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1年10月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卷

考试总分:4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全国2001年10月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新闻受众的态度是怎样形成的?[5分]
  • 2. 角色互换理论对新闻活动有何意义?其表现形式有哪些?[7分]
  • 3. 试述新闻敏感的心理学定义及其思维特点。[7分]
  • 4. 概述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并据此原理具体分析当记者情感与认知发生矛盾时,应如何进行调节、求得统一?[11分]
  • 5. 概述新闻写作中理论驱动归纳策略的含义与特点。[5分]
  • 6. 主持人应该怎样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受众?[5分]
  • 7. 新闻心理[3分]
  • 8. 简述新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5分]
  • 9. 什么是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为什么特别强调新闻编辑应具有全局意识?[5分]
  • 10. 常规思维[3分]
  • 11. 新闻编辑的“胆”[3分]
  • 12. 假设群体[3分]
  • 13. 心理健康[3分]
  • 14. 一个家庭的成员有时对同一条新闻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受众的认知带有()[1分]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局限性

    D情绪性

  • 15.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有两种水平,一种为特有水平,另一种为()[1分]

    A理论水平

    B实证水平

    C解释水平

    D初级水平

  • 16. 主持人作为最后把关人,应该把住节目的()[1分]

    A信息质量关

    B政策关

    C语言关

    D总体效果关

  • 17. 受众对某一新闻报道能否接受的主观感觉称为()[1分]

    A受众的从众心理

    B受众的逆反心理

    C受众心理

    D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 18. 新闻受众的动机基础是()[1分]

    A新闻受众的兴趣

    B新闻受众的需要

    C新闻受众的目标

    D新闻受众的意向

  • 19. 新闻传播对受众心理的影响中,符合新闻传者目的的效果称之为()[1分]

    A负向效果

    B正向效果

    C积极效果

    D健康效果

  • 20. 引起报刊新闻编辑产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客体是()[1分]

    A新闻事实

    B记者采写的稿件

    C报刊资料

    D采访对象

  • 21. 动机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可以起到()[1分]

    A调节作用

    B强化作用

    C导向作用

    D选择作用

  • 22. 理性思维又可称作()[1分]

    A创造思维

    B抽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发散思维

  • 23. 新闻编辑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在()[1分]

    A坚韧不拔

    B不大外露

    C良心

    D胆识

  • 24. 认知成分是受众态度的()[1分]

    A基础

    B核心

    C心理与行动准备

    D结果

  • 25. 情感成分是受众态度的()[1分]

    A结果

    B心理与动作准备

    C核心

    D基础

  • 26. 不同的记者采写的稿件带有明显的()[1分]

    A个体差异

    B性别差异

    C年龄差异

    D职业差异

  • 27.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产生的最终源泉是()[1分]

    A媒介世界

    B新闻信息

    C采访对象

    D感性的物质世界

  • 28. 新闻编辑、记者、受众三者之间心理互动的特点之一是()[1分]

    A外向性

    B内向性

    C中介性

    D依存性

  • 29. 衡量人的应变能力的生理指标是()[1分]

    A非语言符号的表达

    B口头语言的表达

    C“反应时”

    D思维的独创性

  • 30. 同一条新闻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基于()[1分]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记忆

    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了解

  • 31. 列举对立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再提出与其相对的己方观点,这属于对受众的一种()[1分]

    A唤起恐惧

    B选择性接触

    C信息重复

    D心理免疫

  • 32.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容易表现出()[1分]

    A一切以个人兴趣为中心

    B一切以朋友为中心

    C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D一切以家庭为中心

  • 33. 在新闻采访心理活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1分]

    A记者心理

    B客观事实

    C记者的反应

    D采访对象的反应

  • 34. 进行采访活动时,记者的角色应是代表()[1分]

    A记者个人

    B记者群体

    C社会舆论

    D利益集团

  • 35. “一坏百坏”的思想在认知中属于()[1分]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扫帚星效应

    D晕轮效应

  • 36. 通讯这种文体应该更加注重运用()[1分]

    A形象思维

    B创造思维

    C理性思维

    D常规思维

  • 37. 亚健康又被称为()[1分]

    A第一状态

    B第二状态

    C第三状态

    D第四状态

  • 38. 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1分]

    A心理治疗方法

    B心理咨询的方式

    C自我保护的措施

    D心理适应性反应

  • 39. 新闻编辑作为“把关人”,在工作中必须重视的制约因素有()[2分]

    A决策者的现行政策

    B受众的需求

    C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

    D传播者团体的经济利益

    E传播者团体的规范

  • 40.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构成是()[2分]

    A纯熟的采、写、编、播业务

    B热爱事业的精神

    C顽强的职业作风

    D良好的个人品格

    E较高的文化素养

  • 41. 多媒体网络受众用来接收、感知多种符号信息的感受器有()[2分]

    A视觉感受器

    B听觉感受器

    C触觉感受器

    D嗅觉感觉器

    E味觉感受器

  • 42.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新闻从业人员()[2分]

    A治疗心理疾病

    B适应社会生活

    C改变人生观

    D改变不正确的行为

    E改变不正确的态度

  • 43. 影响新闻受众态度改变的情境因素有()[2分]

    A群体规定的情境

    B事先预告的情境

    C分散精力的情境

    D集中精力的情境

    E信息重复的情境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