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考试总分:4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简析《拣麦穗》的艺术特点。[8分]
  • 2. 阿城的《棋王》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作品,请回答:(1)王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2)作品通过王一生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6分)(3)作者采取的叙述态度有何特点?(4分)[16分]

    A(1)王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B(2)作品通过王一生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6分)

    C(3)作者采取的叙述态度有何特点?(4分)[16分]

  • 3. 简述历史剧《关汉卿》的艺术特征。[8分]
  • 4. 为什么说《山民》是一首反讽意味浓厚的现代寓言诗?[8分]
  • 5. 阅读冯骥才的小说《胖子与瘦子》,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

    A(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B(2)不要写成渎后感。

    C(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胖子和瘦子冯骥才这城里,胖子和瘦子是一对朋友。一个胖得出奇,一个瘦得惊人。这胖子等于瘦子4个左右,那时,胖子走红运。当官儿必须是胖子,画家专画胖子,女人也要挑胖男人做丈夫。人人说胖子块头足,身壮力不亏,能显出真正男人气。于是就出现愈胖愈好的趋势。这位本城最胖的胖子就受到格外重视,人们都向他讨教胖身术。他的照片、言论、轶事,到处争抢刊载。其中他的两句发胖经验“多吃多睡,动不如静”,被全城人当做口头禅与座右铭。照这两句话去做,果真见效!本城的胖子就愈来愈多,但一时胖不起来而鼓腮挺肚、假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一次,胖子被一群记者纠缠住,非请他说一说发胖的秘诀不可。他信口说一句:“要衣松带宽!”当日全城加肥衣服就被抢购一空。各种腰带又滞销了。此刻,任何有能耐的大导演、演员、球星、发明家、魔术大师、特异功能者,都压不过胖子的名气。某日,胖子兴致勃勃地去找老朋友瘦子。他见瘦子依旧细骨伶仃,便伸出肉磙儿一般的食指直对瘦子的肋巴骨说:“现在城里人人都学我,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反不学我?天下还有比你再瘦的人吗?”瘦子淡淡一笑,颇含自负地说:“别看你一时走红,等你过了劲儿,就该轮到我了。不信,走着瞧吧!”过一年,真有变化。不知哪来一种说法:人胖,发喘,出汗,行动不便,脂肪囤积多,容易患血管病,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人们对一种东西的好奇与兴致渐渐淡了,相反的东西就现出魅力。这说法即刻像一阵风吹遍全城,跟着,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整版一篇文章,日《瘦子好!》,文章扬瘦抑胖,,议论周密,又十分有理。它说,瘦子灵便,体轻,占用空间小,不易患血管病,据统计,长寿的人中,百分之九十八是瘦子,百分之一是不胖不瘦的,只有一个是胖子,看来胖子长命纯属偶然。自此,人们又开始关心瘦身法了,那个一直被世人遗忘的瘦子,终于被人们当做一件稀世的宝贝发现了。瘦子的经验刚好与胖子的相反。他要人们:节食、素食、少吃糖、不喝啤酒、早起打拳、饭后散步、生命在于运动……于是,原先写文章称颂胖子的那些人,又笔锋一转,纷纷撰文,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证实瘦子的经验如何宝贵、可靠和正确。并赞美瘦子是“当代人最佳体重”,“最符合时代要求的体重”,“典型形象”等等。报刊上有关胖子的报道一下子不见了。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他的照片、轶事、经验、趣闻、言论、访问记、报告文学,像漫天飞花,风靡一时。这天.瘦子在街上遇见胖子。胖子被冷落了,灰头灰脑,无精打采,他感慨地对瘦子说:“当初你的话还真说对了,早知听你的话,提早设法变瘦,如今一下子很难瘦下去!”瘦子听了,摇了摇他干树枝般的手指说:“不!你应该保持这样,说不定哪天又时兴胖子了!”[20分]

  • 6. 《夜航船》的作者是()[1分]

    A史铁生

    B余秋雨

    C周涛

    D张承志

  • 7. 小说《受戒》描写的是()[1分]

    A北方山村生活

    B南方水乡生活

    C雪域高原生活

    D现代都市生活

  • 8. 散文《髻》中拒绝使用时髦发油,坚持梳老式发型的人物是()[1分]

    A“我”母亲

    B“我”姨娘

    C“我”

    D刘嫂

  • 9. 诗集《悬崖边的树》的作者是()[1分]

    A流沙河

    B绿原

    C曾卓

    D冀涝

  • 10. 《相信未来》写于()[1分]

    A20世纪50年代后期

    B“文革”时期

    C20世纪,60代前期

    D20世纪80年代初

  • 11. “牛棚’诗抄第n篇”是一篇作品的副标题。这篇作品是()[1分]

    A《我》

    B《岁月》

    C《有的人》

    D《重读》

  • 12. 《太阳下的风景》以两代人所走过的人生历程的对照为叙述线索,这两代人是指()[1分]

    A胡适沈从文

    B郁达夫沈从文

    C黄永玉沈从文

    D徐志摩沈从文

  • 13. 小说《鲁鲁》中的鲁鲁是()[1分]

    A一个小女孩

    B一个小男孩

    C一条狗

    D一只猫

  • 14. 《“锻炼锻炼”》中有两个作为“自私自利”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小腿疼”,另一个是()[1分]

    A高秀兰

    B“吃不饱”

    C“小诸葛”

    D张太和

  • 15. 文化随笔《法门寺》结尾处引用了韩愈的《论佛骨表》,表达了作者()[1分]

    A对韩愈的嘲讽和批判态度

    B对当代文化现状的乐观态度

    C对当代文化现状的悲观态度

    D对当代文化现状的清醒认识

  • 16. 散文《庐山面目》中的“济公活佛”是指()[1分]

    A“我”在轮船上二遇到的一位乘客

    B“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大学教授

    C“我”在山上见到的一座雕像

    D“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湖州客”

  • 17. 《双桅船》是一首()[1分]

    A政治抒情诗

    B民谣

    C叙事诗

    D“朦胧诗”

  • 18. 《慕尼黑》一诗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1分]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象征

  • 19. 《陈毅市长》一剧创作于()[1分]

    A上海解放初期

    B20世纪60年代

    C“文革”结束后不久

    D20世纪90年代

  • 20.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是一篇作品的题记。这篇作品是()[1分]

    A《陶渊明写挽歌》

    B《童年二题》

    C《草木篇》

    D《有赠》

  • 21. 下列作品中,重知识、重趣味,旁征博引、涉古论今,将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的是()[1分]

    A《社稷坛抒情》

    B《茶花赋》

    C《早熟的枣子》

    D《下放记别》

  • 22. 《红旗谱》通过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力图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其中第三代农民的代表人物是()[1分]

    A朱老忠、严志和

    B朱老巩、大贵

    C严志和、江涛

    D运涛、大贵

  • 23. 下列作品中,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的是()[1分]

    A《哦,香雪》

    B《在山区收购站》

    C《游园惊梦》

    D《棋王》

  • 24.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两句话出自()[1分]

    A《童年二题》

    B《怀念萧珊》

    C《黄鹂——病期琐事》

    D《秦腔》

  • 25. 《哎,大森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是()[1分]

    A欢欣雀跃

    B幸灾乐祸

    C忧患激愤

    D惊异赞叹

  • 26. 下列作家中,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1分]

    A绿原冀涝曾卓

    B艾青曾卓洛夫

    C艾青绿原流沙河

    D冀紡公刘臧克家

  • 27. 下歹旷作品中,完全按照创作年代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1分]

    A《有赠》《关汉卿》《怀念萧珊》《我》

    B《关汉卿》《有赠》《怀念萧珊》《我》

    C《关汉卿》《有赠》《我》《怀念萧珊》

    D《有赠》《关汉卿》《我》《怀念萧珊》

  • 28. 下列体裁相同的一组作品是()[1分]

    A《茶花赋》《社稷坛抒情》《麦地》《童年二题》

    B《记波外翁》《听听那冷雨》《庐山面目》《北方的河》

    C《风云初记》《正红旗下》《台北人》《我与地坛》

    D《天山牧歌》《仙人掌》《冬》《白玉苦瓜》

  • 29. 具有“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朴素之中”这种艺术风格的作品是()[1分]

    A《将军族》

    B《刑老汉和狗的故事》

    C《陈奂生上城》

    D《透明的红萝卜》

  • 30. 主要采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并以一个固定视角进行对比来刻画塑造人物的小说是()[1分]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春天》

    C《我的第一个上级》

    D《陶渊明写挽歌》

  • 31.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具有自私、嫉妒和无聊的窥视癖心理的人物是()[1分]

    A高女人

    B裁缝老婆

    C矮丈夫

    D鞋匠老婆

  • 32. 《记波外翁》中有两句挽诗:“门生搔白首,旦夕骨成灰。”其中“门牛”是指()[1分]

    A台静农

    B许寿裳

    C魏建功

    D乔大壮

  • 33.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那场战争是够美的)/逃了西施/失踪了范蠡”,含有上述诗句的作品是()[1分]

    A《麦地》

    B《岁月》

    C《听听那冷雨》

    D《春天,遂想起》

  • 34. 《与李贺共饮》一诗的主要结构方式是()[1分]

    A递进

    B先总后分

    C对比

    D先分后总

  • 35. 《青春之歌》中,最初引导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员是()[1分]

    A江华

    B卢嘉川

    C许宁

    D罗大方

  • 36. 下列属于张承志的作品有()[2分]

    A长篇小说《心灵史》

    B中篇小说《北方的河》

    C短篇小说《春天》

    D散文《父亲,树林和鸟》

    E短篇小说《奶奶的星星》

  • 37. 下列作品中,以海外生活为背景的有()[2分]

    A《慕尼黑》

    B《受戒》

    C《拟作》

    D《巩乃斯的马》

    E《女房东》

  • 38. 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中,抒情主人公“打开抽屉”,想要找的东西是()[2分]

    A钥匙

    B画片

    C童年的日记

    D三叶草

    E《海星歌谣》

  • 39. 《茶馆》中子承父业的人物是______()[2分]

    A小刘麻子

    B小康顺子

    C小唐铁嘴、

    D小二德子

    E小宋恩子

  • 40. 话剧《同船共渡》的情节线索是由()[2分]

    A高爷爷、米玲、雷子的活动构成

    B米玲、刘强、雷子的活动构成

    C刘强、米玲、高爷爷的活动构成

    D刘强、米玲的活动构成

    E刘强、米玲、方老师、高爷爷的活动构成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