分]
10.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谁的哪部作品?[1分]
11.
元代杂剧《窦娥冤》是谁创作的?你能说说剧中人物窦娥到底冤在哪里吗?[1分]
12.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谁写的?《狂人日记》是不是真是“狂人”写的日记?[1分]
13.
现代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了骆驼吗?小说的主人公是谁?[1分]
14.
唐朝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簮”描绘的是哪里的山水风光?[1分]
15.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中的君是指谁?关于这个人你了解些什么,请说说。[1分]
16.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的含义是什么?这诗句是写哪座名山的?[1分]
17.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一青螺”指的是湖南哪里的什么景区?[1分]
18.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阴阳”如何解释?[1分]
19.
请说出“望梅止渴”的同义成语和“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1分]
20.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的“西江”指的是哪条江?“挹”字作何解释?[1分]
21.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一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妻子”一词在意义上有没有区别,请说明。[1分]
22.
汉字历史悠久,请你说说现今发现的字形最古老的是什么文字?这种字体现在常用吗?[1分]
23.
20世纪初期的什么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现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这个运动属于现代历史上什么运动的一部分?[1分]
24.
“现代汉语是当代中国的国语”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说具体理由?[1分]
25.
在现代汉语中,“张明老师”与“张明的老师”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小刘比小王高”与“小王比小刘高”含义完全相反,这说明现代汉语语法具有什么特点?[1分]
26.
“小令”既可以是词的一种类型,也可以是散曲的一种类型,请问在词和散曲的分类中,“小令”的具体含义有区别吗?[1分]
27.
请大声读出这副对联:“湖上朗吟是几时浪静波恬入眼湖山兴旧感/楼上凭眺幸此日民安岁稔关心忧乐仰斯人”并请你说说此对联中“稔”字的意思。[1分]
28.
请解释对联创作常识中的“对开”的含义?[1分]
29.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怎样的?请具体说说这个评价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评价的?[1分]
30.
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请你说说对这两个说法的理解?[1分]
31.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被称为“大李杜”,另外有两位唐代诗人被称为“小李杜”,请问“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个诗人?被称为“小李杜”是不是只因为他们出生的时间比“大李杜”晚?[1分]
32.
你能说说湖南有哪些本土地方戏剧种类吗?(至少三个)[1分]
33.
宋明理学的开山之祖是谁?他是哪里人?[1分]
34.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哪个字是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的?它实指哪个字?[1分]
35.
张孝祥的词《念奴娇•过洞庭》开头一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中的“青草”是指郁郁青青的野草吗?[1分]
36.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花”的含义是什么?[1分]
3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的“西子”指的是古代的哪位美女?[1分]
38.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都是李白的诗句,从这两句话可看出李白的诗的什么语言特点?[1分]
39.
“不足为外人道也”和“足不出户”中的两个“足”字意义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请说说。[1分]
40.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请问元曲实际上包含哪两部分内容?[1分]
41.
《春秋》、《国语》、《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这些作品中,哪几部属于历史散文?[1分]
42.
语言有哪两种表现形式?请你具体说说这两种形式通常出现在什么情况下?[1分]
4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分别是什么?[1分]
44.
在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小篆”是秦朝时的标准字体,属于“古文”,而“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属于“今文”,这是不是说“隶书”字体的出现就比“小篆”要早?[1分]
45.
文言文“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什么含义?这个句子属于文言文的一种什么句式?[1分]
46.
请说说在撰写对联时,格律上有哪些要求?[1分]
47.
请看这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古今游人忙煞;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根据对联内容,你认为它该是我省哪个风景名胜区的对联?并请说说你这么判断的理由?[1分]
48.
西汉时,贾谊曾经被贬到长沙担任长沙王太傅一职,在长沙的三年中他主要写了《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两篇著名作品,请问这其中的“吊”字是什么含义?[1分]
49.
请说说什么是对联创作中的“合掌”?[1分]
50.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作家?[1分]
51.
《踏莎行•郴州旅舍》的作者是谁?“踏莎行”的“莎”字读什么音?它还有其他读音吗?[1分]
52.
现代作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哪三部作品?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哪三部作品?[1分]
53.
成语“莫须有”怎样解释?[1分]
54.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译成现代汉语是什么意思?[1分]
55.
王维的诗句“莲动下渔舟”的前一句是什么?句中的“下”字作何解释?[1分]
56.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谁写的诗句?句中的“坐”字作何解释?[1分]
57.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的“三秋”指农历的几月份?这里描述哪里的风光的?[1分]
58.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是谁的作品中的句子,句中的“好”字应如何解释成现代汉语?[1分]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是谁创作的?它原名叫什么?[1分]
60.
“永垂不朽”和“永葆青春”这两个词语如果用作对联的横批,你认为它们各适合哪种用途的对联?[1分]
61.
请用普通话读出“觊觎”和“龃龉”两个词:[1分]
62.
汉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阶段,在语言学上这几种字体又分为古文和今文两大类,请对此作出说明。[1分]
63.
通常所说的汉字印刷体是指印刷上常用的哪一种字体的各种变体?请对常见的印刷体的类型作出适当说明。[1分]
64.
请认读“罄竹难书”这个成语并解释它的含义。[1分]
65.
惯用语是一种带有口语色彩的短小定型的习用词组,请说出几个惯用语词组(3个以上),并说说你所说的这几个词组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特点:[1分]
66.
“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这个句子有没有毛病?如果有毛病请问怎么修改就没有毛病了?[1分]
67.
“此中有真意”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请说出这一句诗的后一句诗并对你所答的诗句略作解释。[1分]
68.
被苏轼评价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是怎样理解苏轼的这两句话的?[1分]
6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哪一座山?它是不是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1分]
70.
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的是哪两位诗人?请你说说这两位诗人在创作风格上的主要区别。[1分]
71.
古诗“园柳变鸣禽”的上一句是什么?“鸣禽”是指哪一类动物?[1分]
72.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中的“赤壁”是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赤壁?[1分]
73.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句诗隐含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句中的“耻”是什么意思?[1分]
74.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是谁的诗句?“长岛”是指哪个岛?它在这句诗里是泛指哪里?[1分]
75.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的“豆蔻”是什么意思?[1分]
76.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从历史的真实性看,这句话有一个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作者这么写的真实目的。[1分]
77.
“为人性僻耽佳名,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谁的诗句?从这句诗你能看出点什么?[1分]
78.
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赞颂什么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1分]
79.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与现在我们常用的一句什么格言意思是相同的?[1分]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