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 判断题 课程代码:00819

考试总分: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6年6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 判断题 课程代码:00819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1分]

    A

    B

  • 2. 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1分]

    A

    B

  • 3.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1分]

    A

    B

  • 4.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1分]

    A

    B

  • 5.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1分]

    A

    B

  • 6.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1分]

    A

    B

  • 7.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毛哼[1分]

    A

    B

  • 8.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1分]

    A

    B

  • 9.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1分]

    A

    B

  • 10.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1分]

    A

    B

  • 11.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1分]

    A

    B

  • 12. 察笃夭隐,孤寡存只。[1分]

    A

    B

  • 13. 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1分]

    A

    B

  • 14.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大学”。[1分]

    A

    B

  • 15.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1分]

    A

    B

  • 16.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1分]

    A

    B

  • 17.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1分]

    A

    B

  • 18. 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1分]

    A

    B

  • 19.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1分]

    A

    B

  • 20.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1分]

    A

    B

  • 21.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1分]

    A

    B

  • 22.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1分]

    A

    B

  • 23.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1分]

    A

    B

  • 24.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1分]

    A

    B

  • 25.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1分]

    A

    B

  • 26. 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1分]

    A

    B

  • 27. 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1分]

    A

    B

  • 28.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段玉裁所作的《毛诗诂训传》。[1分]

    A

    B

  • 29.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1分]

    A

    B

  • 30.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1分]

    A

    B

  • 31.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1分]

    A

    B

  • 32.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1分]

    A

    B

  • 33.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1分]

    A

    B

  • 34.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1分]

    A

    B

  • 35.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1分]

    A

    B

  • 36.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1分]

    A

    B

  • 37. 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1分]

    A

    B

  • 38.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1分]

    A

    B

  • 39.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1分]

    A

    B

  • 40.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1分]

    A

    B

  • 41. 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1分]

    A

    B

  • 42.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1分]

    A

    B

  • 43.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1分]

    A

    B

  • 44.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刘熙[1分]

    A

    B

  • 45.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1分]

    A

    B

  • 46.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辰[1分]

    A

    B

  • 47.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1分]

    A

    B

  • 48.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1分]

    A

    B

  • 49.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1分]

    A

    B

  • 50.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1分]

    A

    B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