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考试总分:3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2003年,国务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以下简称“新合医”)就是由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具体办法是:中央财政为每个参合农民补助10元(前提是地方配套资金首先到位),省、市、县级地方财政再补助10元,引导农民个人自愿缴费10元,筹集新型合作医疗费年人均30元。“新合医”政策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中的“套资”冲动,使该政策执行出现了偏差。2003年9月11日,H省G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G县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责任奖惩办法》,要求各乡镇在9月20日前务必使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农业人口的40%,同时制定了对县级领导、乡镇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的奖罚措施。为了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指标,多数乡镇将任务指标分摊到了乡镇干部和卫生院。到9月20日,许多乡镇因不能完成县提出的40%的指标,采取了未完成指标部分由乡镇干部与卫生院先垫资上缴、再继续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做法。据H省卫生厅核实,截至9月20日,在G县各乡镇上缴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的资金中,有29个乡镇共垫资262.993万元;截至10月22日,仍有28个乡镇垫资196.834万元,核减垫资后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实际人数应为168615人,比G县政府9月20日上报的人数少98417人。为了套取上级的财政补助资金,很多地方对于新合医的申请都非常积极。G县政府曾于7月30日使用大额借贷资金转入该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作为农民个人筹资上报。9月20日,G县政府把一份《关于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省级财政配套经费的请示》上报到H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要求上级财政进行补助。10月中旬,H省卫生厅在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G县已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与农民个人缴纳的资金存在明显虚报。
  • 2. 简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5分]
  • 3. 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5分]
  • 4. 简述政策问题的形成条件。[5分]
  • 5. 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5分]
  • 6. 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15分]
  • 7. 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5分]
  • 8. 联系实际,谈谈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15分]
  • 9. 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1分]

    A公共政策的制定

    B公共政策的执行

    C公共政策的评估

    D公共政策的监控

  • 10.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为()[1分]

    A政策目标的确定

    B政策问题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设计

    D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 11.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1分]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

  •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1分]

    A合议制

    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

  • 13. 下列说法中,能够反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的是()[1分]

    A“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

    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14. 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1分]

    A混合扫描模型

    B现实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 15. 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1分]

    A阶段性周期

    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

    D结构性周期

  • 16.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1分]

    A结果

    B中间环节

    C起点

    D目标

  • 17.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1分]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监控

  • 18. 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1分]

    A政策倡议

    B政策宣传

    C政策分解

    D组织准备

  • 19. 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1分]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 20. 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1分]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一般与一般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个别与个别的关系

  • 21. 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1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 22. 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1分]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自发创始模型

    D内在创始模型

  • 23. 立法决策通过议案的规则一般是()[1分]

    A全部通过

    B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C四分之三多数通过

    D过半数通过

  • 24.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1分]

    A交易理论

    B组织理论

    C因果理论

    D管理理论

  • 25. 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1分]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

  • 26. 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源于()[1分]

    A莱布尼茨

    B笛卡尔

    C罗素

    D斯宾诺莎

  • 27. 规范最佳模型的提出者是()[1分]

    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西蒙

    D埃齐奥尔

  • 28. 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1分]

    A阶级剥削

    B对外扩张

    C精简政府机构

    D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 29. 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1分]

    A信息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反馈子系统

    D决策子系统

  • 30. 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1分]

    A均衡状态

    B调整状态

    C终结状态

    D非均衡状态

  • 31. 政策效能,即()[1分]

    A政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B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C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D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 32. 在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1分]

    A政策环境

    B政策资源

    C政策目标

    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 33. 在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央政府决策者的关系是()[1分]

    A合作关系

    B隶属关系

    C互相独立

    D排斥关系

  • 34. 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2分]

    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B决策科学的形成

    C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D凯恩斯主义的出台

    E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 35.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2分]

    A立法机关

    B利益集团

    C行政机关

    D执政党

    E领袖人物

  • 36. 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支持系统子系统的是()[2分]

    A政策制定系统

    B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咨询系统

    E政策评估系统

  • 37. 按对象来划分,政策控制包括()[2分]

    A目标控制

    B界限控制

    C结果控制

    D效力控制

    E效应控制

  • 38. 传统德尔菲法强调的基本原则是()[2分]

    A匿名原则

    B循环往复原则

    C控制反馈原则

    D团体回答统计原则

    E专家共识原则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