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考试总分:36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生态系统[3分]
  • 2. 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8分]
  • 3. 山西省某市环保局接到其辖区内一果农的投诉:某焦化厂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使其果树水果产量大幅度减产,向焦化厂索赔不成,故请求环保局予以处理。环保局受理了该投诉,并组成调查组对污染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勘验,地区农业环境监测站也出具了《对××苹果园内烟尘污染使苹果受害的调查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和1987年9月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于1995年8月29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并于当日公布生效)第36条之规定,环保局于196年3月11日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焦化厂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的15日内向果农支付污染损害赔偿费5000元,但焦化厂收到处罚决定60日后,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于是,环保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却裁定不予执行。请分析环保局在本案中应有的地位及其处理权的性质,并指出环保局在该案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要说明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确。[10分]
  • 4. 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企业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决定。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10分]
  • 5. 污染物排放标准[3分]
  • 6. 我国《水土保持法》所规定的水土流失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6分]
  • 7.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特别是排除妨害诉讼的判决是以原告(受害人)的败诉而告终的。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0分]
  • 8.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3分]
  • 9. 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3分]
  • 10.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6分]
  • 11.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防止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6分]
  • 1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1分]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 13.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1分]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 14. 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1分]

    A生活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用水的需要

    C工业用水的需要

    D航运用水的需要

  • 15. 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1分]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 16. 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1分]

    A生物富集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物量金字塔

    D生物放大

  • 17. 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1分]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 18.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1分]

    A公安部门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卫生部门

    D人民政府

  • 19.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1分]

    A国务院

    B国家环保总局

    C国土资源部

    D地方人民政府

  • 20. 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1分]

    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

    B绿色和平组织

    C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2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1分]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 22. 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1分]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基础标准

  • 23.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1分]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 24.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1分]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 25. 1969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1分]

    A船舶承运人承担

    B船舶所有人承担

    C货物所有人承担

    D船长承担

  • 26. 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1分]

    A私人所有

    B集体所有

    C开发者所有

    D全民所有

  • 27. 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1分]

    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 28. 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1分]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许可证制度

    C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

    D经济刺激制度

  • 29. 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1分]

    A强制取得

    B法定取得

    C自然添附

    D天然孳息

  • 30. 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2分]

    A大气

    B海洋

    C矿藏

    D自然保护区

    E人文遗迹

  • 31. 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2分]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E技术性原则

  • 32.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2分]

    A内水、领海

    B毗连区

    C大陆架

    D专属经济区

    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 33.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三化原则”是()[2分]

    A无害化

    B减量化

    C工业化

    D资源化

    E回收化

  • 34. 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2分]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B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C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罪

    D非法出租土地罪

    E非法占用耕地罪

  • 35. 各国负有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管辖范围以外地区”主要是指()[2分]

    A公海及其海底

    B南极

    C大气空间

    D外层空间

    E月球

  • 36. 为了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的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了下列管理措施()[2分]

    A实行渔业限制制度

    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