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1年10月自学考试医古文(一)试卷

考试总分:4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学考试医古文(一)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赍百年之寿命,,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每空1分]
  • 2. 《说文解字•叙》曰:“指事者,,,上下是也”。[每空1分]
  • 3. 泄火生风,戟喉痒肺,幽关不聪,心烦喜怒。痒:幽关:[1分]
  •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固:一:[1分]
  • 5. 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相与:梓:[1分]
  • 6. 自是而条理分,纲目举,晦者明,隐者见,巨细通融,歧贰毕彻,一展卷而重门洞开,秋毫在目。[4分]
  • 7. 人身之气,一身之主也,要在周流顺行而无病矣,逆则诸病生焉。男子宜养其气以全其神,妇人宜平其气以调其经。若内伤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惊恐是也,喜则气散,怒则气逆,忧则气陷,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怯,惊则气耗也;外感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是也,风伤气者为疼痛,寒伤气者为战栗,暑伤气者为热闷,湿伤气者为肿满,燥伤气者为闭结。要:全:平:是:战栗:[5分]
  • 8.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每空1分]
  • 9. 不谋而遐迩自同,。稽其言有征,。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每空1分]
  • 10.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差:戴面:[1分]
  • 11.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凌:薄:[1分]
  • 12.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4分]
  • 13. 至喘促一症,尤当辨认。肺为气之统,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实喘者,胸满声粗,气长而有余;虚喘者,呼长吸短,息促而不足。实喘者,出气不爽;虚喘者,入气有声。实喘,为邪气干肺,上焦气壅,治宜疏利;虚喘,为肾不纳气,孤阳无根,治宜固摄。虚实分途,阴阳异治。然则闻声之道,顾不重哉!主:斯:干:然则:顾:[5分]
  • 14. 必若土之出无不可者,则,虽旁歧揉曲,皆可以贯犀革;北山之木,虽离奇液瞒、空中立枯者,皆可以,航千仞之渊。[每空1分]
  • 15. 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叙:辟:[1分]
  • 16. 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4分]
  • 17. 出而治疾,决死生,验差剧,若烛照而龟卜,无爽也者。[4分]
  • 18. 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4分]
  • 19. 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国:治穰:[1分]
  • 20. 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无何:书:[1分]
  • 21.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向:一:[1分]
  • 22.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夜分:低迷:[1分]
  • 23. 盖出于肺者或缘龙雷亢逆或缘咳逆上奔血必从之上溢多带痰沫及粉红色者其出于心包亦必上溢色必正赤如朱漆光泽若吐出便凝摸之不粘指者为守脏之血见之必死出于脾者或从胃脘上溢或从小肠下脱亦必鲜紫浓厚但不若心包血之光泽也出于肝者或从上呕或从下脱血必青紫稠浓或带血缕或有结块出于肾者或从咳逆或从咯出或稀痰中杂出如珠血虽无几色虽不鲜其患最剧间有从精窍而出者若气化受伤则从膀胱溺孔而出总皆关乎脏气也其出于胃者多兼水液痰涎吐则成盘成盏汪洋满地以其多气多血虽药力易到不若脏血之笃然为五脏之本亦不可忽[12分]
  • 24. 至以赤为热白为寒亦非确论果尔则赤白相兼者岂真寒热同病乎必以见证与色脉辨之而后寒热不淆也须知寒者必虚热者必实更以虚实细详之而寒热愈明耳胀满恶寒急痛惧按者实也烦渴引饮喜冷畏热者热也脉强而实者实也脉数而滑者热也此外则靡非虚寒矣而相似之际尤当审察如以口渴为实热似矣不知凡系泻痢必亡津液液亡于下则津涸于上安得不渴更当以喜热喜冷分虚实也以腹痛为实热似矣不知痢出于脏肠胃必伤脓血剥肤安得不痛更当以痛之缓急按之可否脏之阴阳腹之胀与不胀脉之有力无力分虚实也[13分]
  • 25. “将子诣诸”中“诸”义为()[1分]

    A之于

    B之乎

    C

    D

  • 26. “字期清爽,药期共晓”中“期”义为()[1分]

    A期望

    B约定

    C确定

    D追求

  • 27. “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中“互”义为()[1分]

    A错杂

    B互相

    C错误

    D总共

  • 28. 《与薛寿鱼书》的作者是()[1分]

    A宋濂

    B高启

    C袁枚

    D薛雪

  • 29. 下列句子中“相”义为“依据”的是()[1分]

    A百病根源,各以类例相从。

    B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C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D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

  • 30. “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中“咻”义为()[1分]

    A弟子

    B教导

    C罢课

    D喧扰

  • 31. 下列句子中“与”义为“赞美”的是()[1分]

    A余尝与修《元史》,考其故实。

    B不多,则君子宜与之,不可使遂泯也。

    C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然后可与于斯。

    D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 32. “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中“著”义为()[1分]

    A撰著

    B阐明

    C依附

    D显著

  • 33. “近仆自淮南携累而东归也”中“累”义为()[1分]

    A劳累

    B疾病

    C家小

    D众多的行李

  • 34.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中“会”义为()[1分]

    A聚会

    B会合

    C适逢

    D刚好

  • 35. “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中“炎上”义为()[1分]

    A肝火

    B肝气

    C燃烧

    D

  • 36.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中“始”义为()[1分]

    A开始

    B根本

    C归宿

    D初期

  • 37. “过信而腿能轻,痹能和”中“信”义为()[1分]

    A说服

    B信件

    C十天

    D二晚

  • 38. “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一句出自()[1分]

    A《大医精诚》

    B《养生论》

    C《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

    D《不失人情论》

  • 39. 《不失人情论》一文选自()[1分]

    A《医宗必读》

    B《景岳全书》

    C《医学源流论》

    D《丹溪心法》

  • 40. 下列各句中含同义复词的是()[1分]

    A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

    B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

    C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

    D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

    E承其后者不能阐明其意,裨补其疏。

  • 41. 下列句子中含介词宾语前置的是()[1分]

    A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B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C日用不知,于今是赖。

    D取其色之美,而不必唯土之信。

    E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者?

  • 42. 下列句子中含疑问代词的是()[1分]

    A至道至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B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C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D人之耳目,曷能久驰聘而不既乎?

    E由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

  • 43.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是()[1分]

    A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

    B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C苞无穷,协惟一。

    D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

    E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

  • 44. 下列句子中含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分]

    A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B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C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

    D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

    E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 45. 以下可作连词的是()[1分]

    A

    B

    C

    D

    E

  • 46. 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1分]

    A

    B

    C

    D

    E

  • 47. 下列属于目录学著作的是()[1分]

    A《郡斋读书志》

    B《直斋书录解题》

    C《读书敏求记》

    D《中国医籍考》

    E《三百种医籍录》

  • 48. 下列句子中含有“研究”义词语的是()[1分]

    A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B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

    C予开卷细玩。

    D予治方最久,有方之良者,辄为疏之。

    E血脉治也,而何怪?

  • 49. 下列句子属被动句的是()[1分]

    A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

    B昧性命之玄要。

    C性好吉者,危言见非。

    D促和蠲毒者投之。

    E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